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話說胎教:古人對胎教居然如此嚴格!

話說胎教:古人對胎教居然如此嚴格!

孩子的新聞、熱門話題從未減退過,在現實生活里,有不少的孩子被為「熊孩子」,究竟是什麼導致的呢?有些「吃瓜」群眾會說:「應該是輸在起跑線上了——胎教!」真的嗎?讓我們看看古代的胎教,好好體會一下吧!

古代的人認為,在母體中的胎兒能因為孕婦言行而感化,如果孕婦在良好的環境居住,接觸美好的事物,嚴守禮教,胎兒就能受到良好的影響,這就叫胎教。最早提到胎教的《大戴禮記》上寫道,凡王候后妃懷孕滿7個月,必須搬遷到安靜舒適的卧室中去居住,這樣才有利於生出好寶寶。

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胎產書》中曾寫道:懷孕兩個月,妻子在此時不可與丈夫進行房事,以免造成流產。

懷孕三個月,孕婦的視聽言行將對胎兒的形象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應當多見儀錶堂堂的人,不要見矮小的侏儒和醜陋者。

懷孕六個月,孕婦應經常到郊野去散步,多觀看奔跑中的犬馬,有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

北齊《顏氏家訓》中要求孕婦注意飲食、視聽言行和思想情志,一切均做到「以禮節之」,這樣才能更好地養護胎兒。

隋代《諸病源候論》中要求孕婦多接觸好的事物,注意飲食營養,避開污濁的環境,盡量呼吸芳馨的新鮮空氣。

行立坐卧姿勢要端正,視聽言行與思想情志應符合道德及禮儀規範。

不可胡思妄想,不可有邪念,不說惡言臟語,內心應保持恬淡寧靜,喜怒哀樂應適度,情緒要穩定。

南宋《婦人大全良方》中列舉周文王的母親太壬為例,說明太壬之所以能夠生育出周文王這樣的賢人來,就是由於她高度重視胎教之故。

而胎教的關鍵則在於孕婦能夠做到眼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口不道惡語,始終保持良好的言行修養和思想情志。

明代《婦人科》中進一步指出胎教的關鍵不在乎直接教育腹內的胎兒,而在於教育孕婦本人及丈夫。

孕婦應當注意飲食起居,講究生活質量,必須在思想情志、道德品質、脾氣性格情趣等方面有良好的修養,是自己先學會做賢良的母親,才能真正生育出賢良的兒女來。

中國古代有關胎教的論述,帶著一些神秘的色彩。在心理情緒方面的認識,對孕婦所處環境的要求,不無道理,甚至提到胎教是對夫妻的教育,更顯示著古人的聰慧。

但是古人在胎兒性別方面顯得愚不可及,生男孩要在室內陳設弓箭,讓孕婦騎駿馬,觀雄雉,看雄虎;想生女孩的話,孕婦經常佩戴簪子、耳環,玩弄珍珠之類。

古代文獻又反覆強調,孕婦不可吃生薑和兔肉,怕吃了生薑會使胎兒生出第六個手指,吃了兔肉會使胎兒變成缺唇。此種看法完全毫無科學根據。

如今雖然科學已高度發達,但在有的問題上,我們並不見得比古人高明多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婦 的精彩文章:

孕婦心情不好怎麼辦?對胎兒有沒有影響?怎麼調節?
孕婦生下孩子還沒看一眼,突然大出血……這類孕婦要注意!

TAG:孕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