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雙北」市長選戰陣仗拉開,未來是藍綠激戰還是「藍白綠」三拼?

台「雙北」市長選戰陣仗拉開,未來是藍綠激戰還是「藍白綠」三拼?

華夏時報網

2018年5月6日,中國台灣,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午出席中小學資通訊應用暨電競比賽頒獎典禮,受訪時被問到是否表態台灣價值,他表示不應該只有台北市長要回答,不然每個要選縣市長的都要來講一下台灣價值,不需要用意識形態互相檢視。圖片署名:聯合報系-東方IC

陳桂清

台灣地區2018年「九合一」選舉即將開打。隨著投票日的臨近,藍綠雙方選戰布局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在最為關鍵的台北市、新北市市長選舉中,藍綠雙方提名大致底定。新北市將由國民黨的侯友宜對陣民進黨的蘇貞昌,台北市目前已產生國民黨的丁守中、尋求連任的無黨籍柯文哲兩組人馬,民進黨則陷入是否繼續禮讓柯文哲的兩難境地,預計5月中旬才能做出最終決定。目前看,「雙北」市長選舉中藍綠各有優劣,國民黨的侯友宜在新北市民調佔優,無黨籍的柯文哲則在台北市有一定優勢,但若民進黨自提人選,國民黨則有望漁翁得利。不過,選戰才剛剛開始,未來「雙北」市長究竟花落誰家還有諸多變數。

「雙北」市長選舉,

最具地標意義的兵家必爭

即將於11月24日舉行的「九合一」選舉中,最重要的當屬22個縣市長的選舉。在這22個縣市中,台北市與新北市市長的選舉又最具指標性意義。台北市長選舉的關鍵地位毋庸置疑,作為台灣地區的行政中心,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同一般,再加上陳水扁、馬英九都是從台北市長走上台當局領導人的,更墊高了台北市長的政治地位。新北市雖然政治地位不如台北,但它是全台「最大票倉」,其選舉人數超過310萬,自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當前形勢看,「雙北市長」選舉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就台北市長選舉而言,對國民黨與民進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勝負不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直接聯動兩年之後的「大選」。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既是國民黨的「翻身仗」,也是蔡英文與民進黨2020年「大選」的「政權保衛戰」。對國民黨來說,如果2018年能夠「光復」台北,便能走出2016年敗選的陰霾,極大提升全黨上下士氣,重新恢復政黨生機,進而為2020年重返執政奠定基礎。對民進黨而言,不僅僅是勝負很重要,更為重要的是台北市長是否由國民黨拿下。如果民進黨能夠戰勝國民黨與無黨籍的柯文哲,自然朝「一統江山」的道路上前進;但如果台北市長被國民黨拿走,將極大提振對手士氣,讓民進黨「2020年連任乃至長期執政」的夢想幻滅。如此一來,蔡英文的民進黨主席與「綠營共主」地位勢將不保,蔡英文能否獲得民進黨2020年「大選」提名,更將成為變數。

新北市對國、民兩黨同樣至關重要。2018年的新北市長選舉將是吳敦義與朱立倫的「政治保衛戰」,也將是蔡英文與民進黨試圖殲滅國民黨的「重要戰役」。新北市是目前國民黨唯一執政的「直轄市」,如果丟掉新北,不僅吳敦義的黨主席之位將不保,現任新北市長朱立倫的「接班」態勢也將受到連累。對民進黨來說,新北市長雖然沒有輸不得的壓力,但是如果能拿下新北這座藍營「六都」最後的「灘頭堡」,將極大挫損藍營士氣,達成將國民黨徹底「打趴」的政治目的。

新北藍綠戰將出列,

蘇貞昌不敵侯友宜?

目前,國、民兩黨新北市長選舉提名作業已經完成,兩黨都投下重兵,國民黨提名現任副市長侯友宜,民進黨則提名「老天王」蘇貞昌與之對決。從當前階段民調看,侯友宜有一定優勢。

國民黨的初選由侯友宜、前台北縣長周錫偉、新北市議員金介壽三組人馬對決,侯友宜作為前國民黨主席、現任新北市長朱立倫的「左右手」,政治實力明顯強於其他兩位候選人,因而自初選以來,民調一直領先。最終經初選作業程序,侯友宜以超過20%的顯著民調優勢戰勝另外兩位候選人,獲國民黨中常會正式提名。目前看,侯友宜作為「藍軍最強的戰將」,展現了強大的戰鬥力,不僅在新北市基層耕耘紮實,民調領先民進黨候選人超過兩位數,而且「母雞帶小雞」的影響力輻射到隔壁的台北市,儼然成為「准藍軍共主」。島內輿論普遍認為,後續的選戰中,只要侯友宜不犯下大錯,很有可能為國民黨保住新北市。

