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2017年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報告

2017年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報告

按照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辦法》要求,2017年9月至12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分三個階段,對各地全面改薄工作進行專項督導:一是部署各地組織自查,全國31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下同),對照「底線要求」逐校逐項核查,做到縣不漏校、校不漏項。二是組織開展網路測評,427萬名師生踴躍參與,積極關注學校發展變化。三是按照「雙隨機」原則,組織由國家督學和有關專家組成14個督導組,對29個省份進行實地督導,按比例隨機抽查了59個縣區的312所義務教育學校。有關情況如下: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

教育、財政、發改三部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中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做好全面改薄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強調。各地聚焦貧困地區,積極主動作為,狠抓落實,全面改薄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一)履職擔當,強化保障抓落實。各地把全面改薄作為解決基礎教育領域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矛盾的戰略舉措。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安徽、廣西、寧夏等地將全面改薄列為全省民生實事和省政府重點工作任務,作為教育領域最重要的「一號工程」來抓,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全面改薄工作,明確推進思路和實現路徑。甘肅會寧縣提出「教育引領、兩改支撐、三色互動」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兩改即全面改薄和棚戶區改造),將發展教育和全面改薄作為加快脫貧攻堅、振興縣域經濟、改善民生的根本大計。二是堅持加大投入。中央財政在收入增速減緩、支出壓力較大的情況下,2017年安排358億元專項資金,比上年增加20億元,帶動地方投入700多億元,有力保障了工作建設進展。山東、廣東等地積極整合義務教育領域專項資金,超額落實規劃建設資金。貴州各級黨政機關帶頭「勒緊腰帶」,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於改善辦學條件。三是堅持以督促改。三部委通過雙月通報、點名督辦、重點約談等多種方式,督促進展緩慢地區倒排工作任務,切實加快五年規劃實施進度。各地強化督導檢查在抓落實、促發展中的突出作用,不迴避矛盾、不放過問題,有力推動工程的實施進展。貴州將全面改薄督導結果列入省委、省政府對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獎勵懲罰、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二)精準施策,突出重點抓落實。各地積極統籌各種資源,緊盯最困難的地方,瞄準最困難的群體,扭住最急需解決的問題,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確保師生和家長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一是聚焦困難地區。三部委建立貧困縣工作推進機制,各地精準聚焦、靶向發力,積極引導和支持貧困縣加快工程實施進度。四川規定未完成全面改薄任務的貧困縣,不得申報貧困縣摘帽,把全面改薄放在最基礎、最優先地位。雲南落實省級財政「拿大頭」要求,免除88個貧困縣縣級財政配套要求。寧夏涇源縣克服水資源缺乏、鄉村學校地下管網不健全的困難,分三年完成全縣72所中小學廁所旱改水工程。二是聚焦底線要求。各地嚴格落實三部委工作要求,將「底線要求」作為全面改薄工作中優先保障、必須完成的規定動作,在實施過程中以學校為單位優先落實。貴州結合省域實情分層分類精準施策,在村小學、教學點重點進行必要的校園校舍修繕,保障基本教學生活需要,在鄉鎮重點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學生吃、住、學、樂基本條件,在縣城新區和城鄉結合部重點新建、改擴建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有效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寧夏抓緊實施樓梯改造項目,對每幢少於2部樓梯的多層校舍進行改造,消除該類校舍學生上下樓梯擁擠、應急疏散通道存在安全隱患等現象。天津市財政撥付補助資金6070萬元,專項用於薊州區鄉鎮農村中小學操場建設。三是聚焦「軟體」建設。各地抓住信息化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兩個關鍵點,積極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學校傾斜的步伐。西藏打造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集體備課、講課、數字化模擬實驗、微課為特色的教學模式,促進教育信息化在學校的整體推進。山西率先開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試點,探索「專家治校,教育家辦學」的新路子。安徽連續五年實施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計劃,每年為村小、教學點定向培養2500名全科型鄉村教師,並積極運用在線課堂等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點、村小教師結構缺編問題。

(三)提升品質,嚴守質量抓落實。各地繼續牢牢守住質量安全底線,把工程質量和工程資金「雙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全力打造放心工程和陽光工程。一是嚴格工程質量管理。各地不折不扣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切實把好施工材料進場關、隱蔽工程檢查關、工程竣工驗收關,全面落實建設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承諾和竣工後永久性標牌制度,保證工程質量的可追溯性。青海印發《教育系統基本建設廉政風險防控手冊》,以項目建設流程為主線,進一步明確立項審批、工程招標、質量控制等13個重點防控環節風險點,構建了權責清晰、流程規範、制度管用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著力打造精品工程。四年來,全面改薄工程建設中沒有發生一起較大的安全事故,沒有出現媒體曝光的重大負面新聞,國務院督查組、審計署組織的專項檢查也沒有發現重大質量安全問題。二是嚴格資金使用管理。各地加強工程資金核算、撥付、使用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專賬核算、集中支付,按工程建設進度分期撥付工程款,不斷提高資金安全度和使用效益。重慶採取「上審下」「同級審」相結合的方式,對全面改薄資金開展專項審計,抽查361所中小學、448個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河北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對各縣市工作進行考核,將評價結果納入分配省級資金的獎懲因素。三是嚴格公開公示制度。各地逐縣、逐校公開公示規劃建設任務、預算安排、實施成效等相關信息,廣泛聽取師生家長意見,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支持、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甘肅、重慶藉助信息化手段,統一設計具有每所學校二維碼標識的公開公示牌,師生家長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實時查閱學校基本信息、項目實施進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貧困縣基本完成全面改薄任務。全國832個貧困縣有10.3萬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底線要求」,占行政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4.7%,基本實現《中央政治局常委會2017年工作要點》《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中「引導和支持地方力爭在年底完成貧困縣全面改薄任務」的工作目標,所剩5%左右主要集中在深度、邊遠貧困地區的改薄任務,預計可在2018年底前完成。目前,許多貧困縣鄉村學校建得「小而美」「小而優」,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在家門口就能夠接受有質量、更公平的教育。

