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抓馬歷史|"網紅"乾隆的愛情,他的痴情難以想像

抓馬歷史|"網紅"乾隆的愛情,他的痴情難以想像

《抓馬歷史》第四期啦,今天登場的人物大伙兒太熟悉了——「乾隆」。他有一項世界吉尼斯記錄:世界上迄今掌握實權時間最長的君王(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我們對乾隆的印象大部分是從影視劇文學作品中得來的,比如《戲說乾隆》《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還有《還珠格格》哈哈哈!影視劇中的乾隆形象常是風流成性、處處留下「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真實的乾隆是這樣嗎?這期我們請歷史作家張宏傑為大家講講《皇帝的愛情》。

本文共4824字,閱讀大約需要9分鐘

乾隆戎裝圖

影視文學作品中,乾隆通常都是一個風流天子的形象,那麼真實的乾隆果然是這樣嗎?

《戲說乾隆》中鄭少秋飾演風流倜儻的乾隆是80後們的美好回憶

根據歷史檔案,乾隆的後宮中,有名號的后妃,一共四十人。他先後有過三位皇后,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他的結髮妻子,第一個皇后,富察氏。

根據史書記載,孝賢皇后富察氏是一位名門之女。「富察」是滿洲八大姓之一,她的家世很顯赫。富察氏嫁給乾隆的時候,年方十六,還不是皇后。因為那時,乾隆也才十七歲,還沒當皇帝。富察氏當初是作為福晉嫁到宮中的。

除了出身名門、長相姣好之外,富察氏還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賢惠、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女人。漂亮對男人的征服是一時的,性格對男人的吸引才是永久的。富察氏的性格是多側面的。她既有精明的一面,又有天真的一面;既有溫柔的一面,又有活潑的一面。她為人既識大體,又善於經營細節。

當乾隆他忙著處理政務的時候,富察氏就以自己的精明,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讓皇帝不操心。當乾隆遇到什麼不順利、情緒煩躁的時候,富察氏就如同一朵解語花一樣,馬上能感受他情緒的變化,輕聲細語地陪皇帝聊天,讓乾隆的情緒很快得到調整。當乾隆工作累了想放鬆一下的時候,富察氏又能展現自己特別活潑開朗的一面,展現自己的體育天賦,陪著他玩,兩個人在承德的圍場上縱馬賓士,富察氏和乾隆可以瘋玩上一整天。

乾隆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男人,他所期待的,絕不僅僅是一位聽話的、順從的女人,他需要的,也是一位和他一樣,多側面的立體的有深度的女人。富察氏就是這樣的女人。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真正滿意的另一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所以只能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即使對於皇帝來說,也是如此。乾隆是個非常幸運的皇帝。

乾隆當了皇帝之後,按照禮制,三宮六院,娶了許多妃子,但這些妃子,誰也沒能動搖皇后在乾隆心中的特殊地位。乾隆和皇后的感情,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漸淡薄,相反卻是一天比一天深厚。因為皇后身上的魅力,就像一壇酒一樣,歲月越久,這壇酒就變得越醇香。

乾隆剛剛登基那些年,忙於處理國務,而富察氏就是乾隆的大後方、大本營。皇后的溫柔、持重,不急不躁,就像一塊貼身的玉石一樣,時刻調試著乾隆的政治體溫。所以,我們說,乾隆初政時期,政治風格,是開朗、寬大、仁慈,這與他感情生活的幸福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幸福的時候,對別人,也總是更能寬容。所以與皇后共同生活的時光,對乾隆來說,那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從以上我們所說的來看,乾隆與皇后的關係,實在是太完美了。古今中外,很少有這樣完美的夫妻關係。然而,「天道忌全」,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傳統時代,特別重視子嗣。特別是一個女人,只有生了兒子,終生才算有所依靠。雍正八年(1730年),結婚三年後,富察氏給乾隆生了第一個兒子。這當然是一件特大喜事,雍正盼嫡長孫已經盼了兩年多了,所以非常高興,親自給這個孩子起名叫永璉。璉,是宗廟中重要的祭器,這個「璉」字,實際上就寓意著將來希望這個孩子繼承大統。

