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隱形的差生,多數來自這種家庭

隱形的差生,多數來自這種家庭

新東方家庭教育微評

在孩子成長的早期階段,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僅僅要為孩子提供寬鬆的教養環境,更要為孩子的健康發展提供引領和支持。不管是在體育運動方面,還是在學習閱讀方面,亦或在眼界格局方面,父母的恰當指引和堅定地支持都會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成績,獲得更好的發展。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有默默耕耘,才有靜待花開。

文/小樹媽媽

01

跟朋友閑聊的時候,她拿出手機翻出一段視頻給我看,說是特別好笑,保證我會笑。

我點開,是一段經典老版《三國演義》的電視劇節選。

劉關張桃園結義之前的情節:

三人相談甚歡,關羽握住劉備的手激動的說:

「關某雖一介武夫,亦頗知忠義二字,

正所謂擇木之禽,得棲良木;

擇主之臣,得遇明主,

關某平生之願足矣。

從今往後,關某之命,即是劉兄之命,

關某之軀,即為劉兄之軀,

但憑驅使,絕無二心。」

張飛聽完,立即拱手對劉備說:「俺也一樣!」

劉備甚是感動,關羽接續表決心:

「某誓與兄患難與共,

終身相伴,生死相隨。」

張飛聽完,又立即拱手對劉備說:「俺也一樣!」

此刻關二爺補充一句:

「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張飛聽完,第三次拱手對劉備說:「俺也一樣!」

朋友看完笑道:「哈哈哈,我懷疑張飛根本全程沒聽懂關羽說啥,只是感覺氣氛到了,就趕緊跟著學了。」

她這麼一說,我也覺得這個地方是挺有意思的,書到用時方恨少,大概就是這時候了。

不過心裏面也在暗暗想,幸虧張飛性情豪爽,又武藝超群,否則跟這些博學多才,出口成章的人相處,多多少少也會有些窘迫吧。

這並不是聖母心,而是有過太多次類似的體會。

02

最早的這種體會可以追溯到我小學3年級時候的一次轉學。

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我們當地的小學校當時是有兩種教材的,我轉去的小學跟我之前的小學教的東西太多不一樣,而且也比我之前學的內容要深。

記得剛到那所學校的時候上數學課,老師特別喜歡提問學生,讓學生說解題思路。

而我根本就沒見過這種題型,更加不會解,只好在大家解題的時候,拿著筆在本子上抄題目,假裝在寫。

遇到被提問到的時候,如果前面有同學回答過了,我就小聲跟老師說我想的跟他想的一樣。

類似於「俺也一樣。」

如果前面沒有同學回答過,我就低著頭支支吾吾的站在那裡。

語文老師經常會聽寫之前學過的生字,說不會寫的可以空著。

如果老師聽寫了一頁紙那麼多,我空缺的部分就差不多有小半頁。

一下子從一個語文尖子生,變成了一個錯字連篇的差等生,交上去的時候,都不好意思寫上自己的名字。

這些事情現在看起來再正常不過,但是對於當年只有10歲的我來說,是特別丟臉和嚴重的。

我的自尊心很強,喜歡做「聰明的,被表揚」的學生。

但是在這裡,我不再被表揚了,甚至無法做一個中等生。

從前那種自信的,興緻勃勃去上學的勁頭一下子就沒有了,

不想被提問,不想參加考試,想追上大家的進度都有點疲於奔命,覺得自己很糟糕。

也許是在那個時候,我意識到學會很多知識這件事真的很重要。

我不願意每次都像一個傻瓜一樣看同學們解題,回答解題思路,自己在低頭裝樣子;

我不願意交上面錯字和空缺的聽寫作業;

我想懂的跟我的同學們一樣多……

從前的學校是沒什麼課業壓力,也輕鬆,但後來真的不想要什麼輕鬆,也很想優秀。

03

現在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孩子們的父母,也有父母會問要不要讓孩子上特長班,要不要讓孩子上幼小銜接,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

我都會給出一個從我自己角度出發的建議:

「要是家裡有條件,而且孩子也不抵觸,參加一下挺好的。」

也有父母聽到會猶疑,

「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童年不好嗎?」

「數學語文早晚學校都會教的,我也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名,多少分,差不多就行」

「小學沒什麼關係,就是玩,他初高中好好學就夠了」……

我不否認這種說法有道理,沒有什麼事情是比孩子健康成長更重要。

但是,什麼都不學,無憂無慮玩到小學、初中之後,孩子真的就能快樂嗎?

