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創世神話參與畫家:創作提升民族自信

中華創世神話參與畫家:創作提升民族自信

上海市日前發布的《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將深入推進「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下簡稱「工程」)列為46項抓手工作之一,這為「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和傳播工程」 第一批美術作品主題創作在上海中國畫院觀摩交流,面對一個好的題材,畫家們深入學習、不斷自覺打磨,從不熟悉到感性認識,再一點點滲透到創作中,並不斷追求更好的表達。而這批作品風格傳統與當代並存的多樣化風格在體現神話題材的魅力的同時,也體現出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來自各地、各流派的畫家共同打造上海文化品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邀請參與此次創作的四位上海畫家,在上海中國畫院作品觀摩交流現場和畫家工作室講述創作歷程。畫家們認為,通過參與中華創世紀神話題材的創作,參考中國古代藝術手法,一系列過程有助於極大提升民族自信和認同感。

張培成《涿鹿大戰》313×364cm

張培成:限制與想像並存,表達神話中的歷史滄桑

《涿鹿大戰》介於歷史和神話之間,在創作這張畫以前,我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畫了一張火藥的發明,也是大的戰爭場面,但相比之下《涿鹿大戰》里除人物外,還會出現傳說中的龍、神、怪獸等,更可以發揮想像力。

在創作之前,我以為「遠古時期應該是很原始的吧?」但拿到文本材料後我發現,其實蚩尤一方的生產力還是蠻發達的。他們已經會用青銅製作武器,並身披牛皮盔甲。了解到這些信息之後,等於說在給了我限制的同時又讓我有了想像發揮的空間:「限制」是你不能脫離客觀史料亂畫;「想像」則是讓我在造型時能夠包含很多種的可能性。

張培成《涿鹿大戰》(局部,蚩尤一方)

在造型之初,先牽涉到一個考證的問題,我想那個時代屬於彩陶時期(仰韶文化),所以我畫作中的圖案有好多都是彩陶上面的;武器我參考了一點那個年代的石器,但青銅器只能參考商代的武器,但把它畫得簡陋一點,想要做一張嚴謹的作品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

在風格上面, 我本身就非常喜歡壁畫,敦煌、克孜爾的壁畫讓我心醉,年輕時我也畫過類似的風格,現在重新撿起來,自然比年輕時更加成熟,畫起來也更有勁。《涿鹿大戰》我希望把樸素、稚拙的韻味畫在其中,也發現我原來的水墨語言可能不太適合這次的創作,於是我將壁畫里的很多元素摻合在一起。不一定全部勾線,壁畫裡面剝落的肌理我都很自由地用上了,使畫面的視覺效果多了幾分滄桑感。龍的畫法我是參考馬王堆帛畫里的表現手法。因為有的時候中國繪畫裡面龍的畫法會很俗,但我覺得馬王堆帛畫里的龍例外,所以我參考了這些元素,讓作品更加有來歷。

張培成《涿鹿大戰》(局部)

過去我也創作過「五卅運動」等基於真實事件的歷史題材繪畫,相比那些有具體人物和形象參照的創作,神話題材的創作在造型等諸多方面都不太一樣,尤其是空間的處理,神話的空間可以更加自由。 同時我的畫面里還出現了龍、雨師、天女(女魃)的水火對抗。畫起來雖然有挑戰,但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它給我提供了一個藝術想像和創造的空間,讓我的藝術語言隨著這種表達不斷地產生新的元素。

但這次創作面臨的挑戰實是不小,畫作的尺幅、表現的場面都非常大,藝術處理確實有難度,而且我始終想保持畫作質樸、生動、輕鬆、不死板的感覺,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但有矛盾,就挑戰,那畫起來就有意思。在畫得過程中隨時有驚喜產生,當然也會有很多困難會隨時擋在你面前,但當克服之後,會前進一大步。這樣的創作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對藝術家而言,是很令人興奮的一件事了。

張培成《涿鹿大戰》(局部)

在神話的意義和價值方面,涿鹿大戰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民族自信和認同感。神話展示了我們民族的祖先是如何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奮鬥的。通過涿鹿大戰以後,我們華夏民族漸趨穩定。隨著黃帝的勝利,周圍好多帶有游牧遷移性質的部落穩固地安定下來,我們漢族的人口也不斷增多,變得龐大。儘管說的是神話,但是這出大戰在史書中也有所記載。「涿鹿大戰」從側面反映了我們這個民族的起源和發展,早在6500年前,我們華夏民族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韓碩正在創作的《后羿除怪》

韓碩:幾易其稿,盡量把每個細節考慮周到

相比過去興之所至,我自己創作的《西遊記》、《聊齋》等名著故事,神話故事更天馬行空,更沒有約束,我覺得自己至少可以把我想表達的充分表現出來。相比去年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我畫的《女媧造人》、《牛郎織女》相對比較「文」的題材,這次我主題創作我的《后羿除怪》會「武」一點。過去我畫得比較細膩,這次根據內容可能會稍微狂放一點。造型上我也還在推敲,我盡量畫得有趣一些,希望孩子也能喜歡。

