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臉識別就更安全嗎?

人臉識別就更安全嗎?

人臉識別已被廣泛應用於政務、金融、消費等多元場景,不同於密碼和指紋,其唯一性讓人們覺得更為安全。但事實並非如此,有安全專家發出警示稱,別有用心者可利用軟體技術將個人照片合成3D視頻等手段,對用戶賬號實施攻擊完成作弊。

以當前的技術手段,只需身份信息加一張清晰的個人面部照片,就可讓一名熟悉3D軟體的技術人員完成「眨眼、搖頭、張口」等動作指令,實現一次線上實人「刷臉認證」。

如通過3D合成「假臉」認證賬號註冊或登陸後,可在受害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用於黑卡虛假註冊、刷單、薅羊毛、詐騙等不法行為。這類現象覆蓋了常見的交友、購物、網約車、網貸乃至線上政務系統等領域,其危害性可見一斑。

可能很多用戶並沒有碰到這種問題,其實有很多真實的案例。去年11月份,活體攻擊技術人員梁某、張某等6 名嫌疑人,被警方以「侵犯公民身份信息罪」批捕。該犯罪團伙通過3D軟體控制人臉照片進行攻擊操作,盜取受害人駕照分。慶幸的是,該團伙成員在作案過程中,被阿里安全圖靈實驗室人臉驗證技術快速發現並落案。

該案中嫌疑人共利用上述方式發起過幾百次攻擊,導致近百名受害人駕照分被盜刷。事後,警方在犯罪嫌疑人梁某電腦上,還發現了近20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

目前來看,「3D軟體合成」是破解人臉識別的主流且有效的方式,只需一張到三張普通的正面照片,再加上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就能通過正規3D軟體編輯靜態圖片合成動態視頻等流程,即可在通過防禦性較低的平台認證,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且成本也不高,可謂是人臉識別技術的「死敵」。

阿里安全圖靈實驗室人臉驗證技術之所以能成功識別虛假人臉信息,得益於其演算法的升級。其充分利用照片、視頻等冒充的圖像,與活體人臉從外觀到溫度、皮膚紋理、微表情、微姿態等均有差異,能通過嘴形識別、臉運動匹配感測器、臉外觀匹配照明、焦距恢復形狀、人臉連續性檢測、人臉視頻脈搏檢測等技術,在毫秒級時間內揪出假人臉,讓作弊者無處遁形。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便是在技術突飛猛進的互聯網產業,技術也沒有絕對的安全可言,唯有安全企業不斷升級自己的安全技術,才能構建並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務。

(科技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關於華北上空的不明飛行物,官方消息來了!
我國海洋腐蝕每年損失7000億,如防護到位可減損三分之一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