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泰和重寶」的精純與典雅

「泰和重寶」的精純與典雅

經年相遇,溫暖你我

「泰和重寶」的精純與典雅

金章宗泰和年間的一天,京城外殺人場,人潮如涌。城裡城外,傳言四起。人們爭相傳遞著一條可怕的新聞:李氏銅匠鋪因應客人之請求化銅製作銅鏡被斬首。一時,城內外人心惶惶,各大小銅鋪一律關門閉戶。原來,由於銅源緊張,市面上銅錢緊缺,章宗帝竟然下令禁止民間熔銅為器,違者斬!

這時的金人面臨蒙古威脅,國勢垂危,軍費開支龐大,財政負擔加重,數目巨大的軍餉無法用銅錢來支付。加之金人地域內銅礦缺乏,鑄銅錢價甚貴,使得銅幣鑄造量逐漸減少。於是,朝廷限定官民貯藏銅錢,並屢禁銅出疆界。章宗也多次下令搜羅民間銅器,廣采銅材,「欲增鑄錢」。

金,又稱「大金」,是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的北方少數民族統治政權,由女真人創立。這個民族曾創立過女真文字,但不曾像同時期西夏文字應用的廣泛。女真統治的地域是整個長江以北以漢人為主的地區,乃先進文化的心臟地帶,而「大夏」相對來說只是割據一方的地方性少數民族政權,正因為此,金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受漢化程度都相當的深刻和廣泛。

「泰和重寶」是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的青銅錢幣。據《金史· 食貨志》載:「泰和四年八月鑄大錢,一值十,篆曰:「泰和重寶,與鈔並行。」金自公元1115年太祖阿骨打建國,在長達40多年時間裡沒有自己的鑄幣,一直沿用著遼、宋舊錢。泰和重寶錢的鑄造和流通,緩和了錢幣流通中的矛盾,使銅幣增加,方便了交換,促進了商品的流通。

金朝幣制主要受南宋之影響。錢制的書體,多仿宋徽宗的錢文,有的直接用瘦金體。金人雖有自己的文字,但由於其佔領北方後,受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漢化程度不斷提高。金宋貿易頻繁,如用金文鑄造的錢幣上,將會給雙方貿易帶來不便,所以金朝錢幣,都用漢文。錢文非常精美,技術水平很高。

孫仲匯在《古錢》中則這樣論述:「泰和重寶,其篆文文秀美勻稱。」並認為其借鑒和繼承了宋徽宗瘦金體的遺風。「大金」朝貨幣的整體感覺是「文字優美,邊廓峻整,銅質精良」,為中國古錢珍品之一。一直到金代晚期,甚至元代初期還有鑄造。有小平錢、折二、三、五、十多種看圖。

金朝錢幣最有代表性的要屬金章宗完顏瑾時鑄造的篆書泰和重寶當十。泰和重寶有大小樣及闊緣窄緣等版式多種。其銅質優良,體態渾厚,書體雄渾,製作精美。泰和重寶錢文為標準玉筋篆,筆劃線條豐滿、勻稱、肥圓,字體纖細如削,被世人譽為中國書法「三絕」之一,由當朝翰林院士党懷英所書。

党懷英不但能文,且書法功力很深。錢文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字體精純典雅、美不勝收,錢背光而無文。泰和重寶折十錢尚有細字、粗字之分,還有一種大樣錢,十分罕見。現倖存党懷英手跡的還有山東曲阜孔廟大殿前的石碑「杏林」大字篆書。

金除自鑄正隆通寶、大定通寶、泰和重寶外,還發行了叫「小鈔」、「交鈔」的紙幣。 除「正隆」、「大定」等錢之外,傳世均不多,可能和他們推行的錢、鈔、銀並行並用的金融制度有關。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北宋遺存的大量錢幣可能都在當時參與著貨幣流通,無形中降低了自己發行錢幣的成本,自然也減少了發行的數量。

目前,存世的泰和重寶數量尚多,篆書筆劃有肥瘦之分,禾旁有闊狹之異,錢型也微分大小。有一種細字大型的泰和重寶,郭深肉細,精緻異常,有可能為母錢。

另一種異文大錢,因錢文不佳而淘汰,當屬初鑄品,故傳世甚少。從傳世數量看,篆書泰和重寶當十錢要比正隆、大定錢少得多,而其餘則更為稀罕。折三型的篆書泰和重寶則僅見二品,乃珍品也。

如今在收藏市場上,泰和重寶不同版別價差不小,價格在300-4000元之間。泰和重寶折十光背約200元,泰和重寶折十合背約700元,泰和重寶折三光背約1400元,泰和重寶特大型光背更為少見,約2800元。如果是仿瘦金體、楷書折十型,值十萬元以上。泰和重寶流傳於世有許多贗品,應多加註意分辨。

(文丨王雄 圖片丨來自網路)

(本期編輯 忘塵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米陽台 的精彩文章:

周作人的苦味人生
項羽為什麼坑殺二十萬秦軍?

TAG:十米陽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