(二)義務教育學校「底線要求」基本達標。全國新建、改擴建校舍面積1.93億平方米,採購價值931億元的設施設備,分別佔五年規劃任務的93%和92%,提前一年實現2018年「過九成」工作目標。全國29.1萬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底線要求」,占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4%,北京、上海、浙江三省(市)100%達標。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村學校教學條件整體提升,鄉村學校成為當地最美麗的一道風景線。

(三)教育信息化步伐加速推進。全國90%的中小學實現網路接入,8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了23個省級平台的互聯互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農村學生也和城市學生一樣,通過互聯網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享受著互聯網教育帶來的紅利,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持續顯現。

(四)農村教師隊伍素質明顯提高。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38.5億元,比上年增長29%,實現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全覆蓋,鄉村教師待遇明顯改善,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部分補助1000元以上地區出現城鎮教師爭相到鄉村學校任教的局面,有力促進了城鄉教師資源均衡。全國招聘特崗教師7.7萬名,覆蓋中西部22個省份3.3萬所鄉村學校,貧困地區學校師資結構不合理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選派2.4萬名優秀教師赴「三區」受援縣支教,有效緩解了受援地師資緊缺、優秀教師不足的問題。

(五)社會綜合滿意度較高。網路測評顯示,全國師生對全面改薄綜合滿意度為88%,比去年提高9個百分點。江蘇、廣東等8省份參與投票師生均超過20萬人,吉林、山東等11省份師生滿意度均超過90%,全面改薄這一民生工程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積極擁護。全國一大批農村學校舊貌換新顏,校舍窗明几淨、運動場寬敞美麗、食堂宿舍乾淨衛生,校園充滿生機,學生有朝氣,老師有激情,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四年來,各地以解決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為抓手,深入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前全國已有2379個縣(區、市)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評估認定,約佔全國總縣(區、市)數的81%。其中,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湖北、廣東等11省(市)整體通過,為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顯著進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大班額問題還比較突出。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66人以上超大班額8.6萬個,佔全國總班數的2.4%,其中排前三位的河南、湖南、河北共有4.5萬個,佔全國現有大班額總數的52%。全國有56人以上大班額36.8萬個,佔全國總班數的10.1%,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縣鎮,其中,湖南大班額比例為22.9%,廣西、海南達到18%。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生育政策調整以及人民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不斷增長,消除城鎮大班額的任務艱巨。

(二)寄宿制學校建設有待加強。隨著學校布局調整快速推進,農村小學向鄉鎮集中,初中向中心鎮和縣城集中,學校服務半徑不斷擴大,學生寄宿需求逐年增長,如河南、湖南、貴州三省寄宿率分別由2013年的25.8%、29.1%、28.4%,增長為2017年的30.9%、30.2%、33.1%,且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一些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條件還比較簡陋,食堂餐位不足、淋浴設施缺乏、師生如廁條件較差,學生課外生活較為單調,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基本辦學條件還有「短板」。全國還有18351所學校未達到「底線要求」,其中小學15108所,初中3243所。個別省份辦學條件達到「底線要求」的比率僅有5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部分農村學校對配置的教學、生活設施設備疏於管理,新補充裝備的教學儀器設備使用率較低,採購的圖書過於陳舊、內容不符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一些農村學校未在教學、生活區配備消防設備,未設置明顯疏散標誌,存在安全隱患。

四、督導意見

下一步,各地要列出問題清單,採取有效措施整改落實,確保到2018年底,使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基本達到「底線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完善5年工程規劃。各地要結合近年來城鎮化進程、生育政策調整,以及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要求,查缺補漏,科學完善全面改薄5年工程規劃,確保如期實現「20條底線」的政策目標,並堅決防止打造豪華校和重點校。

(二)消除縣鎮超大班額。各地要統籌薄改計劃、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等項目和資金,在合理布局基礎上,集中新建和擴容改造一批城鎮學校,同時通過提高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教育質量,合理分流學生等方式,爭取在2018年底前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

(三)推進衛生校園建設。對專項督導達標率較低的學校廁所和採暖設施等項內容,各地要在2018年度計劃安排中予以重點保障,切實推進「廁所革命」「煤爐革命」,努力補齊直接影響師生生活品質的「短板」。

(四)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各地要加大對竣工項目和採購設備驗收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規範項目竣工和採購設備的驗收工作,切實把好最後一道質量關,確保學校新建改擴建一所、驗收合格一所、安全達標一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做好2018年職業教育活動周相關工作的通知
傳承「紅船」精神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