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給你當頭一棒,你能做的就是奮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

生活給你當頭一棒,你能做的就是奮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

收到@Selaginella的投稿,她在閱讀謝麗爾·桑德伯格《另一種選擇》之後,很認真的做了筆記,並加入了一些個人的心得。

跟大家分享一下她的文章,希望對處於類似環境下的朋友有幫助。在文章開頭附上了豆瓣上的地址。

正文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Veronica(來自豆瓣)

來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331229/

閱讀《另一種選擇:直面逆境,培養復原力,重拾快樂》,期間我數次落淚,不能自已。或許只有經歷過起起伏伏、深刻痛苦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 Sheryl Sandberg 的感受,堅持走過坎坷的人也才更理解其中的勇敢、真摯、溫暖和希望。

在短暫而且看似平靜的生涯中,我曾經屢屢勇敢嘗試,犯了很多錯誤,也把自己徹底折騰了個夠。即使在物質如此豐富的年代,我竟然因為種種原因出現過2次嚴重營養不良,體重跌破40kg,深深影響了健康。顛沛流離的生活,措然不及的事故、背叛、焦慮、恐懼和巨大的悲傷,導致飲食難下,睡眠匱乏。有幾次真的感覺自己要被命運擊倒,多虧了生命中一群至親至愛的親人、導師、朋友,以強大的寬容、理解、善意支持和關愛著我,否則真的很難想像走到現在。直到如今,儘管身體依然在逐步恢復中,但我知道自己未來會變得更好,更陽光,更快樂,更堅韌,也更健康。

一個人將會在經歷創傷後不斷成長。很多面臨毀滅性打擊的人,之後都會發現自己擁有了更強大的力量,並且能找到更深刻的人生意義。

言歸正傳,薄薄一本書中有太多讓我駐留的閃光點和共鳴,大量案例穿插著 Sheryl 自己和親人的故事,堅毅中不乏柔情。由於全書圈點太多一篇難以包容,我計劃分章節來總結。

總體上,全書探討了如何幫助自己以及幫助他人。書中介紹了心理學的復原力理論,以及重獲信心和重拾快樂的心理學理論;描述了人間不幸與悲劇的方式,介紹了如何讓正在經受痛苦的朋友變得快樂的方法;分享了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步驟,去創造擁有復原力的社區/公司,藉助團結社群的共同支持, 在失敗中一起學習,培養內心更強大的孩子,尋找支持性的伴侶,重新找回歡笑重新學習愛並實踐愛。

Ta mig tillbaka

 Ta mig tillbaka

Darin 

00:00/03:08

Darin Zanyar - Ta mig tillbaka | 背景音樂,#帶我回家#,出自我最喜歡的瑞典歌手。

1

◆ 第1章 重新呼吸

1、三個認知因素會阻礙復原力:

(1)個人化(personalization):認為壞事的發生都是自己的錯;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認為消極事件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持久性(permanence):認為事件的殘餘效應將永遠存在。

2、並非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因我們引起。接著,我提起了另外兩個因素:普遍的消極情緒和持久的影響力。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之處,絕望感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慢慢減弱。(個性化)

3、當我們受苦的時候,便傾向於將苦難無限地投射、放大。有一項叫「情感預測」(affective forecasting)的研究,旨在對人們未來的情緒進行預測。該研究顯示,我們往往過度放大了消極事件對於自身的影響。(普遍性)

4、因為被悲傷壓垮時,我會失去對工作的專註。最難的部分是悲傷的持久影響力。(持久性)

5、正如身體自帶免疫系統,大腦也有其免疫系統。人類在進化中就具有聯結和悲傷的能力,人類有天然的工具可以從失去和創傷中復原。(心理就像身體一樣,既會生病也有自愈能力,把自己和遠比自身更宏大的事物聯結在一起。)

怎麼做?

6、「尊重自己的感受」。當悲傷的情緒來襲時,無論在哪裡、在做什麼,都要停下來,調整一下。心靈導師佩瑪·丘卓認為,接受這條要義本身,就是在減輕痛苦,因為當我們接受了苦難,痛苦也就減輕了。

7、我發現,當我放棄與壞情緒抗爭時,它們溜走得更快。

8、每個人都會面臨失去:失去事業、愛情或生命。問題不在於悲劇及挫敗何時發生,它們總會發生,我們也必須直面應對。

9、失去、悲痛和失望,都是個人的感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境遇,以及相應的應對方式。 世界上沒有一種正確的方式能幫助所有人去面對悲痛或者挑戰,所以我們沒有完美的答案,也根本不存在完美的答案。

