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你們還好嗎?

十年,你們還好嗎?

十年前的

5月12日14點28分

新中國成立以來

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

「5·12」汶川地震猝然發生

一場地震隔開的,

並不只有生離死別

在活著的人心中,

那麼多意外、選擇、困境集中爆發,

每個人都需要在短期之內

面對這麼多沒有準備的突變,

不能面對的、難以接受的部分,

化為沒有解決的情緒,

在這十年里,積澱、消化、或是和解。

這是每一個個體的經歷,

也是在汶川縣映秀鎮周邊,

眾多家庭真實的十年。

這次,我們的攝製團隊來到汶川,

用鏡頭紀錄了幾個家庭的十年

1

還鄉

吳永剛

十年前,在自己的家鄉映秀鎮被夷為平地時,吳永剛還只是一個14歲的少年。在當年的地震中,吳永剛失去了弟弟。而這對吳永剛的母親姚若群,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地震前,吳永剛和小他一歲的弟弟在映秀小學上同一年級。他從小調皮叛逆,經常逃學打遊戲,而弟弟乖巧好學,深得母親疼愛。2008年5月12日中午,突然降臨的天崩地裂,他和弟弟,瞬間天人永隔。

在小兒子去世後的一段時間裡,母親姚若群經常獨自一人去往無人的山野,有時候,甚至連他的丈夫吳富貴都不知道她在山裡的什麼地方。

而在那段時間中,大兒子吳永剛的經歷,作為母親,姚若群在那一段時間裡,卻對此一無所知。

姚若群

朱長振是地震時目睹了這個家庭變故的記者,十年來,他多次返回這裡,紀錄了這個家庭在癒合中的每一步。他曾是孤獨的少年吳永剛在那段時間最信任的人。十年後,他還原了當時發生的一切:原來當年14歲的吳永剛在地震中,曾經嘗試極力救助自己的好朋友,然而卻失敗並親眼目睹了好友的死亡。漫長的自責,少年獨自面對。

在汶川地震後,吳永剛選擇離開家鄉。十年的時間裡,他很少和父母聯絡,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越來越沉默。而在這十年中,姚若群打給吳永剛的電話,常常無人接聽。對於吳永剛來說,外面,是易於遺忘的另一個世界。沒有過去,沒有記憶,沒有父母。

少年吳永剛在本來應該受保護的時候,過早地目睹了死亡,而在他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母親也身處困境,自顧不暇,沒有及時回應。這是在這場災難發生後,每個人面對真實的艱難。

吳永剛不知道的是,在他不在家的日子裡,母親一直在為這個不在家的兒子準備著一切。比如,年前,有人向姚若群推銷一種醫療保險,只要在公立醫院看病都可以報銷,不太寬裕的姚若群聽完,立即決定,為一直在外打工的兒子買一份,保障他的安全,一直到他中年。

2018年,震後十年,當年出走的少年吳永剛,在想要成家的年紀,決定踏上歸鄉的路。這一趟,他是要短暫停留然後繼續出發,還是能夠就此守在父母身邊呢?

2

創業

唐小紅與丈夫丁本利在地震廢墟前

地震之前就被人們稱為「女強人」的唐小紅在災難中遭遇失子的痛苦,也因為家園被毀而一無所有。但是在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她萌發了創業的念頭,在丈夫丁本利的支持和幫助下,他們辦理了養豬場,但是很快就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是這些沒有難倒他們,在國家有利的政策支持之下,他們的事業取得了成功。

但是,唐小紅並沒有滿足於自己一個小家的富裕,而是極盡所能,幫助做養殖的同行。在當選為四川省人大代表之後,唐小紅還在扶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地震之後的第九個年頭,唐小紅將養殖場交給了專人打理,她和丈夫丁本利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家庭。

在朱長振跟蹤採訪的數個失子家庭當中,每個家庭的生活狀態均有不同。如果從經濟方面而言,唐小紅與丁本利是幾個家庭中最好的一個。從地震之後的一無所有到現在帶有希望的生活,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一步一步走過來,從低落到高潮,再從高潮到現在的平淡,其實也印證了一句話,那就是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3

奔波

唐術林與李群香夫婦在地震廢墟前

唐術林與李群香夫婦在結婚十年之後才生了他們唯一的兒子唐軍。在汶川大地震中,唐軍不幸遇難。彼時,唐術林、李群香都已年過四十。

遭遇如此重大打擊,唐術林與李群香的生活,一下子變得空空蕩蕩。唐術林出外打工以忘卻痛苦,而李群香則選擇了在家中封閉自己。

地震後許多的失獨家庭,都會想盡一切辦法重新孕育新生命。李群香和唐術林也是這樣。在5.12過後的第78天,覆蓋到1000多個鄉鎮的「再生育全程服務行動工程」在地震災區全面啟動,國家為失去孩子的家庭實行免費試管嬰兒再生育政策,每個家庭有兩次免費機會。孕育新生命,幾乎是每一戶失子家庭的由衷渴望。但是,嘗試通過試管嬰兒來再度生育的李群香和唐術林卻沒有成功。

