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58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58期

今日練習

陳某,男性,41歲。

頭暈、左肩背痛3個月余,經X線攝片提示第6頸椎增生。

近症見:頭暈,心悸,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夜尿較頻,舌苔白根膩,脈沉滑。

處方:____。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建中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唐某某,女,21歲。病已二十餘日,因急性胃腸炎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後,吐瀉諸症均除,惟留高熱不退。曾服苦寒、甘寒、辛涼及西藥磺胺類藥物十餘日,皆末獲效。

癥狀:高熱煩渴,渴喜熱飲而不多飲,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面黃肌瘦,神疲乏力,不思飲食,舌質淡紅,脈象細弱而數。

證屬氣虛發熱,擬「甘溫除大熱」法,宜小建中湯加減治之。

白芍12克,白朮9克 桂枝5克 黃芪24克,大棗3枚 甘草6克 餡糖30克(沖服)。2劑而愈。

按語

氣虛發熱,多為低熱不除,然亦有高熱不退者,同樣可用「甘溫除大熱」之法治之。本案脾氣虛甚,故加黃芪、白朮以助益氣健脾之力。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00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各家論述

《脾胃論》:以芍藥之酸於土中瀉木為君;飴糖、炙甘草甘溫補脾養胃為臣;水挾木勢亦來侮土,故脈弦至腹痛,肉桂大辛熱,佐芍藥以退寒水;姜、棗甘辛溫、發散陽氣,行於經脈皮毛為使。建中之名於此見焉。

《傷寒附翼》:此肝火上逼於心脾,於桂枝加芍藥湯中更加飴糖,取酸苦以平肝臟之火,辛甘以調脾家之急,又資其谷氣以和中也。此方安內攘外,瀉中兼補,故名曰建。外症未除,尚資姜、桂以散表,不全主中,故稱曰小。

《千金方衍義》:桂本血葯而辛溫散邪,恐其動血,故以芍藥護持榮氣,不能隨桂外泄,得甘草之甘溫,而和寒熱諸邪,姜、棗之辛甘,而和榮衛諸氣,為風傷衛之首方,參入膠飴一味,取稼穡之甘,便為建中專葯,所以寒傷榮之尺中脈微,虛寒之里氣不足,咸賴乎此,允為虛羸和解中外之聖法。小建中為諸建中之母,本桂枝湯表葯,藉膠飴之甘溫入脾通津。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痰飲咳喘醫案539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50期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