民進黨請「老天王」蘇貞昌出馬。面對藍軍實力強勁的侯友宜,民進黨的提名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原本民進黨規劃能夠推出「中生代」接班。然而,新北市民進黨的「中生代」接班梯隊中,「立委」羅致政捲入婚外情事件,形象嚴重受損,提前夭折;準備空降的徐國勇、顧立雄等備胎人選中,或爭議性高,或實力平平,都無法與侯友宜匹敵;另一位蘇(貞昌)系子弟兵吳秉睿曾被民進黨上下寄予厚望,但民調遲遲拉不起來,民進黨最終只能放棄。最終在蔡英文直接主導下,請出了「老縣長」蘇貞昌,期望藉助蘇貞昌「沖沖沖」的選戰爆發力對國民黨發起強力衝擊,進而牽制國民黨選舉力量南下支援台中等地。不過,從目前情況看,民進黨雖擁有強大的執政資源,但蘇貞昌作為一個「過氣」的政治人物,頂多只能鞏固民進黨在新北市的基本盤,很難獲得中間選民的認同。再加上受蔡當局執政包袱的拖累,尤其是在深澳電廠等能源問題上的民怨,蘇貞昌要想挑戰侯友宜具有一定難度。

台北市「藍白綠」三方膠著,

競爭進入白熱化

在最為關鍵的台北市長選舉中,目前無黨籍的柯文哲確定尋求連任,國民黨的丁守中則初選民調獲勝有望獲得正式提名,只有民進黨陷入是否禮讓柯文哲的兩難境地,5月中旬才有可能最終決定。

作為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異軍突起」的「白色力量」代表,柯文哲的從政之路一直伴隨著兩極評價,喜歡柯的「柯粉」始終堅定支持,討厭柯的「柯黑」一直欲除之而後快。柯在台北市長任內的執政雖有起有伏,有褒有貶,但一直以來島內各項政治人物的民調顯示,柯的人氣一直較高,因而順理成章投入連任之戰。不過,原本選情穩定的柯文哲卻在與民進黨的關係上出現變數。2014年,柯文哲獲得了民進黨的禮讓,才最終成功當選台北市長。但是部分民進黨人認為柯在當選後與民進黨漸行漸遠,不僅在施政問題上頻頻與蔡英文當局「不同調」,而且在兩岸政策上發表「兩岸一家親」、「了解和尊重『九二共識』」等與民進黨意識形態大相徑庭的論調,因而激起民進黨基層強大反彈,致使是否禮讓仍然具有變數。

國民黨的台北市長候選人產生之路較為坎坷。原本國民黨支持者寄希望推出「明星」式政治人物,以帶動國民黨的整體氣勢。然而自初選開展以來,國民黨內被認為 「強棒」的人選最終紛紛棄選。無論是「院長級」的張善政,還是人氣高的「新生代立委」蔣萬安,基於種種原因都未參與初選。在此情況下,領表登記參選國民黨台北市長選舉提名的僅有「五次參選台北市長黨內初選、五次落敗」的「老將」丁守中,以及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前「立委」孫大千、台北市議員鍾小平等4位候選人。最終,實力頗勝一籌的丁守中以壓倒性的民調優勢獲勝,預計即將獲得國民黨中常會正式提名。

在參與台北市長角逐的三組政治勢力中,民進黨的境地最為尷尬。尷尬的原因一方面是自身在台北市的政治實力有限,很難打敗柯文哲與國民黨的候選人,另一方面是黨內對是否禮讓柯文哲出現嚴重分歧。在蔡英文等民進黨高層看來,2018年台北市長一役的「最高目標」有兩個,一是不讓國民黨拿回台北,另一個是避免柯文哲參與2020年「大選」,給蔡英文與民進黨的連任構成威脅。然而目前這兩個目標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一方面,柯文哲始終對是否參與2020年「大選」未鬆口,且對民進黨中央提出的「台灣價值」等考題未作正面回應;另一方面民進黨基層「反柯」、要求民進黨自提人馬的壓力越來越大,一旦與柯「分手」,形成「藍白綠」三強鼎立的態勢,很可能面臨國民黨重新拿下台北的最不利局面,因此民進黨遲遲未能下定決心是否自提人馬。

不過,從當前選情上看,若民進黨決定禮讓柯文哲,柯的民調較丁守中有一定優勢,丁守中要想戰勝柯文哲面臨艱巨挑戰。但若民進黨中央扛不住基層「反柯」的壓力,自提人馬,很有可能讓丁守中獲得機會。(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主編王義偉 編輯嚴葭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加征25%關稅背後 勘破中美硝煙中的汽車產業
中興被「休克」背後的5G較量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