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前看過的韓國恐怖片不那麼恐怖,可能是還沒看《昆池岩》
該片是以CNN選定的世界七大恐怖地之一的昆池岩精神病院為背景,講述了7人成行的恐怖體驗團在醫院遇到的奇特又令人背脊發涼的事情,整個過程以「偽紀錄片」形式播出。影片雖然製作費僅11億韓元(約653萬人民幣),但以明確的主題和久別重逢的恐怖題材成功吸引了觀眾們的眼球。
電影截圖
20世紀90年代以前,恐怖片在韓國並不多見,到了90年代中後期,韓國電影迎來了第二個黃金時期,伴著大規模商業類型電影的產生,恐怖片正在此時出現。特別是新千年伊始,出現了2002年韓國地區十大票房第8位的《鬼鈴》、2003年十大票房第7位的《薔花,紅蓮》以及《鏡中鬼影》、《洋槐》等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影片,掀起觀影狂潮,韓國恐怖片第一次獲得廣泛的國際影響和榮譽。
與日本、香港地區相比,韓國恐怖片經過幾年的發展,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並逐漸形成本民族所持有的美學與風格特徵。
1、歷史與現實的關照
韓國類型電影向來有揭露現實、暴露社會黑暗的特點,恐怖片也不例外。如同希區柯克《精神病患者》一樣,「除了用驚悚手法輔以氣氛營造和驚悚感之外,還嚴肅地提出了個人慾望和社會法則的矛盾問題」。與同時期的香港、日本比,韓國恐怖片呈現出更多的現實與歷史關照,《鬼鈴》的故事框架極像《午夜凶鈴》,但《午夜凶鈴》的「謎底」是能用意念殺人的貞子被殺後化成鬼復仇人間的故事,而《鬼鈴》則是在恐怖故事背後暴露韓國社會諸如道德淪喪、法紀混亂等陰暗面;《薔花,紅蓮》從薔花的視點展開一段她自己來回客串,自編、自導、自演的家庭悲劇,關注了韓國傳統家庭紛紛解體給下一代造成難以癒合的心理創傷的問題;《哭聲》中眾多超自然元素登場,各種宗教元素亂入,但無非是用超自然現象映射政治和現實中難以搞清楚的問題。
圖左:鬼鈴 | 圖右:午夜凶鈴
韓國恐怖片對歷史和現實的關照,恐怕與儒教文化在社會中的地位緊緊相關。儒教在文藝觀上主張「詩言志」、「諷喻」,講究「寓教於樂」,在娛樂至上的恐怖片中仍然顯示出上述傾向,韓國人注重現實性和實用主義的國民性格可見一斑。
2、多元素的雜糅
近幾年的日本和香港地區恐怖片的發展,乏善可陳,多把筆墨放在各式各樣的鬼魂上,某種程度上淪為以單純追求感官刺激為目的的鬼怪造型的展覽和雜燴。不同的是,韓國恐怖片往往更側重以鬼魅恐怖為主糅入懸疑、偵探、推理等元素。《鏡中鬼影》加入了更多偵探成分,如果抽去幾場鏡中鬼魅殺人的戲,整部影片更像一部偵探片;《哭聲》加入了許多宗教、驅魔人、活死人等超自然元素,意在反應真實與虛幻的問題真假;《薔花,紅蓮》加入了推理、親情的成分,讓觀眾在鬼魅中間感受到薔花與紅蓮深深的姊妹情;《昆池岩》中則加入了探險、科技等諸多元素,與現代娛樂方式緊密相連,在以鬼魅恐怖為主的情況下更側重了體驗。
圖左:哭聲 | 圖右:鏡中鬼影
韓國恐怖片的這個特點源於韓國文化中韓國人對細節和結構的精心營構,講究故事整體布局與講述方法,使觀看恐怖片不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恐怖之旅,而是一場充滿猜測與推理的互動遊戲。
3、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韓國電影善於向其他民族電影借鑒,學習優秀部分,博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如《太極旗飄揚》之於《拯救大兵瑞恩》,《殺人回憶》之於《七宗罪》,《死亡錄播》和《靈》均套用了美國驚悚片《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的故事模式,《鬼鈴》上映時更是打出了韓國版《午夜凶鈴》的宣傳口號。
圖左:墓地邂逅 | 圖右:女巫布萊爾
都說《昆池岩》抄襲了《女巫布萊爾》和《墓地邂逅》,小編認為不完全準確,雖然都使用了「偽紀錄片」的形式,但《昆池岩》更具本土特色。都說影片前後割裂,但這也算韓國電影的一個重要特點。災難片《海雲台》前部分在不同組人物身上用了很多滑稽的筆墨,後半部分災難真的來臨之後看到的則是家人之間的感情;《歡迎來到東莫村》被定義為喜劇、戰爭和劇情,但結尾卻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另外,《昆池岩》中使用了符咒、鈴鐺等具東方特徵的恐怖意象以及從日常生活中發掘的如玩偶、內褲、燃氣、樹木等常見物體,將現代人心魔作祟、疑心生暗鬼的心理恐懼揭示出來,這種對意向的追求與東方美學的嚮往不無關聯。
《昆池岩》海報
話說回,在小編看來,《昆池岩》雖然算不上10年來最恐怖的電影,但它在眾多經典的「偽紀錄片」面前確實也做足本土特色,這點一直是中國電影渴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拿來主義如何為我所用是所有類型電影都值得研究的問題,只有繼續挖掘本民族文化與社會生活,同時處理好借鑒與創新,在質量上精益求精,藝術上不斷進取才能好風長吟。
作者:駐華韓國文化院第2期中韓大學生志願者 清源


※特斯拉致命車禍,美國會調查臉書,科技巨頭連遭殺招股票大跌
※搖鈴報小王子出生喜訊,穿宮廷服的公告員卻跟王室沒直接關係?
TAG:東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