10、每個人都要分享感恩的時刻。「當人們向上蒼求助時,便有了一種被來自外界的強有力的愛包圍的感覺。人們應該知道,他們並不孤獨。」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定義

11、 復原力是指人們面對悲痛的反應速度和強度,而且我們可以建立自己的復原力。用我們的身體來打比方,復原力並不是指脊柱本身,而是要加強脊柱周圍肌肉的力量。(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從支離破碎的不幸與災難中復原。我們不是生來就擁有復原力的,復原力需要我們在後天培養和提升。)

12、復原力源於每個人的內在,也源於他們獲得的外部支持;復原力源於因生命中的美好而引發的感恩,也源於在挫敗中學到的經驗;它既來自對於悲傷的解析,也來自對悲傷的接納。有時,你的復原力比你想像的弱一些;有時,又會強一些。

1

◆ 第2章 房間里的大象

普遍現象

1、一些人其實願意交流,但他們不知該從何談起——我對此並不確定。有些時候,他們只是在談論私密話題時感到不自在。

2、「似乎存在著某種強大的驅動力,讓人們不斷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承認自己過得不太好「是不合時宜的」。

「深感抱歉,一直未能聯繫,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怎麼做?

3、身處悲痛時,你應清楚兩件事: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不瘋狂,以及你可以提供支持。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對他們來說就是對事實的全然否定。

4、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公開談論自己的不幸,每個人都有選擇在何時、在何地表達情感的權利。然而,有力的證據表明,對所經歷的悲劇事件敞開心扉,有助於提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水平。跟朋友或家人聊聊,能幫助悲傷者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感到被理解、被關懷。經歷過悲劇的人往往會向正在經歷悲劇的人表達更多的同情。(尋找共同者,創造聯結)

5、即使是很微小的事,我都會讓大家知道,我需要幫助。當他們擁抱我、問候我的時候,如果我能更緊地擁抱他們,他們就會知道,我並不好。我學著緊抓生命線,突破空虛,尋找人生的意義。感謝家人和朋友,是他們陪我熬過最艱難的那幾個星期。(家人和朋友是最好的支持者)

6、把你的想法坦然說出來可以增強你和他人之間的聯結,但在某些情況下,這樣做也會有風險。(正確選擇支持對象)

如何幫助他人?

7、「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我也不知道。但是,你不會一個人經歷這些,未來的每一步我都會陪著你。」

8、「最好的方式就是表示理解,你可以說:我理解你的痛苦,我就在你身邊。」

1

◆ 第3章 友誼的「白金法則」

1、按鈕的存在,讓受試者有了掌控感,也提高了他們忍受壓力的能力。我們從壓力實驗中得知,雜訊消失並不是減輕壓力的關鍵因素,按鈕的存在才是關鍵。因此,只是簡簡單單出現在需要幫助的朋友面前,這對他來說則意義非凡。(掌控感很重要)

2、我很幸運,被愛我的親友包圍著,他們不僅陪伴著我,還常常在我自己意識到之前就知道我需要什麼。好友和家人讓我相信,他們真心想幫我,我的壓力也因此減輕了不少。

3、「你希望他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他人。」不如

按照他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

4、我痛恨求助,痛恨自己驚人需要他人的幫助,並且不停的擔心自己會成為他人的負擔,怕自己有情感依賴。安全感的缺失折磨著我。

5、生命中的某些事你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只能帶著它們生活。

6、什麼都別問,去做些什麼吧。(Love is a verb;愛是一個動詞。)

7、「圓環定理」(ring theory):寫下處於悲劇中心的那個人的名字,然後再外圍寫下手悲劇事件影像僅次於第一個人的名字,以此類推,最終畫出一張牢騷順序圖。無論你處於圓環中的哪個位置,你都需要給予他人安慰,並向他人尋求安慰。你要去安慰比你更接近圓環中心的人,並且向比你離圓環中心更遠的人尋求安慰。

8、友誼不僅在於給予,還在於你可以從中得到些什麼。(還記得再次重逢時,因為多次麻煩朋友我心生內疚,Melinda安慰道「Well, what are friends for?」)

Focus on a set of meaningful friendships

9、人們在失去至親的時候,先是否認事實,接著轉向憤怒,然後進入祈禱階段,再轉而抑鬱。只有扛過這四個階段,才會最終找到接納感。這5種狀態並非線性發展,而是各有起伏。

10、首先,要活下去。和他們在一起,我才是我自己,他們能忍受我的情緒,並幫助我體會恐懼與憤怒。隨著日漸成熟,人們會聚焦在更小範圍、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圈,而且友誼的質量遠比其數量重要。

