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耕添新篇 博採得灼見——讀蔣藍《蜀地筆記》

深耕添新篇 博採得灼見——讀蔣藍《蜀地筆記》

被譽為「學者型文化創作者」的著名 作家蔣藍,在不少場合都表示,自己是一 個田野文學考察的忠實踐行者, 也十分 留意資料的積累與收集。在他的電腦中, 建立有3000多個詞條的檔案, 一旦寫作 時,這些資料便可以信手拈來,嵌入文章 之中,豐富文章內涵。當得到這本新近由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蜀地筆記》後, 似乎眼前浮現出這樣的場景: 蔣藍背著 背包,奔走在蜀中城鎮鄉村、崇山峻岭、 江河小溪,廣泛獲取第一手的創作素材, 然後利用自己家中的那座「寶庫」,加以 綜合、加以推敲、加以思索,從而奉獻出 這部表述四川古今文明蹤跡的「非虛構」 散文集,讓更多人從他的新篇與灼見中, 感受到蜀地的悠悠神韻與獨特味道。

《蜀地筆記》一書收錄了作者的46篇 散文,分為「蜀檮杌外傳」、「蜀軫流轉」、 「蜀中廣記別裁」三編。上編「蜀檮杌外 傳」的9篇文章,是作者對四川歷史的忠 實記錄以及探求與追尋; 中編「蜀軫流 轉」由26篇文章組成,寫的是蜀地傳說中 或現實里的動物、植物,是作者對四川名 物的獨家考辨、獨特展示;下編「蜀中廣 記別裁」收入11篇文章,涉及四川的文化 遺產、名勝古迹和神話傳說。三編的內容 各有側重,各具風采,但又互為補充、互 為襯托, 共同演繹出一個多元素、 多色 調、多風情的個性四川、大美四川。

作家蔣藍

作為中國「新散文」領軍人物之一的 蔣藍, 這些年一直身體力行「非虛構散 文」的寫作。而「非虛構散文」的最大特點 之一,就是真實性。在蔣藍眼中,違背真 實性原則的散文,是不能妄稱為「非虛構 散文」的。這本《蜀山筆記》,正是作家實 踐自己創作理念、創作思想的產物。這本 書中的散文, 有的是他從典籍里反覆尋 覓,再認真梳理、辨識、考據、發掘的結 果,有的則是他在第一線考察、採訪的所 見所聞。嚴謹的態度、細心的辨識、反覆 的斟酌、不斷的完善,讓篇篇散文都做到 了內容紮實、考證有據、厚重深邃、真實 可信。

作家蔣藍

以這篇《想像之像:古蜀大象蹤跡》 為例。 作者為了證明古代四川是野生大 象生存家園這一命題, 先從四川犍為縣 的一個展覽說起,通過考證「犍為」一縣來歷,引出四川與大象這個話題,繼而從「 犍 為」兩個字的古意,印證四川與大象的關係。 與此同時,作者大量引用許多專家學者的研 究成果,來佐證古代四川曾經有大象棲息的 史實;再通過《列子》、《漢語外來語詞典》、張 獻忠征戰西南的資料等,來反襯古代四川有 野生大象的事實;最後,通過在成都雙流三 星鎮打撈出的動物化石, 回答了人們的疑 問。大量書證、物證的引用,增強了文章的說 服力,讓人們從心底感到:四川與野生大象 之間,的確有幾千年之約,絕非是胡編亂造、 憑空捏造的。

在《蜀山筆記》第三編「蜀中廣記別裁」 中,無論是《蒲江飛仙閣:西南絲路上的佛 國、峨眉山筆記》,還是《燊海井的歷史經線、 五峰山的拔節之聲》等散文,都是作家用腳 步丈量、 查閱資料之後孕育出來的作品,所 以更具真實性、可信性。作家就是用這樣的 創作實踐,來回答「 非虛構散文」的定義與命 題,讓讀者真正領略到「 非虛構散文」的真諦 與風采。他的創作實踐,能給許多年輕作者 深刻的啟示。

這些年, 花草植物等名物類的寫作非 常時興。不過,人們比較喜歡的,似乎都集 中在古代文人墨客歌詠的花草植物上,對 於這種「質地並不堅硬,樹榦也不廣直,農 人大多砍伐用做圈欄,也當柴燒」的平凡榿 樹,好像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更不說專門 為文稱道。 但蔣藍卻有與常人不一樣的眼 光,比如這篇《成都的榿樹》。他通過廣采博 擷,還原了榿樹在成都的滄桑歷史,讓人看 到榿樹曾經給人們帶來的喜悅與歡欣。文 章結尾處,作家寫道:「尋常的、不堪做棟樑 之才的榿樹, 俯仰之間, 恰如蜀人的平常 心。」這一句「平常心」,道出了榿樹的本質 特徵,拉近了人與樹的聯繫,自然而然也激 發了人們對榿樹的敬重之情。

近年來, 在層出不窮的散文作家群體 中,蔣藍為何能脫穎而出,受到讀者喜愛、 專家推崇呢?閱讀《蜀山筆記》,似乎可以找 到一些原因。那就是,蔣藍有一雙獨具匠心 的慧眼,能夠洞穿世事、穿越古今,從中發 現最具個性又沒人發掘的因子, 然後通過 散文縱橫捭闔地呈現出來, 給人耳目一新 的體驗。與此同時,這些個性化的書寫,也 展現出一個絢麗多彩、個性化十足的四川, 更加讓人心馳神往!

作者:四川南部賈登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豹子頭蔣藍 的精彩文章:

春天,我和故鄉園子的故事
我們土族,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

TAG:豹子頭蔣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