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拆書之《聖經》:如何有效的說服別人而不引起對方反感

拆書之《聖經》:如何有效的說服別人而不引起對方反感

《聖經·出埃及記》 18 章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第二天,摩西坐著審理百姓的糾紛,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摩西周圍。摩西的岳父葉忒羅看見摩西對百姓所行的一切,就對摩西說:「為什麼這樣處理百姓的事?為什麼你獨自坐著, 眾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你周圍?「摩西對岳父說:」他們是來求問上帝的,我親自審理中間的是非,教他們認識上帝的律例和法度。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勸摩西說:「這不是好方法。你和這些百姓都會疲憊不堪,你一個人無法擔當如此繁重的工作。你要聽我的勸告, 願上帝與你同在,你要做百姓的代表,把案件奏明上帝,又要教導他們律例和法度,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此外,要在百姓當中挑選一些敬畏上帝,有才幹、誠實、正直、憎惡不義之才財的人,派他們做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和十夫長,管理百姓,讓他們隨時為百姓判案,處理小糾紛。 遇到大事才由你審理,有他們分擔你的責任,你會更輕省。如果你這樣做,並且上帝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承受得住,百姓也可以平安地回家。」 於是,摩西接納了岳父的建議,依言而行。

很多人對看不慣的事情都喜歡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覺得同事人太好,從不拒絕別人的請求,總是吃虧,有些看不下去,想讓ta多為自己著想一些。委婉的可能會勸ta不要太容易答應別人了,直接的可能就直接說她傻,累死自己沒人心疼。

說話的人本來是好意,聽的人卻可能會覺得委屈。這兩種方式往往起到反效果,如何才能有效說服別人而不引起對方反感呢?

《聖經·出埃及記》里摩西的岳父說服摩西換一種方式解決百姓管理的方式值得我們借鑒,針對現狀,摩西的岳父先提出了兩個問題:

1、先問現有做法的原因:為什麼這樣處理?

2、再問現有做法的成果:為什麼是現在這種情況?

在摩西回答之後,再從摩西的角度說出自己的看法:覺得這種做法不好,並預測如果一直實施原有做法會造成什麼影響(雙方都很疲憊),再提出自己的建議(做代表,教導律例和法度,指路,選拔各級幹部實現更好的管理等)。

還以勸同事為例,我們可以這麼跟ta說:

1、親愛的,我觀察你很久了,你為什麼從來都不拒絕別人的請求呢?

2、為什麼你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完了,大家還不論大事小事都找你幫忙?

3、在對方回答之後,從對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不是個好方法,長久下來,你的身體會吃不消的,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請求,我建議你選擇性的幫一些忙,偶爾也請別人幫自己一些忙,有來有往更利於發展長遠關係。

直接提出建議,往往會引起對方的防備心理,很多人在面對建議時,心理有一萬種反對理由,區別在於有的人會表現出來,而有的人隱藏得比較深。

而用提問代替提建議,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會讓對方在思考問題之後,意識到癥結所在,尊重並認真思考你的建議。

給出建議很容易,但給出讓對方接受的建議就很難了,運用在聖經里學到的這個小技巧,能幫我們更好提出容易被對方接受的建議。

END

#一百天寫作計劃#之90/100,每天寫作,運動,成為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對方開啟了朋友驗證,你還不是他朋友。是否發送朋友驗證
美國已經扣響5G之爭的扳機 我們準備好了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