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夏季暑濕夾雜,需護陽氣、防寒、防濕!

夏季暑濕夾雜,需護陽氣、防寒、防濕!

立夏表明溫暖的春天已經結束,炎熱的夏季就要到來。夏季影響人體的主要邪氣是暑熱和暑濕,相關臟腑主要是心與脾胃,這是夏季養生防病和臨床治病的核心所在。

夏季暑濕夾雜,需護陽氣、防寒、防濕!

一、夏季防暑降溫,應兼顧護陽氣

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防病的重點,但在防暑降溫的同時切忌不可太過,還要時時注意保護人體的陽氣。

夏季暑熱外蒸,汗液大泄,毛孔開放,這時機體最易受外邪侵襲而發生疾病。有些人只顧眼前舒服,一味避熱趨涼,比如過量飲食冰冷之物,或晚上在露天處乘涼過夜,這樣容易使人體中氣內虛,令暑熱與風邪乘虛而入。

《養老壽親書》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熱,若檐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中人。」《攝生消息論》亦指出:「不得於星月下露卧,兼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這些都是前人總結下來的寶貴的養生經驗,完全符合夏季「養陽」的要求。

筆者多年前,每年夏季都有頭痛、頭暈、面癱、腰疼等癥狀的患者。夏季躺在堂屋的水泥地上,開著電扇吹;出現上述癥狀,甚至誘發中風。究其原因,電扇對著吹,面部受涼使營養神經的血管發生痙攣收縮,神經缺血缺氧,出現面癱的癥狀。頭頸部頭皮溫度下降,引起腦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對之前有基礎病的心腦血管中老年人而言,有誘發腦中風的可能。

現在大多數人會選擇使用空調,酷暑貪涼,長時間逗留空調房,冷氣病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熟知,指的就是長時間處於冷氣環境下工作和生活,而患上的一種疾病。表現出:面部神經痛、下肢酸痛、乏力、頭痛、腰痛等癥狀,還容易患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腸胃病。

使用空調,夜間最好穿上襪子,防止腳心受涼;足底屬於肢端末梢,血供偏少,溫度偏低,足底受涼是患病的原因之一。白天使用空調,最好再被一套長袖、褲子,晚上蓋空調被,尤其老人和孩子,要防止受涼。

夏季暑濕夾雜,需護陽氣、防寒、防濕!

二、夏季應謹防濕邪傷人

暑邪往往與濕邪兼合為病,夏季防暑同時也要注意防濕,尤其是長夏的濕邪十分容易侵犯脾胃,進而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防濕有兩大原則:

第一是飲食防濕

元代邱處機認為,夏季飲食「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也就是說,食物要溫和,不宜太寒涼;亦不要過食,進食次數可適量增加,忌食肥膩之物。

湖南、四川等省份有食用辣椒的習慣,食用辣味食物可以促使汗液排出,使體內的悶熱之氣得到宣洩。雖然食用辣味的食物能幫助消化、增加食慾等。但仍建議夏季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為原則,以溫食為主。

夏季暑濕夾雜,需護陽氣、防寒、防濕!

第二環境防濕

不要在潮濕的環境中居住,「濕傷肉」,意思是感受濕邪容易傷害人體肌肉,如常見的風濕性關節炎等。《黃帝內經》「傷與濕者,下先受之」。濕邪的形成往往與地的濕氣上蒸有關,故濕邪傷人往往趨向下部,如常見的腳氣、婦女帶下等。

因此,夏季一定保持通風,注意防潮、隔熱,以免遭受濕邪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中醫 的精彩文章:

街邊麻辣燙多添加「大殼粉」,常吃致不孕不育,是真的嗎?
癌症真的是不治之症嗎?能治癒嗎?

TAG:鴿子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