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195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藝術碩士。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

中國台灣網: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他寫作風格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中國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台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經典品讀

若逢新雪初霽 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

上面流轉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絕色》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蕩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今生今世》

☆.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尋李白》

☆.旅行之意義並不是告訴別人「這裡我來過」。是一種改變。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

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你才能了解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

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這樣,我們才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你要會流淚

會孤身一人坐在黑暗中聽傷感的音樂

你要懂得欣賞悲劇

悲劇能豐富你的心靈

希望你不要媚俗

——《寫給未來的孩子》

與海為鄰

住在無盡藍的隔壁

卻無壁可隔

一無所有

卻擁有一切

——《與海為鄰》

☆.當你的情人已改名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

☆.世界上高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級又有趣的人卻少之又少。

高級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歡,又高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親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說是人生無常,卻也是人生之常。

☆.如果有兩個女孩,同樣的漂亮,他會選擇臉上有小小雀斑的那一個。因為,這一點小小雀斑會讓這個女孩多一份溫柔,少一份驕傲。

☆.人生有許多事情,正如船後的波紋,總要過後才覺得美的。

☆.一條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風一半,卻引來海鷗兩三。

☆.那無窮無盡的故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她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她做江湖。

金陵子弟江湖客

余先生一生漂泊,從江南到四川,從大陸到台灣,求學於美國,任教於香港,最終落腳於台灣高雄。

他詩文的主題,多離不開「離鄉」、「鄉愁」、「孤獨」、「死亡」,讀他的詩,迎面而來的是一種入骨的蒼涼與頑強。

「童年的天空啊,看不見風箏,看到的是轟炸機」。戰火中一路逃難的童年,是「鄉愁」萌發的最初土壤。

余光中生於南京,9歲因戰亂而逃離故鄉,母親把幼小的余光中用扁擔挑在肩上一路逃到常州,後來又輾轉避難於重慶。在巴山蜀水深處,余光中度過了中學時代。

當時的四川戰火籠罩,交通封鎖,反倒是海的那邊,遙不可及,自由遼闊,充滿魅力。十幾歲的余光中一心嚮往的是逃離這個閉塞落後之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正是為了這個夙願,余光中在考大學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外文系,他覺得這是自己走出去看世界的唯一路徑。

同時考取金陵大學與北京大學外文系的余光中,因為母親的挽留,選擇留在南京。

1947年,就讀金陵大學外文系的他原以為可以就此駐足故鄉,卻沒料到迎來的是人生第二次逃亡——輾轉南下定居台灣。

21歲時,余光中在台灣寫下《鄉愁》。正如在採訪中所說:

「如果我十二三歲,我的底蘊還不夠我寫《鄉愁》。正因為那時我已經21歲,古典名著、舊小說、地方戲這些我都讀過,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雖然幼稚,但已經很深入,印象很深,所以我不會,也不容易拋棄這個東西,再加上,我父母的鄉音都一直蠻重的。」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難追 的精彩文章:

亂世中他最達觀,濁世里他最清醒!
神聖·善良·美麗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