韓碩筆下吃人的妖怪

也許是我創作習慣的關係,我的《后羿除怪》還在進行中,大家說我是「幾易其稿」,其實我是想得比較多,允許的範圍內我盡量考慮得周到一點。獨幅畫和連環畫的要求不一樣,連環畫以一個個情節構成故事,不像獨幅畫對畫面的完整性、藝術性、構圖、人物等都都有更高的要求。

中國是個文明古老的國家,自己的神話。所以我們藝術家把它表現出來我覺得是非常好的思想。 對於這次主題性創作,我覺得大家都用心在畫,呈現的質量很高。我也參與了評審的工作,在評審有任何問題都及時和畫家溝通,我們這次的畫家隊伍來自全國各地,目前呈現的作品也不亞於全國性畫展的質量。

韓碩《后羿除怪》底稿

(記者附記:在韓碩工作室,看到了他正在創作的《后羿除怪》,正在不斷調整的底稿鋪滿了整個牆面。細細看來,畫面中滿是擦去重畫的過程,再細看還有紙張拼貼的痕迹。韓碩拿出了一疊草圖,從中可以清晰得看出他的創作歷程,從后羿佔據畫面一角四周怪物環伺的壓抑構圖,一點點到如今牆上大稿的構圖,幾乎每一次的造型構圖變化和思維的轉化都在一張張A3紙上記錄和體現。在畫面右上角有一條蛇,看似寥寥幾筆造型簡約,但從真實的蛇的圖片到蛇的變形,又是一疊紙的思維碰撞。韓碩說:「我是一個畫畫很笨的人,畫面看著輕鬆,其實背後都是花了很大功夫、在構圖和造型上不斷調整、盡量做得好一點。所以我會在小稿和底稿上花費很大的功夫,這樣畫正稿的時候就相對輕鬆。」面對底稿,韓碩話到一半,走上前去修改后羿的造型,調整拉箭手臂的肌肉走勢,銜接到胸部的造型。放下筆韓碩依舊不滿意,「好像還是不太對,是嗎?我等下再改改。」)

韓碩筆下的后羿造型

韓碩《后羿除怪》草圖

馬小娟:以騰展的翅膀和少女唯美的面龐塑造精衛

在創作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時我們就得知之後需要創作一幅大畫,所以我在畫《炎帝的三個女兒》連環畫的同時,我也考慮大畫的效果。連環畫畢竟比較小,具有故事性、連貫性,偏局部一點;大畫就是獨立的一張作品。

精衛的本名叫女娃,原本是一位小姑娘,溺水身亡後魂魄化而為鳥,變為精衛鳥。她不甘心被大海吞噬、被龍王威脅,決心要將大海填平。我創作的精衛形象是她化為鳥後衝出大海的一瞬間的樣子,騰展的翅膀再配上少女唯美的面龐,增添了美術作品的視覺效果。

馬小娟,《精衛填海》(局部)

這幅《精衛填海》也延續了我一貫的表現手法,同時我也遵照故事情節,將威脅精衛的海怪、龍王加入其中;為了表現出精衛夜以繼日地口銜石子填海,我將太陽和月亮以具有象徵意義的古典符號形象同時畫入其中。

對於神話題材的創作意義, 我覺得這個事情做得非常好,畫家們也很有積極性去創作,而且大家平時也不大畫這麼大的作品,一旦有了這個機會大家都很投入,很多作品都非常棒,對於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非常有意義。

馬小娟《精衛填海》210×315cm

洪健:將「英雄」和「浪漫」 結合,表達人與自然的關係

《神農嘗百草》這幅畫我選了兩個情節:「神農訪草」和「神農嘗草」。

我認為,「神農嘗百草」這故事的神話色彩不像其他故事那樣濃烈,故事主要反映了人類的生存與自然的關係,完全展現人類初期在自然環境中的活動。於是我就用完整樸實的風格來反映相關人物,表現他們在自然狀態下的特定活動,這與其他神話題材作品那種雲霧縹緲的感覺不同。在兩個情節的畫面當中,我穿插了一些象徵著希望和美好的白鷺,因為得到草藥就可以為祛病除災,為人類帶來希望。

洪健《神農嘗百草》173×187cm

我這次選擇了比較具象的表達方式,這是由故事本身決定的。這個故事並不天馬行空,它偏樸實和敘述性。神農的出場帶有一種英雄般的色彩,所以把他形象處理更偏向於真實的人而不是神。在畫風選擇方面還是偏向寫實多一些,能夠給畫面增加一些人物及環境的真實性和厚重感,在背景的處理上卻有意帶入浪漫主義風格,我想將「英雄」和「浪漫」這兩者相結合。

由於各方面的因素,當下大眾對於中國古代神話的熟知度不是太高,相反西方的一些神話故事人們相對比較熟悉,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中國的神話應該更廣、更好地流傳。讓大家都能知曉中國的故事,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根據畫家口述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扎克伯格國會作證:這些重點告訴你,參議員們認為臉書錯在哪
哈繼銘談中美貿易衝突:美國的軟肋不在貨物貿易而在資本市場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