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者無疆》 用純肢體形式重解張騫

《行者無疆》 用純肢體形式重解張騫

《行者無疆》的演員們在現場排練。王昊宸 攝

5月17日至27日,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話劇《行者無疆》將在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上演。該劇由王婧擔任戲劇構作,趙淼擔任導演,主演則選擇了國家話劇院的新人演員們,包括吳俊達、汪玥、何宏宇、田鴿、吳迪等。《行者無疆》以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為靈感,以包容開放的敦煌文化為精神內涵,並通過夢境與想像兩個時空焦點,進入他豐富而神秘的心靈世界。

該劇也是一次中西戲劇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來自法國的舞美藝術指導艾瑞克·蘇耶、作曲於埃爾·巴特雷米、多媒體設計馬蒂厄·桑什,為本劇打造多義、超現實的多媒體影像風格和音樂風格。近日,《行者無疆》劇組在京舉辦了新聞發布會,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導演、編劇、主要演員等,講述這部劇的幕後。

為何選擇「張騫」?

很少人知道張騫具體做什麼

司馬遷稱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之旅」,意為開通大道。張騫西行,開闢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

戲劇構作王婧談到為何選擇這個題材時,表示「提起張騫,大家會認為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他具體做了什麼,其實知道的人很少,我們這次也是專門去到了張騫的家鄉西安採風,去到了他的陵墓,去感受他這個人,到那兒後我才知道,張騫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小到生活中用的衣物麻布絲綢,食品里的各種調料蔥姜蒜,大到我們的國家寶藏——敦煌莫高窟,如果沒有張騫出使西域,這些都不會出現在中國。」

舞台如何表現?

用人去演沙塵暴、流沙

導演趙淼表示,《行者無疆》強調「總體戲劇」的理念,運用形體表演和多元化的舞台手段,劇中所呈現的身體、台詞、音樂、影像、舞美都極具風格化。舞台遵循「天圓地方」的空間原則,所有的視聽將隨著劇本情境、演員表演發生變化,追求高度的假定性,體現簡約靈動的藝術精神。

「這個戲我們的台詞是很少的,舞台也很空曠,我希望更多地聚焦於張騫的內心,這次我們和來自法國的藝術家合作,運用了很多當代的表現手法,包括用人去演困擾我們的沙塵暴,沙漠里的流沙等等,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個對抗,衝擊力很強,會使得戲劇張力更大,」趙淼說。

【演員談】

沒有台詞,全靠形體

《行者無疆》的演出,涵蓋了現代舞、戲曲、吟唱、偶人操作等多種舞台形式,對演員來說,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

青年演員吳俊達第一次挑大樑,塑造張騫這位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在沙漠艱難跋涉中,吳俊達漸漸掌握了舉步移足的竅門,並成功運用到劇中沙漠場景的戲。他從聲台形表四個方面入手,以肢體(舞蹈)和聲音(歌唱)來塑造張騫。「這是我第一次演出這麼重要的角色,而且我在這部戲裡是一句台詞都沒有的,我要完全靠我的形體,可能還有一些歌聲,去塑造這個角色,這很難,但我一直相信趙淼導演說的一句話:人的身體是不會騙人的,所以我學著把自己和張騫融為一體,希望大家能期待我的表現,」吳俊達說。

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昔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騎域馬術 挖掘馬術樂趣 助力綜合素養提升
港交所「同股不同權」利於和美國等國際市場競爭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