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45位口腔癌患者44人大量嚼檳榔,檳榔真是口腔癌罪魁禍首?

45位口腔癌患者44人大量嚼檳榔,檳榔真是口腔癌罪魁禍首?

湘雅醫院官網發文稱,現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處在致癌漩渦中的檳榔又一次引起關注。檳榔和口腔癌究竟有怎樣的關係?

45位口腔癌患者44人大量嚼檳榔,檳榔真是口腔癌罪魁禍首?

長期咀嚼檳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化(OSF)、口腔扁平苔蘚、口腔癌,OSF是一種癌前病變,經過長期的慢性病理過程可惡變為口腔癌。

咀嚼檳榔引起口腔癌緣於檳榔中的多種活性成分和代謝產物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這些物質包括檳榔鹼、檳榔鞣質、檳榔特異性亞硝胺和活性氧等,這些成分具有細胞毒性、遺產毒性、致突變性和致癌性。

不同國家和地區食用方式也不一樣。

海南、台灣食用新鮮的果殼、果核為主;

湖南則食用干檳榔的果殼;

印度食用成熟的果核為主。

45位口腔癌患者44人大量嚼檳榔,檳榔真是口腔癌罪魁禍首?

湖南地區將檳榔鮮果以飴糖和生石灰等腌制加工後製成干檳榔成品,食用的部分是檳榔乾果的纖維外殼(果殼),不添加蔞葉、煙草。

海南地區則是將檳榔鮮果(包括果殼、果核)切開後與蔞葉、貝殼粉一同混合咀嚼。

國外通常以咀嚼檳榔核為主。

目前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檳榔果核,而非檳榔果殼。因此很難判定檳榔果殼與口腔疾病的關係。

咀嚼檳榔的致癌因素主要有化學因素、物理因素:

1、化學因素

生物鹼、鞣質、檳榔紅色素、氨基酸、澱粉、樹脂等。

檳榔生物鹼以檳榔鹼和檳榔次鹼為主。

2、物理因素

檳榔咀嚼塊本身的成分和致病因素對口腔黏膜的作用;

反覆咀嚼的動作對口腔黏膜的反覆摩擦、刺激,檳榔果殼本身的粗纖維以及堅硬的果核對口腔黏膜造成的機械刺激。

這兩種因素的長期作用共同導致了口腔黏膜由慢性炎症到癌前病變,最終導致口腔癌的發生。OSF病損部位以頰粘膜多見,其次為軟齶、舌齶弓和舌部。

45位口腔癌患者44人大量嚼檳榔,檳榔真是口腔癌罪魁禍首?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經將檳榔列為Ⅰ類致癌物,與煙草同級別,證實了吃檳榔是誘發口腔癌的重要誘因。因此,檳榔作為食品的確不太妥當,檳榔的包裝上最好明確有害警告標籤,類似「吸煙有害健康」,之後讓老百姓自己權衡,到底要不要吃這個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中醫 的精彩文章:

咽干、上火、鼻出血?喝白茅根、藕節湯來破!
春分時節吃什麼?養生需要注意點啥?

TAG:鴿子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