這個孩子從小特別聰明,特別懂事,特別惹人喜愛,乾隆說他是「為人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清高宗實錄》)。所以乾隆當了皇帝之後,就迫不及待地秘密立儲,在乾隆元年(1736年),把六歲的永璉秘密立為太子。兒子成了太子,富察氏當然也非常高興,終身有靠了,所以到這個時候,乾隆和富察氏的感情,也達到了幸福的高峰。

然而,就在初登皇位的乾隆通過早早立儲向世界宣告了他的幸福之後不久,乾隆三年(1738年)九月,年僅九歲的嫡子永璉病了。一開始不過是感冒,幾天之後卻病情轉重,很快就去世了。

這可完全是一個晴天霹靂。培養了九年的孩子去世了。我們可以想像這件事對富察氏和乾隆的打擊有多大。富察氏因此大病了一場,幾天之內,就形銷骨立,瘦得脫了相。乾隆當然十分擔心,天天跑過來探視。

永璉去世後,乾隆對富察氏也更加關心,與她同寢的次數比以前更多了。因為乾隆很清楚,只有讓皇后再生一個兒子,才是對皇后的最大安慰。然而,由於生了一場大病,體氣變更,身體不好,一轉眼七年過去了,皇后仍然沒能懷上孕。

好不容易到了第七年頭上,時來運轉,乾隆十一年(1746年),富察氏又生下了一個兒子。雖然此時乾隆和別的妃子已經有了好幾個兒子,但是這個孩子一出生,乾隆馬上愛不釋手。也許是出於父親的偏心,他覺得這個孩子是他所有兒子中最漂亮最聰明最可愛的一個,看哪哪喜歡。乾隆說他「性成夙慧,歧嶷表異,出自正嫡,聰穎殊常」(《清高宗實錄》)。就是說,又聰明又漂亮,太惹人愛了。

然而,清代嬰兒死亡率極高,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年三十,年僅兩歲的這個嫡子出了天花,又去世了。這個打擊,對乾隆和皇后來講,都太沉重了。乾隆還好說,畢竟有好幾個兒子了,但是這時候,皇后已經三十六歲,已經過了女人最佳生育年齡,以後再生孩子可能就難了。

就在嫡子去世後兩個月,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初,三十八歲的乾隆要開始他即位之後的第一次東巡,到曲阜拜祭至聖先師孔子了。這個日程表是頭一年六月份就確定了的。乾隆即位十二年以來,天下初步大治。乾隆躊躇滿志,感覺自己可以出巡一下,視察一下自己的國土,檢閱一下自己的統治成績。再次經歷了喪子之痛的乾隆很想帶著皇后一起東巡,一個是共同分享事業成功的喜悅,另一個是讓皇后也散散心。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乾隆就帶著皇后和皇太后上路了。早春二月,春風浩蕩,一大家子人一起出門旅遊,心情都很好,皇后也很開心,和乾隆一起高高興興陪著太后登上了泰山山頂。不過樂極生悲,下了泰山,回到濟南,皇后就感冒了,開始持續發燒。在濟南待了好幾天也沒好,那麼返程日期已到了。

三月十一日,皇帝皇后一行從德州坐上了船,沿著運河返回北京。坐上船,乾隆長出了一口氣,因為船上就不再顛簸了,比較平穩了,有利於皇后養病,所以乾隆坐在窗口前,望著河畔的春色,打算作上一首詩。不料就在這個時候,太監跑過來了,說皇后感覺不舒服,您哪,過去看看。

乾隆趕緊跑到皇后的船上,一看,皇后臉色蒼白,渾身冰冷,已經昏迷了,乾隆緊緊抓著皇后已經冰冷的手,但是已經很難再握住皇后的生命了。到了當天晚上,富察氏就去世了。《清高宗實錄》記載,十一日,「駕至德州登舟。亥刻,皇后崩」。

乾隆皇帝當天晚上就起草了一道諭旨,第二天發布全國。乾隆說,皇后「二十二年來,孝奉聖母,事朕盡禮,待下極仁,此宮中府中所盡知者。朕痛失內佐,痛何忍言!」就是說,皇后二十二年來,對太后,對我,對下人,都非常好,無可挑剔。她突然去世,我的悲痛,你們可以想見。所以要隆重辦理皇后的喪事。三月二十二日,乾隆發布諭旨,給皇后加謚號,叫「孝賢」,這是所有皇后謚號中最好的一個。所以後來人們都稱富察氏為孝賢皇后。

