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中國式「文藝復興」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中國式「文藝復興」

已經是5月份了。那麼今朝「嘎」點啥內容呢?昨天是「五四青年節」,青年們充滿朝氣,承載著未來的希望,無論時代變幻,他們始終是一股無法被忽視的力量。現在的大世界,曾經的上海市青年宮,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是上海青年的主要活動中心。

在1949年以前,位於西藏路上的基督教青年會大樓一度也是上海青年的主要活動場所。

基督教會的青年會?從照片看,這分明是一幢帶有中國民族風的建築嗎?怎麼會扯上西方宗教?這就要提到一段歷史往事,也被稱為是中國建築的「文藝復興」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一大批留學海外的中國建築師回國開始了建築民族化,在大型建築中設計了大量中國傳統元素。這一運動是怎麼開始的呢?說來也有趣,這一運動居然發端於保守的宗教界,還是老外開的頭。

基督教和天主教不一樣,他們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比如英國有聖公會,美國有衛理會等不同的教派,各國個教派分別派遣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隨著在中國傳教士越來越多,他們之間逐漸形成了共識,就是本國教派很多時候就是在瞎指揮,指令不切實際。他們覺得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要更好地發展基督教,必須成立中華基督教聯合機構。在老外傳教士的帶動下,大批中國神職人員也加入近來,1922年在上海成立了「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在宗教本土化潮流帶動下,中國風格的基督教建築開始出現了。

第一座中國風的建築就是這座青年會大樓。上圖就是曾經的設計圖。後來,多倫路上又興建起了鴻德堂。

如果只看外觀不介紹,誰知道這居然是一座教堂,呵呵。

接著,這一潮流從宗教建築蔓延到了商業建築和政府大樓。在外灘的建築群中,矗立著一幢巍峨的中國風格大樓——中國銀行,這就是民族風的典型代表。設計師在其中加入了大量中國傳統元素,在外灘地區可謂是獨一無二。

這一「文藝復興」運動的高潮就是國民政府的「大上海計劃」。

國民政府準備在江灣地區(位於現在的楊浦區)營造一座新的上海城,用一系列中國化的建築取代西洋風格的建築。上圖是曾經的新上海市政府大樓,也由此可見計劃的宏偉。可惜這一宏偉的計劃被1937年的抗戰徹底中斷,這也不能不說一件憾事。

假使儂有啥建議意見,也請及時反饋給我,謝謝!

新上海,老上海,大家一道「嘎」上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葉嘎上海 的精彩文章:

春天的美食——咸酸飯

TAG:古葉嘎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