1

◆ 第4章 自我同情與自信

1、自我同情就是將給予朋友的那份善意給予自己,自我同情讓我們帶著關心和理解去處理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自責和羞愧。

2、自我同情是「我們對自己苛刻殘酷的解藥」。自我同情來源於人類並非完美的認知,深刻理解這一點的人會從困境中更快地復原。

3、 「讓我做到自我同情的方法就是,擁抱錯誤。」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4、事實上,我的確釋懷了一些。然而,我過去犯過同一類型的錯誤,如今卻成為我關注的焦點。Mark Zuckerberg 幫我設立了更合理的自我期望,我不再對自己那麼苛刻。(焦慮抑鬱狀態的人容易放大自己的錯誤,加深自我批判,設立合理的自我期望,接納自己的錯誤。)

5、「寫日記不只是療愈的方式,」她說,「這樣做還能讓我平靜下來,不斷反思。我用語言表達感受,再將感受釋放。」

6、 即使只是偶爾寫上幾分鐘日記,也能讓人產生變化。寫日記還會帶來更高的淋巴細胞數,更好的肝臟功能、更強的抗體反應。(這裡需要核查研究文獻)

7、「你不必寫上你的整個人生」「當你覺得需要寫的時候就去寫,不想寫了就停止。」(認同,我在日記經常只有三五句話,有時只有幾個關鍵辭彙或者幾個表情圖。)

8、寫日記能夠幫我處理那些排山倒海、勢不可當的情緒,以及太多太多的懊悔。寫日記幫我理解過去,重建自信以享受現在和未來。

Writing can be a powerful tool

9、我寫下每一天做得好的三件事。我會在睡前提醒自己做得好的事情,這是一個暖心的轉變。2016年之後,亞當建議我,寫下每天三個快樂的時刻。(巧合的是,9年前開始寫日記時也是從每日最感恩的事件開始。除了例行實驗記錄,及時記錄生活感恩之處。那段時日實在有點暗無天日,度日如年。同時,我還反覆閱讀摘抄《追尋生命的意義》,借用其中的意義療法和想像療法。)

10、列出感恩清單對我很有幫助,而且它還有另一個作用。感恩是被動的——感謝我們得到的;貢獻卻是主動的,它提醒我們,「我們可以做到」,從而建立自信。

11、寫作是學習自我同情的強有力的工具。把感受變成語言,能幫助我們度過並克服悲劇帶來的負面影響。寫作可以減少孤獨感、改善情緒。

哲學家索倫·克爾凱戈爾說過,

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頭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12、自信對獲得幸福和成功至關重要。專註於心理學家稱之為「微小成功」的事件,的確有效果。(自信來源於點滴成功的積累)

13、如果克服了恐懼,你會做什麼?我會轉個彎,然後再轉一個。

14、同情是不賴,可是鼓勵會更好。

15、最大的恐懼是死亡,第二大恐懼是失業。失業好似給我們的自尊、自我價值感一記重拳,同時讓我們的身份感缺失。失去收入會剝奪我們的控制感,從而降低了忍受身體疼痛的能力。此外,隨之而來的壓力也會破壞人際關係,導致家庭衝突和矛盾升級。(失去掌控感,失去經濟來源,外界的否定引起自信的摧毀。)

16、我只需要幫他們(孩子們)處理當下面臨的挑戰。只需要幫他們一次轉一個彎。希望孩子們能夠得到正直、好奇心、善良和愛。

17、我知道我需要海量幫助,我也學會了尋求幫助。

18、終究只有那一個人才能讓我幸福地大步向前,為孩子們創造美好的生活——那個人就是我自己。(最終能真正幫助我們的人其實就是自己。)

1

◆ 第5章 成長到死

讓自己開心是一種對自己的慈悲,就像我們犯錯時也應該善待自己一樣。

I See Fire (Instrumental Version)

 I See Fire 

Music Mayhem 

00:00/04:53

1、遭受過痛苦的人有可能復原並成長。

2、「那些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我比自己以為的更脆弱,卻比自己想像的更堅強。」

3、我已經對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小事不會壓垮我,我變得更強大、更專註、更明白事理。過去曾讓我無所適從的事情,現在我卻視作理所應當,我會笑著說:「哦,沒關係,我會處理的。」(擁抱生活的混亂)

4、我們不必等到特別的場合才去感恩。當我感謝朋友和家人時,悲傷自然被置之腦後了。(感恩避免我們陷於過度自我憐惜的怪圈)

5、悲劇並不能讓我們永遠感恩。創傷會讓我們警惕他人,它產生的消極效應影響了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但是,悲劇也能激勵我們建立全新的、更深層次的人際關係。