孝賢皇后的去世,對乾隆個人及乾隆一朝的政治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皇后去世,乾隆當然痛斷肝腸。當天夜裡,他忙完了安排皇后喪事,一夜沒睡著。天快亮的時候,他寫下一首輓詩:

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壼盡欽賢。

忍誦關雎什,朱琴已斷弦。

什麼意思呢?我們夫妻恩情二十二載,你治理後宮一共十三年。這一切突然都化成春風一夢,飄散於運河的河岸邊。皇太后平日總稱讚你的孝順,嬪妃也無人不佩服你的明賢。我從此不忍再讀《詩經》中的《關雎》篇,因為我的朱琴,已經斷弦。

皇后去世後的頭半年,乾隆一直都睡不實覺,他動不動就覺得皇后還在身邊,夜裡經常驚醒。侍候乾隆的老太監注意到,皇后死後,乾隆的精神狀態變得有點不正常,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無目的活動」增多,就是走到某張桌子前,卻想不起來自己到這是想幹什麼。工作沒什麼效率,剛剛說過的話,馬上忘得一乾二淨。每天不停地發火,沖誰都發火,情緒特別惡劣。

就在這個時期,乾隆做了很多詩。只有寫詩,能讓他緩解一下情緒。乾隆是中國歷史上產量最高的詩人,一生作了四萬三千多首詩,大部分作品其實都很平庸。不過,在這四萬多首平庸的詩作當中,有一百多首詩,寫得非常好,情真意切。這一百多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悼念富察皇后的。

富察氏剛去世之後那一段,乾隆幾乎天天夢到皇后,醒來後有時就把夢中的情景寫到詩里。比如我們來看下面一首:

其來不告去無詞,兩字平安報我知。

只有叮嚀思聖母,更教顧復惜諸兒。

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帷。

(《乾隆御制詩二集》)

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有一天晚上,乾隆夢到了死去的皇后。皇后說,我來這啊,只是要告訴你,我在那個世界裡,過得很平安,你放心。另外,我想還想看看,我的婆婆和宮中這些孩子們,現在怎麼樣啊?我對他們那,還是不放心。打聽完家裡的情況,皇后就悄悄消失了。那麼一覺醒來,乾隆的眼淚已經濕透了枕巾。窗外風吹簾櫳的聲音,更襯托出子夜時分皇宮內院的這個寂寞和悲涼。

你看,這首詩,寫得很真摯很樸實。這詩呢,不像是一位後宮三千粉黛的皇帝所做的,更像一個普通的丈夫,向妻子所做的告白。

長春宮是皇后的寢宮,乾隆命令,長春宮的所有陳設,都要保留原樣,一點也不得變動。每年皇后的忌辰,乾隆都要到這裡憑弔,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半天。這種做法堅持了四十多年,直到退位。

富察氏去世之後,在老太后的多次催促之下,乾隆十五年(1750年),又冊立了另一位妃子烏拉那拉氏為皇后。烏拉那拉氏是乾隆做皇子時就娶的側福晉,所以論資排輩,乾隆選中了她。然而,對於那拉氏,乾隆一直找不到感覺,培養不起對富察氏一樣的愛意,所以對那拉氏一直很冷淡,有時一整天不和她說一句話。那拉氏也很委屈啊,那這皇后做得還有什麼勁,經常一個人躲到角落裡哭泣。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在富察氏去世三周年忌日,乾隆寫了一首詩,分析自己為什麼不愛新皇后:

獨旦歌來三忌周,心懷歲月信如流。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就是說,時光迅速,一轉眼孝賢皇后去世已經三年了。難道是新皇后處處真的不如舊皇后嗎?也不見得,其實主要是因為我與孝賢的恩情年深日久,其他人實在無法代替。

