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弗里德里希作品欣賞:宿命與信仰的悲愴奏鳴曲

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弗里德里希作品欣賞:宿命與信仰的悲愴奏鳴曲

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德國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早年在哥本哈根美術學院學習,後來定居德累斯頓。那裡他過著平靜的生活,有時會去波西米亞的山區和湖泊旅行。直到1807年才進行油畫創作。他的題材開闢了風景繪畫新的領域,發現了人們從未發現的新的自然:無窮無盡的海洋或山脈、大雪覆蓋的山地,以及照在上面的陽光或月光。

《山上的十字架》,又稱《特辰宮小禮拜堂的祭壇畫》,這是應女伯爵圖恩之請而繪製的一幅祭壇畫。

畫面構圖採用了哥特式教堂玻璃窗的造型,前景是樅樹環繞的山峰、立在山上的十字架及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背景是漫天的彩霞。三道探照燈似的強烈光束自山後射出,直指天空。

《波羅的海的十字架》

「閉上肉體之眼,那麼你將會首先用精神之眼看到圖景。這將給你在黑暗中看到的世界帶來光明,並從外表感染心靈。」——弗里德里希

《霧海中的漫遊》,在這幅畫中弗里德里希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張揚。

畫中,雲霧繚繞,群山巍峨,一位被有意放大了比例的人物站在畫面正中的高山之巔,其思想者的姿態、「一覽眾山小」的氣概,使人過目難忘。

他像是一位引領者,帶領我們跟隨他越過被他踩在腳下的雲霧,將目光投向遠處若隱若現的連綿群山,讓思緒自由升騰於浩瀚無邊的茫茫宇宙。

如果我們追溯到藝術家所處的時代,1817年創作此畫時,雖然普魯士與反法同盟擊潰了法軍,但是德意志的統一依舊遙遙無期。

也因此有人認為弗里德里希的畫中強烈的愛國情感與對德意志民族的高度認同正是源於此時,而表達於此畫。

《墓園入口》

《山中觀月的兩個男人》,現在不少人認為畫中的兩個男人是弗里德里希本人和他的得意弟子奧古斯特·海因利希。

創作這幅畫以後,作者還作了幾幅該畫的翻版,其中的青年男子被換成女子,人們認為這是在海因利希英年早逝後,作者把他換成了自己的妻子(《山中觀月的男人和女人》)。

畫面的左側是大塊的岩石和常綠的松樹,分別象徵基督教中堅定不移的信仰和對永恒生命的渴望。

兩位男子站在松樹下面,右側是一位老人,用拐杖支撐著身體;左側的青年身材瘦削,他將手臂搭在老人的肩上,兩人凝神注視著遠方的月亮,他們面臨著同樣的命運,最終都要走向死亡。

畫面的右側是乾枯的橡樹和半隱在暗處的古代墓石。乾枯的橡樹根部已經脫離地面,樹榦向右側傾斜著,似乎即刻就要完全倒下。橡樹的樹榦粗壯,枝杈繁多、高大,可以看出它生前是多麼地枝繁葉茂,就算如此也逃不掉死亡的命運。

畫中的枝杈形象生動,鋒銳有力,直扣人心弦。在枯樹的後面是墓石,年代久遠,暗示著從古至今永不停息的生生死死,象徵著人世間生的虛幻。往左側前方是一截樹樁,暗示著兩個人物終將死亡的命運。

在畫面的中央是皎潔的月亮,象徵著基督。月亮把死亡和生命分離開來,象徵著基督作為救世主可以拯救人類靈魂的基督教義。此外整幅油畫還揭示了生與死的對比,揭示了人生的變幻無常。

《海上生明月》,暗紅褐色的大礁石上,默默地坐著三個孤獨的人,光線將他們寂寞的背影清晰地凸顯出來。

碧玉般的海面和被白雲遮蔽的天空因天際金色圓月的出現,而被灑上一層金色。

在寧靜的氣氛中,惟有被微風吹拂著駛向岸邊的兩艘帆船。幽遠和孤寂是主宰一切的要素,處於畫面中心的三個人物都並沒有成為視覺的中心,人物與充滿憂傷的抒情詩般的風景相互交融但始終又相互遊離。

《孤獨的樹》,弗里德里希在很小的時候就對荒涼的廢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孤獨和寂寥也是貫穿他所有作品的主線,弗里德里希把自己強烈的宗教情結、對彼岸世界的渴求都融入自然的風景中,創造了極富感染力的詩意畫面。

這幅油畫是弗里德里希後期的作品,前景中,一棵枝幹扭曲的橡樹煢煢孑立於蒼涼的空氣中,靜靜地生長著。

這是一幅足以讓人為之愴然涕下的油畫傑作,面對如此憂鬱深沉的景色,不難理解浪漫主義詩人克萊門斯·布倫塔諾對弗里德里希的評價:「這是可以讓野狼和狐狸嗥吼的畫面。」

《呂根島上的白堊岩》 ,呂根島是德國最大的島嶼,位於德國東北部的波羅的海,是德國的旅遊勝地。圖中這片海灘的原始之美激發了無數畫家、詩人以及作曲家的靈感。

《窗前的女人》,一位背對我們的年輕女子臨窗而立,凝視著窗外。而這幅畫中的主人公就是弗里德里希的妻子,她所在的房間正是畫家位於易北河邊的畫室。

此畫所要表現的是對窗外無限廣闊的大自然的一種渴望,同時也是對孤獨的內在靈魂的一種窺探。

從這兩幅作品可以看出,即便是在生活最溫馨浪漫的階段,弗里德里希的畫中仍帶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哀婉與憂傷。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難追 的精彩文章:

徐悲鴻法國學習期間作品欣賞!
盎尺之盆,竟尺之樹,可藏天地!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