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懂得拒絕 恰是最好的尊重

《論語》:懂得拒絕 恰是最好的尊重

——佟鑫海女士和您一起學《論語》

之七十八

冬牡丹

伍芳

00:00/05:55

《論語》

【原文】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譯文】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與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為,狷者對有些事是不肯乾的。

【有所不為】這四個字,蘊含智慧,哲理頗深,小到做事,大到做人,莫不如此。

01

不懂拒絕 累垮人生

孟子曾說:「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其意是說「為」與「不為」乃一對矛盾,「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反過來說,如果不分主次、輕重、緩急,不講條件,不顧後果,眉毛鬍子一把抓,單憑主觀願望,什麼事都想「為」,勢必「無為」又「無成」。

因為想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所以對朋友的請求來者不拒。終於,我們溫暖了別人,卻累死了自己。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麼都想得到而又什麼都不想失去。你必須學會選擇,懂得拒絕。

02

要有邊界意識

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拒絕別人,一定要先給出一個正當理由。比如「我要下班」、「我不喜歡這樣做」都是正當理由。哪怕單純就是不想幫,「我不想」也是最好的理由。如果不想傷害別人的面子,話就說得圓一點。

拒絕,不是對來者的侮辱。相反,不浪費大家的時間,是對雙方最大的尊重。

03

選擇就是放棄 自由就是枷鎖

每一個人的稟賦和能力的基本性質是早已確定的,因此,在這個世界上必定有一種最適合他的事業,一個最適合他的領域。當然,在實踐中,他能否找到這個領域,從事這種事業,不免會受客觀情勢的制約。但是,自己應該有一種自覺,盡量縮短尋找的過程。在人生的一定階段上,一個人必須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到底想要什麼了。

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但屬於每一個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因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

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於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

TONGHUARENSHENG

佟老師心語

苦惱往往來自想要的東西太多,很多時候,寧可認準目標做單一的選擇,也不做複雜的選擇,這樣內心才平衡。

考研還是工作,戀愛還是結婚,清閑而貧窮還是忙碌卻富有,在高度自由的選擇空間里,所有的選擇都對你打開,都是誘惑,各有利弊;如果不懂得放棄,每個門都想進,每一樣都想得到,你就會困惑和茫然。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做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決策,而選擇的前提是要學會放棄。當然,最大的風險是,進門之後所有的後果都要自己承擔,沒有人為你負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佟話人生 的精彩文章:

杏仁居然會有這麼神奇的效果,你還不知道嗎?
《論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TAG:佟話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