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字貨幣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數字貨幣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市場——納斯達克(NASDAQ)宣布將在今年10月接納加密數字貨幣的交易,這條消息對於備受爭議的加密貨幣有不小影響。

納斯達克市場是1971年開盤的,當時的推廣語是:任何公司都可以在這裡上市,時間將證明一切!儘管紐約股票交易所(NYSE)的歷史悠久,華爾街主流依然認為是納斯達克市場開啟了企業商品化的新時代。如今,加密貨幣即將融入納斯達克,和加密貨幣攜手而來的是另一個新趨勢——資產數字化。可以預料在不久的將來,任何企業都可能擁有自己的通證(Token)。

要理解並接受區塊鏈的經濟本質,只需要記住下面的3句話:1.區塊鏈通過「點對點」的資產交易創造了一個通證(Token)交易市場;2.區塊鏈通過分散式賬本挑戰了現行企業的資產邊界;3.區塊鏈通過互聯網構建了一個虛擬閉環。

在「幣圈兒」,最惹爭議的技術概念是「去中心化」,其實從「點對點(Peer to Peer)」的本源含義看,互聯網實現了「點對點」的信息傳遞(電子郵件),從而刪除了延續千年的驛站和現代郵政體系的郵遞員。經濟學的解讀是「去中介或脫媒」,降低了信息傳遞的交易費用。由此推論,「點對點」的資產交易是在分散式賬本上確認交易信息,完成資產交易,從而刪除了「兩點或多點」中間的中介機構,交易時間和交易風險,這才是「去中心化」的本源,不可泛化解讀。

換一個維度,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是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簽署的一紙協議,核心內容是美元掛鉤黃金,匯率為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主流國家貨幣再掛鉤美元,匯率浮動比例不得高於10%。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單方撕毀協議,形成了「美元中心」。於是就有了國際貨幣體系的危機,讓美國可以對世界宣稱:「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問題」!面對「美元中心」的挑戰,歐洲有了歐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了特別提款權(SDR),中國的人民幣也在不久前被納入特別提款權的5大貨幣之一,這些行動都可以被稱之為去「美元中心」。由此演繹,「中本聰」設計的比特幣也是對「美元中心」的挑戰。

基於上述兩種「去中心化」的定義可以看出,加密貨幣是大數據時代的虛擬國際貨幣和企業融資工具。如今納斯達克接納交易加密貨幣,或將在資產證券化的基礎上資產數字化,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飛躍,或將大幅度降低資產的交易費用和匯率風險。

加密貨幣的市場在經歷了2017年的高歌猛進之後,今年再度演繹了一場鳳凰涅槃:第一季度暴跌,主流幣種平均跌幅逾60%,第二季度觸底回升,至今最低漲幅逾60%(比特幣-BTC),最高漲幅逾400%(柚子幣-EOS)。當年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也曾經歷過類似的暴漲暴跌,甚至在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滿盤跌停:80%的股票價格跌幅超過80%,37%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一次性退市。

新興市場像初生嬰兒一樣任性,沒有一個嬰兒生下來就是成年人的模樣。區塊鏈是互聯網的升級,如果說互聯網是信息鏈,區塊鏈就是交易鏈,因此制約其廣泛應用的瓶頸就是交易速度。從這個角度看,比特幣就像286晶元,每秒處理17筆交易;以太坊升級為386晶元,每秒處理幾百筆交易;柚子幣在本輪反彈中量價齊升,在主流幣種一騎絕塵,直接原因就是交易速度或將大幅度提升,升級到486或奔騰晶元,每秒處理幾千筆或數萬筆交易。如此簡單的比喻未必科學,卻足以說明:資產數字化的市場正在向我們走來,步履瞞珊,跌跌撞撞,魅力就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富金家嶺 的精彩文章:

通道業務時代終結?一文看懂銀行通道業務的興衰史
吳曉靈:完善法律體系 確保大資管市場健康發展

TAG:財富金家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