以為自己的經驗和我所見過的孩子們的表現來看,不是這樣。

那種什麼都比不上同齡人,每天被老師重點「輔導」,被同學說差生的感覺,絕對沒有成績優秀,知識面寬,有一些特長,能在同齡人中做意見領袖的感覺好。

這不是我們父母給不給孩子壓力的問題,也影響到孩子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

相信我,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比同齡人差,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在考試中成績落後

父母這個時候給孩子一些學業、技能上的支持和幫助,會比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快樂

04

我認識一個朋友,她女兒在學鋼琴,沒學太長時間就不想學了,怎麼勸說都不聽。

後來才從老師那兒打聽到,女兒年齡比其他小朋友要小一點,學的也晚一些,所以進步上趕不上其他同學,估計可能是有點灰心。

朋友回家就跟女兒商量,再學一個月,如果還是不想學就可以不用學了,說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女兒終於點頭同意。

之後她就開始著手增加女兒信心的工作,先是讓女兒給她跟老公當小老師,讓女兒把學過的東西反覆鞏固。

再就是跟女兒比賽完成老師的作業,比賽當然是多數時候都讓女兒贏。

不過作弊的時候也不多,因為她音樂細胞真的不怎麼樣,

也會為了公平起見,主動給自己增加一些難度。

還跟老師做了溝通,會在女兒有進步的時候,進行公開的表揚。

也就幾堂課的時間,女兒上課的積極性就起來了,也願意繼續堅持學下去。

雖然學琴的苦不是這麼簡單能度過的,肯定以後還會有很多困難的時期,但至少眼下孩子是有勇氣面對的。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話不假,沒有嘗試過,沒有失敗過,沒有堅持過,哪裡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呢?

但換個角度看,如果只有失敗,也是不能成功的,特別是教育孩子的這件事情上。

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小學這個年齡階段,最愛表現,最想得到關注,也最在乎老師和同齡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所以教育中,也最忌諱讓孩子經常性的有挫敗感。

只有讓孩子去自己付出努力和汗水,通過自己實力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孩子才會有勇氣一直去追求成功。

單純的想通過避免競爭、避免比賽、避免考試這些保護措施,來保護孩子的幼小心靈,也許短暫時間內有效,但孩子終歸還是要面對的。

到那時,她還是會受傷,會逃避,會後悔自己當初,自己父母當初,為什麼沒有推自己一把。

05

很多孩子們天性是活潑的,好學的,聰敏的。

但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卻很可能因為一時間的錯覺,而誤以為孩子想要的是毫無壓力的放鬆,是不承擔任何責任的任性,是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而一直沒有給他足夠的機會讓他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很認同羅蘭的一句話:

「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

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

孩子想從父母那裡得到什麼?

當然有愛、有耐心、有尊重,也許還有巧克力、有棒棒糖。

但是多數孩子們長大後,都會後悔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堅定的支持。

他們不想懶惰的,一事無成的度過自己學習的黃金年齡。

他會想成為更強的人,想讓自己的天賦被發現,被培養,想去過更好的,更有選擇權的生活。

也許現在孩子們還沒有強烈的認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們還太小,還是未成年人,還不夠有能力解決自己想和做之間的矛盾。

但父母作為孩子的養育者,有能力也有責任幫助他們變得更有知識,更見識,更有禮貌也更加優秀。

當他有一天自信的站在同伴面前,對自己的生活露出滿意的微笑,他會非常感激這一路上,你給過他的那些溫柔而堅定的教養。

母親節快到了

你還記得當年媽媽讓你背的詩么?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無疑就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

所以

面對這個母親節

我們做了一個開心的決定

——

原價129元的古詩課程

立減30,不到百元!

讓詩歌聯結你和孩子的親子時光

讓給孩子一個詩意童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父母教育中的3個普遍誤區
兩人三足,一起前行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