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洲地名論並非日本西方侵略者所創

滿洲地名論並非日本西方侵略者所創

編者註:本文作者為漢族人,具有反漢獨、反黃漢的思想,但其歷史觀與滿洲人不完全相同,故其文章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滿洲地名論並非日本西方侵略者所創

滿洲做為地名論,系清朝雍正皇帝所承認,在其著作大義覺迷錄中解釋為「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

清朝以前,中國的中國概念為,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1][2][3][4]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也是清末革命黨說的漢地十八省。

打個比方

我是東北人,你是河南人就這麼簡單,河南(中原,中國,中州)

滿洲是什麼意思 ,這個滿洲就是地名,就是東北的意思 。

中國的概念來自清朝尼布楚條約,清朝以前的中國概念是中原漢地九州,清朝入關後將滿洲等同於中國,皇太極的滿文老擋,也是這樣解釋的。

(東北一詞主要是張學良易幟後,按國民黨政府的去滿洲化要求,開始使用。二戰後,蘇聯按國際約定將滿洲地區交與國民黨政府,國民黨政府進一步推廣使用東北一詞。)

從尼布楚條約起清朝等同中國,中國的擴大是康雍乾三代帝王用條約,訂立中國邊界,之前的大明所處的中國也就不過是中原九州。

摘錄 《「中國」與「天下」的重合》,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7卷,第三期:

進入清代以後,雖然清朝直轄的18個省依然以「中國」稱之,而「天下」也保持著泛化的指稱政令實施範圍的含義。但「中國」卻有了指稱清朝疆域的用法,「天下」與「中國」出現了重合的傾向。一個明顯的例證即是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康熙二十八年,為了解決沙俄向東擴張而引發的邊界爭端,清朝和沙俄簽訂了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邊界條約 ----- 《尼布楚條約》。

清朝依據《尼布楚條約》所立界碑全文為:「大清國遣大臣與鄂羅斯國議定邊界之碑:

一,將由北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即烏倫穆河,相近格爾必齊河為界。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有石大興安以至於海。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一帶之溪河,盡屬鄂羅斯。

一,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於中國,河之北岸屬於鄂羅斯 ....... 中國所有鄂羅斯之人,鄂羅斯所有中國之人,仍留不必遣還 ....... 」

很顯然,在條約中「清朝」和「中國」是可以互稱的,「中國」已經具有了一個近現代主 /口/ 權國家的含義。該條約的滿文、俄文、拉丁文本也都是如此。也就是說,最遲到康熙時期,「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稱呼,中華各民族也由此開始以一個主 /口/ 權國家 ----- 中國的身份活動於世界舞台。

中國領土的擴大全系清朝入關,入主中原將清朝等同於中國,康雍乾三代帝王的領土擴張擴大了中國犯圍,任何人想抵毀滿族的無疑他們還想回到明末漢地九州的分裂行徑,與二戰偽滿洲國分裂行徑,誰是分裂分子,他們鼓吹的滿獨到底是誰,那還是漢族自我們自身。

任何人想否定滿洲是中國的組成部分,是中國的東北,無論你是什麼人只要製造歧視就是分裂,活躍在網路上的各類假滿獨真漢獨分子,核心力量仍然是以漢人,包括關內的一些漢人為主 ,這是個基本事實 ,不得不面對 ,其中尤其是大肆為偽滿招魂的各類精日 。

還是那句話,滿族分布關內外,即便有民族主義情緒,也不會走向分裂,因為國家的分裂既是意味著民族的分裂 ,但地域意識強烈的漢人,地域認同超過民族,國家認同,反而容易產生分裂思想,試圖構建所謂新民族 。

大部分的漢族,尤其東北漢族,有著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分離主義是偽滿時期日本宣傳遺留下的歷史問題 ,皇漢對他們扣以漢奸,滿奸等等稱呼,也傷害了他們的民族感情 。

滿洲是地名源於雍正皇帝說的話,中國東北人不等於滿洲人,但滿洲族人確是生活在大中國中,偽滿洲國某一些人叛國不等於滿族叛國,某人的叛國,導致國民黨政府讓滿洲地名失消了,終極還是帝王夢的胡作。但無論關內關外誰搞分裂,都對不起中國和滿洲(東北)。滿洲東北里還有其他民族也是事實,無論怎樣,歷史的原因,滿洲消失了。

作者中國正能量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族關於烏鴉的民俗
中原幾位磚家以傳統觀點看北強南弱的歷史特點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