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思主義與《資本論》

馬克思主義與《資本論》

馬克思主義與《資本論》

基本信息

作者: [美]大衛·哈維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原作名: Marx, Capital and the Madness of Economic Reason

譯者: 周大昕

頁數: 352

定價: 68.00元

裝幀: 平裝

內容簡介

馬克思的《資本論》是近代世界最重要的著作,深刻改變了許多國家、政黨和人民的命運,至今仍然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在1867年至1883年間出版的三卷《資本論》包含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特徵和歷史的深入思考。大衛·哈維在本書中將闡述如何用《資本論》的視角來理解當下世界。哈維以凝練的寫法概述了馬克思對資本的分析建構。哈維不僅解釋了馬克思的睿智見解和深遠影響,而且他根據過去一個半世紀的政治和社會變革拓展了馬克思的敘述。因此本書不僅是對人類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學著作的導讀,也是一位有著長達半個世紀研究生涯的學者對馬克思思想的重構和發展。通過本書,我們可以進一步洞察資本的本質和資本主義不可調和的內部矛盾,更好地理解當下貨幣瘋狂的原因。

目錄信息

前言

第一章 資本作為價值運動的示意圖

我喜歡水循環模型的一點就是,儘管水以不同形態、不同狀態和不同速度在運動,但後來都回到了海洋重新開始循環。這與資本流動極為相似。

第二章 《資本論》介紹

要想剖析資本這一有機統一體就至少必須將三卷《資本論》視為是一套完整理論。馬克思從來沒有試圖這樣做。然而他確實認識到,在資本這一有機生態系統中存在相互交錯和交叉不穩定的複雜關係,這會給未來造成危機。

第三章 作為價值代表的貨幣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大多數理論觀點都用價值來表述。但世界經濟數據和馬克思在書中的大部分實際案例卻都用貨幣來表示。地圖有時候能準確表示地貌,有時則與現實情況有很大差距。那麼用貨幣來代表價值是否也會存在這種扭曲和失真呢?

第四章 反價值:貶值的理論

《資本論》:「如果物沒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勞動也就沒有用,不能算作勞動,因此不形成價值。」通過這一精闢的論述,馬克思向我們介紹了資本循環的脆弱性,它會突然停止;貨幣貶值和價值損失的威脅始終伴隨著資本循環。

第五章 無價值的價格

如果在房地產市場或其他形式的資產投機中利潤率高,那麼理性的資本家就會把錢用於投機而不是用在生產活動上。從資本再生產的整體角度看,理性資本家是在從事非理性的行為,其結果可能是整體經濟停滯的趨勢加劇。

第六章 技術的問題

技術和組織變革貫穿人類社會歷史且無處不在,技術和組織變革有著各種原因並對各類活動產生影響。有時人類的技術和組織創造力似乎是無限的。一些新的技術和組織形式會延續,但另一些卻會消失。古代中國有著卓越的技術和組織創新,但無論是技術還是組織創新都未能擴散或延續。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才出現了推動技術和組織持續創新的動力。

第七章 價值的空間和時間

運動不能在真空中發生。必須從一個抽象的價值運動視圖轉向具體,看看價值規律是如何創造城市和交通網路;如何創造用以生產食品和原材料的農田;如何引導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方向;如何確定土地價值和勞動技能的結構;如何組織勞動的空間以及治理和管制結構。我們也需要考慮在具體時空中積累的工人階級傳統、知識技能和社會關係(不僅僅是階級),與此同時也承認具體時空中的人們的政治和社會鬥爭,這些鬥爭留下了記憶以及走向解放和非異化生活的希望。

第八章 價值體系的生產

在不同地區價值體系交換中,某一地區的社會勞動可能在為其他地區的經濟和生活方式提供補貼或支持。那些以勞動密集型生產為基礎的高價值生產體系(如墨西哥或孟加拉)可能正在支持資本密集型的價值體系(如美國)。更令人吃驚的是,紐約和倫敦那些高樓大廈所背負的巨額債務和反價值要靠孟加拉和深圳的工廠來清償,而不是靠曼哈頓或蘇荷區。

第九章 經濟邏輯的瘋狂

全球資本主義之所以能走出2007-2008年的危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產性消費的持續增長。中國或許未曾料到自己竟然成了全球資本主義的救世主,但這就是現實。

後記

圖表:

圖1:水循環示意圖

圖2:資本作為價值運動的示意圖

圖3:資本的三個循環

圖4:美國公共部門、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的負債增長

圖5:中國水泥消耗量

圖6:世界鋼鐵消耗量

圖7:世界銅消耗量

圖8:中國債務增長(政府、企業和家庭)

*以上圖書信息整理自豆瓣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馬 的精彩文章:

斯拉沃熱·齊澤克 以色列與反猶主義

TAG:保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