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與書告別,你人人有份

我與書告別,你人人有份

對我來說,這是一篇與書告別的文章;但是,對讀到這篇文章的人來說,這是一篇送書文,詳情參後。

高中

指間流沙,具體要從高中算起。那時起,每周開始有了固定的生活費,亞馬遜那時還不是亞馬遜中國,每周省下買零食的錢和同學們一起湊單買書成了一件最幸福的事。

雖然開始買屬於自己的書了,但是關於讀書,最多的還是借,各種借(當然,從來都是有借有還,為了再借不難)。

借來的《平凡的世界》躲在教室一角,用課本打掩護,看得滋滋有味,兩三天啃完了一套三本書還覺意猶未盡。於是厚著臉皮,借了路遙的《人生》接著與中國農村再來一次親密接觸。

找個老師不在的自習課,品讀借來的《穆斯林的葬禮》,被突查的老班抓個正著,彼此尷尬相視一笑,默默收起書中劇情,拿起數學習題。

那時,看了很多很多的青春言情小說,像辛夷塢《許我向你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顧漫的《何以笙簫默》、饒雪漫的《沙漏》《校服的裙擺》《左耳》、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曾許諾》,等等。這些和室友一起輪著看、換著看,也許是受不多的生活費局限,也跟攢錢買書的艱難有關,那時有個很欠揍的想法:像這些青春小說,總覺得花錢買來看過一遍,劇情什麼的都記得,這樣買書的錢就花得很虧,不如買些檔次高點的。

這樣便有了一大堆買來卻沒有看的書:

老班推薦《萬曆十五年》,覺得很好便在某日湊單放進了購物車,成功擁有了它。時至今日,都沒有翻過這本書,也不知道被我媽整理書架放在了哪裡。

《讀者》上推薦劉瑜,便買了《送你一顆子彈》《民主的細節》,但是《子彈》看完了也忘完了,另一本從家帶到了大學卻也是一直沒看過。

比如還有慕容雪村的《原諒我紅塵顛倒》,這本書都被同學翻爛了,我卻是一頁也沒看過。

……

就算是有許多書不曾看過,但是那時還是有所收斂的,仍是看得多、沒看得少,借別人的書永遠比自己的受歡迎。

大學到現在

大學階段倒是沒怎麼買書,當然也沒怎麼看書。學校雖然很一般,但是學校圖書館的大方在高校圖書館裡還是少見:一個人一次可借20本書,一本書借期兩個月還可續借一個月。所以,我在校圖書館真的借過不少書,然而當選擇的太多,願意低下頭認真看一本書的時候變得太少太少。四年下來,總共也沒看過幾本,看過的也沒記住看了什麼,倒是記得《盜墓筆記》就是在圖書館裡入了坑。

畢業之後,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再加上紙書行業已經不再是紅利年了,各大網店常常有滿200減100這樣的大手筆活動,書倒是買了不少,但是買了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烏合之眾》《彷徨》《孤獨六講》等許多書,翻了翻便失了寵。

就這樣,書越積越多,每次搬家最多的東西便是成箱成箱的書。本來在2018年的開年,我還定下了消化舊書、接著買新書的小目標,然而在某個前往書店的下午,看了一本《極簡主義》,就這樣我決定放棄無休止的買書卻很少看書的行為,甚至現有的書於我而言也變成了一種甜蜜的負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段小棧 的精彩文章:

TAG:段小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