6、他們會互相信賴,互吐心聲,互相依靠。就像那句諺語所說:「順境時,朋友了解我們;逆境時,我們了解朋友。」

7、創傷後成長的第四種形式是發現人生中更大的意義——強烈的使命感,它源於「人的存在皆有意義」這一信念。維克多爾·弗蘭克這樣說:「在某種程度上,痛苦在找到意義的時候就不再是痛苦。」

Discovering more meaning in life

8、生活讓我們知道,苦痛並非偶然,也絕非毫無意義。

9、家庭和宗教是許多人最強大的人生意義的源泉。

10、人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對其他人能夠產生有意義的影響時,他們在家裡也會感到更有活力,並且更有能力應對面臨的困難。(成就感讓人更自信)

11、他寫道:戴夫提醒我,歡呼的感覺有多棒……被歡呼的感覺同樣很棒,他令我感受到了那一刻。在矽谷這樣一個「接下來」永遠比『現在』更重要的地方,像戴夫一樣溫暖地專註於當下的人太少了。

12、創傷後成長的第五種類型——發現新的可能性。

海倫·凱勒說:

當一扇幸福之門關閉時,另一扇門已然敞開;但我們卻長久地盯著關閉的門,看不到敞開的另一扇門。

13、因為有他的存在,我被深深地改變了;因為他不在了,我被更深刻地改變著。

14、我心底有著最深切的渴望,渴望美好的事因戴夫可怕的死亡而發生。當有人說,他們從我分享的內容中找到了安慰和力量的時候,這就是對戴夫生命的獎勵。他為幫助他人付出了那麼多,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動讀者,成為戴夫遺產的一部分。也許這就是我們共同的命運。

1

◆ 第6章 重拾快樂

1、我不再娛樂,比如看電影、和朋友出去吃飯、看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玩桌游卡坦島或拼字遊戲。

2、追求沒有意義的快樂,人生會漫無目的;但只有意義沒有快樂的人生也是令人沮喪的。(^^)

3、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平時很難發現的內在動力。(擺脫自憐自憫的無底洞)

4、讓自己開心是一種對自己的慈悲,就像我們犯錯時也應該善待自己一樣。我們確實應該對自己好一點兒,在能夠享受生活的時候享受生活。就算不幸的事摧毀了你的大門,把你囚禁起來,逃出來仍需要付出精力和努力。在經歷不幸之後尋找快樂,就像拿回我們被偷走的東西一樣。(「快樂是終極挑戰。」——U2樂隊主唱博諾)

5、「丈夫和兒子的死被織進了我的人生,但它們不能定義我。」她說,「快樂對我來說很重要。我不能靠女兒或其他任何人帶給我快樂,我必須靠自己。是時候拋開那該死的C選項了。」

6、列出了一張「開心清單」,不如去做那些能帶給我們快樂的小事情。「幸福就是你在無數平凡日子裡擁有的小快樂」。

Small Moment, Big Impact

7、留意快樂需要付出努力。因為我們天生變回更多地關注消極的壞事,壞事對我們的影響比好事大得多。

8、「快樂的一天短暫得就像15分鐘,痛苦的一天漫長得就像15年。生活的任務就是把快樂的15分鐘變成15年,把痛苦的15年變成15分鐘。當然,沒人會假裝這很容易做到。」 (快樂需要努力)

維羅妮卡·高因茲:

「平靜是休息時的快樂,快樂是行走時的平靜。」

9、我母親是我見過的最樂觀的人之一,每晚上床睡覺時,她都會感慨枕頭多麼舒服,並心存感恩。「暫時忘記生活,讓我笑一笑。」

10、很多人都能回想起心流狀態帶來的極樂感受——心流狀態就是全身心沉浸在所做的事情中的狀態。(全神貫注之後,我們會感到快樂。)

11、鍛煉是改善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

12、無論你把快樂看成一種修鍊、一種挑戰、一種奢侈,抑或是必需品,它都是每個人值得擁有的東西。有了快樂,我們可以繼續生活,繼續愛,繼續為他人而存在。

13、跳舞、遠足、祈禱、開車、跑著調比利·喬爾的歌曲。所有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減輕痛苦,當這些時光積累起來,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不僅能給予我們快樂,還能給予我們力量。

100天行動讀者反饋

@呂嘟嘟

早讀第一個一百天

@Charlotte。M

想要來打個卡 記賬的1280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arfalcon 的精彩文章:

想知道,能保證你生活質量的行動指南嗎,來了解一下?
交幾萬塊參加培訓,結束後的承諾能找到高薪工作是否可信?

TAG:warfalc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