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朝鮮釋放3名美國人 「極限施壓」真那麼管用?

朝鮮釋放3名美國人 「極限施壓」真那麼管用?

美國總統特朗普10日凌晨迎回朝鮮釋放的3名美國人。朝方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朝期間釋放了這3人。

但就在蓬佩奧訪問當天,朝鮮媒體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美部分官員及媒體將半島局勢改善歸結於制裁施壓。

5月10日,特朗普夫婦在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迎接三名從朝鮮返回的美國人。新華社發(沈霆攝)

特朗普政府近來在對外事務上頻頻發力,不論是半島問題、伊朗核問題還是貿易,決策思路似乎繞不開「極限施壓」。分析人士認為,「以壓促變」的做法在國際事務中不是「靈丹妙藥」,「施壓」不等同於解決問題的「方案」。


對話有進展,輿論戰不停

特朗普當天凌晨在在華盛頓郊外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參加歡迎儀式,歡迎3名美國人歸國。他對隨行媒體記者表示,他認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下令釋放這3名美國人,顯示了朝方有達成無核化協議的意願。

特朗普9日說,蓬佩奧在訪朝期間,與朝方敲定了領導人會晤的時間和地點,並領回被朝方關押的3名美國人。白宮發表聲明說,這是朝方「釋放善意的積極姿態」。

根據朝中社的報道,金正恩當地時間9日在平壤會見蓬佩奧時說,朝美領導人會晤將是推動朝鮮半島形勢積極發展、為建設美好未來而邁出的良好第一步的歷史性會晤。

5月9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右)與來訪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握手。新華社/朝中社

報道說,金正恩在聽取蓬佩奧轉達的特朗普口信後,「對美國總統深切關心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予以高度評價並表示感謝」。

美方官員和多家媒體先前認定,朝方同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美方制裁打壓的「成果」。這一觀點招致朝鮮外務省發言人和媒體批評。在飛往朝鮮途中,蓬佩奧也強調,美方不會放鬆對朝制裁,除非朝鮮「完全、可驗證、不可逆」地放棄核武器項目。

就在蓬佩奧訪朝的9日,朝中社和朝鮮《勞動新聞》分別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美國部分官員及媒體誤導輿論,將朝鮮半島局勢改善歸結於制裁施壓的結果,否認朝方在這一進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美方在朝美對話前夕不應做破壞對話氛圍之事。


施壓效果到底怎麼樣?

無論是在朝核、伊核還是貿易問題上,「施壓」似乎是美方近期外交政策的高頻詞。分析人士認為,半島問題取得的進展不是靠施壓得來,在伊核與貿易問題上,施壓的效果也不佳。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說,朝鮮半島局勢緩和是經由國際社會共同努力而來,起作用的並不是美方的「極限施壓」。他認為,伊核、貿易與半島問題有較大的區別,施壓的做法更難取得效果。

5月8日,在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簽署的關於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文件。新華社/美聯

在伊核協議上,伊朗和英、法、德等相關方沒有接受美方的條件,美國因而「退群」;在貿易問題上,更需各方共同妥善推進解決,施壓同樣起不到多大效果。

「總體而言,特朗普在外交事務中『施壓』沒有多大效果,最多只能說他在一些議題上兌現了自己的競選承諾。」刁大明說,「特朗普想要的始終是美國利益最大化、投入最小化。」


施壓不是「靈丹妙藥」

實踐證明,解決國際熱點問題的最佳方案是政治外交手段,而不是靠單方面「施壓」或「制裁」。

頻頻發起「看誰先眨眼」比賽,並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施壓」不是應對複雜國際事務的「靈丹妙藥」。

5月10日,特朗普夫婦在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迎接三名從朝鮮返回的美國人。新華社發(沈霆攝)

按特朗普自己以及美國政府高層多名官員的說法,半島問題近期取得的進展,與美國的「極限施壓」政策有關。

4月27日,特朗普在華盛頓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期待與金正恩的會面取得成果,但將繼續對朝「極限施壓,直到(朝方實現)無核化」。

本月9日,朝中社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北南首腦會晤及《板門店宣言》獲得了全世界廣泛支持與歡迎,是朝鮮維護和平政策的寶貴成果。但美國政府內部卻傳出當前半島局勢是「極限施壓的結果」等言論,「這類言行有使朝鮮半島局勢倒退的危險」。

《勞動新聞》在一篇署名評論文章中說,美國應明白,避免採取那些破壞來之不易的對話氛圍的言行,對美國自身也是有益處的,同時美國應從各方面努力展現出符合當前形勢的誠意。

-END-

記者:程大雨 吳強 辛儉強 鄭昊寧

編輯:王豐豐 陳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國際 的精彩文章:

今年的普利策獎,為揭露「潛規則」的記者加冕
單間配電視、早飯有咖啡,盧拉在獄中第一夜安然入睡

TAG: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