確實,富察氏在乾隆心目中,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法國作家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寫道:小王子愛上一朵玫瑰。在小王子眼裡,這朵玫瑰是獨一無二,天下最美麗的。當然事實上,在別的地方,這樣的玫瑰遍地都是。但是在小王子眼裡,他的這朵玫瑰,是天底下任何玫瑰都不能取代的,因為它是他見到的第一朵玫瑰,也是他親手澆灌長大的。

孝賢皇后,乾隆唯一的一朵玫瑰

富察氏,就是乾隆的第一朵玫瑰,因此也是唯一的一朵玫瑰。對乾隆來說,富察氏是他的初戀,和富察氏在一起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雖然有了新皇后,雖然後來他又有了很多新妃子,但是對誰,他也找不到對孝賢的那種感覺。

對富察氏的思念,成了乾隆後半生感情生活的主旋律。閱歷的女人越多,乾隆越發覺,富察氏這樣的女人,上天只創造了一個。曾經滄海難為水,在後半生中,任何一個與富察氏有關的場合,都會引發乾隆的深深思念。

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東巡關外,路過科爾沁草原,順道看望一下嫁到蒙古的女兒,固倫和敬公主。富察氏一生生了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只有這個女兒最後活下來,嫁給了蒙古親王。

看到女兒,乾隆不由得想到了她的生母,寫下了這樣兩句詩:「同來侍宴承歡處,為憶前弦轉鼻辛。」本來見到女兒很高興的場合,我因為想到死去的皇后,鼻子又是一陣酸楚。

自從皇后死後,乾隆一生就再也沒有進過濟南城,為什麼呢,因為當初皇后就是在這生病的,所以每次快到濟南的時候,乾隆心情都很不好。乾隆三十年(1765年),第四次南巡,乾隆又一次經過山東,就賦詩一首,說明他為什麼不進濟南:

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

就是說,四次不入濟南城,是怕一進去,就勾起痛苦的回憶,十七年前的三月,皇后在這裡病倒,十七年過去了,我心中仍然余恨未平。

這樣的詩,乾隆一生做了不下百首。凡是看到皇后生前用過的物品,到了與皇后共同待過的地方,甚至看到南飛的大雁,都會引起他對富察氏的思念。每次乾隆去拜謁東陵的時候,都必到裕陵,給埋在那的孝賢皇后上墳。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已經八十歲的乾隆又一次來到妻子墳前,寫下這樣一首詩:

三秋別忽爾,一晌奠酸然。

夏日冬之夜,遠期只廿年。

就是說,我已經有三年沒給你上墳了,今天到這,忍不住又哭了。八十歲的老皇帝對地下的妻子說,我現在啊,年齡越來越大,唯一的安慰,就是可以早日見到你。所以雖然我身體還好,別人都說我能活到一百歲,我卻不想活那麼久,因為我真想能早點和你團聚!

老年乾隆像

九年後,也就是富察氏去世五十一年後,乾隆皇帝終於撒手人寰,完成了和富察氏地下相聚的願望。乾隆和孝賢皇后之間的愛情,就是一首現實版的《長恨歌》。

一個人的感情生活是否幸福,會對這個人的性格、生活甚至工作產生極大影響。

孝賢皇后在日,乾隆王朝是陽光的、向上的。孝賢去世後,乾隆這個人性情大變,就連他的施政風格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可以說,孝賢的去世結束了春風拂面的乾隆初政期,還引發了乾隆繼位之後最劇烈的一場政治地震。

抓把冷知識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身親七代」的皇帝

什麼是「身親七代」呢?就是親自見到了七代人,往上見過爺爺、父親,往下,見到了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加上自己,一共七代。這個紀錄,在中國歷代帝王當中獨一無二無人能夠超越,那個時代就是在百姓家裡頭也是十分罕見。

《乾隆:政治、愛情與性格》

張宏傑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歷史上最複雜的皇帝的政治、後宮與人生。讀懂了這個人,你就讀懂了中國歷史,讀懂了中國政治。

看得還過癮嗎?還有什麼想知道的歷史趣聞、掌故,放馬過來留言吧!

~~~~~

編輯 / 闡史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乾隆用宮燈點撥嘉慶的真正用意,嘉慶看戲那段已說明一切!
乾隆絕對定狀元,這個對聯你對得出來嗎?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