幾年之後,李群香抱養了一名女嬰,他們的生活再度有了亮色。但是最終,夫妻二人決定把女嬰還給原本的家庭,他們不打算再養育孩子,而是計劃就這樣兩人相依為命地過下去。

唐術林當選為映秀鎮榿木林組的組長,盡自己的力量為鄉親們服務,他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選擇在附近的洗車場裡面上班。

而李群香也逐漸走出了封閉,她成為了志願者,經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他們的生活已經逐漸步入正軌。在地震十周年到來之際,在漩口中學遺址前的廣場上,李群香和志願者們組織了一場繡鞋墊比賽。女人們飛快得穿針引線,比賽看哪一位最是心靈手巧。在今年的5.12期間,這些美麗的鞋墊,將作為禮物,送給地震當年參與營救的解放軍,以此來表達映秀人的感恩之心。

4

修復

十年前的汶川地震,使無數人瞬間成為喪親者。而對賈益勤和李學這樣的失獨家庭來說,情況還要更加複雜多變。當原本和和美美的一家三口突然間只剩下了夫妻兩個人的時候,他們在努力克服喪女之痛的同時,還要應對對方情緒的無常,並時刻小心不要讓兩顆破碎的心互相撞擊出更慘烈的碎片。

十年間,賈益勤和李學經歷了重重考驗:喪女之痛、再生育失敗、婚姻幾乎走向盡頭以致抑鬱到自殺。

賈益琴的自殺行為,也同樣震動了丈夫李學。畢竟在失去女兒這件事上,最終,真正能體會彼此痛苦的也只有他們夫妻兩人。李學怕對不起走了的孩子,覺得如果李培知道她媽媽自殺的事兒,肯定會傷心的。於是,從那一年開始,李學減少了出外打工的時間,因為他向女兒保證了,他再也不會離開她的媽媽,他會好好照顧她的。

回歸家庭後的李學,考了駕照,買了一輛小車,開始帶著賈益琴到處旅遊。即便是又有了到外地打工的機會,他也會盡量帶上妻子一起去。而賈益琴也開始走出家門,給村裡的壩壩宴幫忙,忙起來的時候一個月能有十多天都在做壩壩宴。 今年,當我們採訪賈益琴的時候,她的狀態已經有了明顯好轉。

賈益勤

整整十年過去了,她的心理康復之路走的不算順暢,但是也合乎常理。生活是流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問題需要她去克服。據專家介紹,重大災難後的心理援助應該持續20年。

對賈益琴和李學夫婦來講,還有一段10年的路在前方,只是,跟上一個10年相比,他們至少可以確定,無論將來要面對什麼樣的生活難題,他們倆會始終在一起。生活本來就不易,就像李學在地震當年說的那樣:「別怕,別怕,只要有人,啥都不怕。」

5

去留

假如2008年那場大地震,沒有奪走小兒子的生命,王桂英一家人的命運也許會完全不同......

那時的王桂英,根本無法面對14歲的小兒子李志去世的事實。很長一段時間,她的心情都極其低落,始終將自己封閉起來。

為了緩解母親的傷痛,幫助母親走出地震的陰影,王桂英的大女兒李婷,放棄了原本在外打工的生活,留在向峨鄉陪伴母親。這十年間,李婷結婚生子,不曾離開母親。如今,53歲的王桂英,在外孫女的歡聲笑語中,漸漸走出了失子的心理陰影。

李婷與母親王桂英

然而,李婷的老公平時都在成都,因為常年在外跑車,2013年結婚後,夫妻兩人一直聚少離多。每次回家,一家人都倍加珍惜。除了異地分居,由於王桂英並不識字,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及經濟問題,也時常困擾著李婷與老公。

如今,王桂英和李婷生活的地方不再叫作「村」,而是叫作「社區」。井水進化成了自來水,柴火煙囪變成了天然氣與油煙機,被一棟棟樓房遮住的村口,也多了一排公園中才會出現的長凳。環境變了,生活方式變了,不變的,是鄉里鄉親之間那種抱團取暖的習慣。為了貼補家用,李婷與親戚朋友時常一起外出去做壩壩宴,也就是農村裡婚喪嫁娶在室外擺的酒席。一場壩壩宴,需要從清晨做到黃昏,很累很辛苦;不過,大家在一起,彼此說一說,笑一笑,辛勞也就一點點融化於無形之中了。

十年前,為了母親,李婷在去與留之間,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留下來。十年後,李婷又一次面對著同樣的問題,這一次,她又將如何抉擇?

也許大家會覺得王桂英在大地震中是比較幸運的人,女兒李婷活了下來,現在還有小孫女,看上去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然而,當我們真的走進他們的生活,回顧這十年歷程的時候,我們隱約發現,假如沒有李婷這些年的犧牲與陪伴,王桂英可能沒有辦法恢復得像現在一樣好,地震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同時也讓他們更加懂得愛與珍惜。

想知道這些家庭如今的生活如何?

更多詳細故事

敬請關注本期

《鳳凰大視野》之十年

輯:伊梵、撕紙小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衛視 的精彩文章:

英國脫歐談判踟躕不前
治尿結石,這味葯被所有醫家認可!老百姓不能一無所知

TAG:鳳凰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