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血壓的切脈針灸治療

高血壓的切脈針灸治療

西醫概述: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一組慢性心血管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心悸、胸痛、乏力等,嚴重者可出現眩暈、嘔吐甚至發生抽搐等現象。它還可以引起心、腦、腎及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主要併發症以腦卒中、心力衰竭、慢性腎病等最為嚴重。其治療主要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來實現,以降低患者血壓為治療目的。

西醫病因:

病因不明確。

西醫分類、分級:

上表: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血壓水平定義和分類

西醫治療

在西醫治療高血壓的方案中,首先要評估患者的心血管危險程度,並及時對其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包括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鹽攝入、控制體質量、戒煙、限制飲酒、體育運動和減輕精神壓力。對於低危、中危組的患者,應在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監測其血壓及相關危險因素,若血壓持續不降,可以使用藥物治療。對於高危和極高危組,應立即開始藥物治療。

西藥治療主要包括5大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血管緊張素 受體阻滯劑(ARB)、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根據患者的病情遵循小劑量開始,聯合用藥,盡量使用長效製劑,保持血壓夜間和白晝穩定的原則,可以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然而,在大部分患者需長期服藥的情形下,降壓藥物對人體的不良作用也成為危險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隱患。

中醫概述:

王清海教授提出以脈脹病作為高血壓病的中醫命名。其原理與依據主要來自中醫的血脈理論與現代醫學對高血壓血管病變認識的結合。中醫最初在《靈樞·脹論第三十五》中提出「脈脹」的概念:「黃帝曰:脈之應於寸口,如何而脹?岐伯曰: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在此基礎上,王清海教授提出,脈脹為脈管脹滿,氣血失常,營衛失和病理狀態。

中醫分證

中醫中並無高血壓病這一說法,但「眩暈」「頭痛」「肝風」等病的範疇與高血壓十分密切。1993年,中醫辯證分型將高血壓分為「肝火亢盛、陰虛陽亢、陰陽兩虛、痰濕壅盛」四型,並在此四型的基礎上有人提出了「內風、血瘀、痰阻」三大兼證。2008年中華中醫藥協會將「眩暈病」(原發性高血壓)分為肝火亢盛、陰虛陽亢、痰瘀互結、腎氣虧虛四證。

中醫病因病機:

俞老認為,高血壓病其中醫基本病因有情志失調、飲食失宜、先天不足、氣血精虧,基本病機可分為虛實兩端,虛為氣血虧虛,實則與風、火、痰、瘀等病理因素有關。其發病機制主要為腎陰虧虛,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虛火炎上,從而引發出眩暈頭痛等癥狀;以肝腎虧虛為本,以風火痰瘀為標。

切脈針灸治療

切脈針灸治療高血壓首先要從「治未病」的思想開始,即在疾病未發生之前,通過四部脈的辯證,或者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經絡測治法)發現疾病,並及時的進行干預預防。

通過調整四部脈,實現對血壓的調控,通過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可以有效減少由高血壓前期向高血壓的進展。

對於以及確診高血壓的患者,做出正確的辨證後可結合四部脈搏、經絡、中藥藥理進行辯證治療。

經絡測治概述:

知熱感度經絡測定法是日本赤羽幸兵衛根據傳統中醫經絡理論首先介紹的一種經絡診斷方法,經過臨床實踐進行改良,其穩定性、準確性得到相應的提高。

俞雲教授根據過往臨床經驗,在赤羽氏經絡測定穴位的基礎上進行改良,重新編定和補充了井穴—背俞穴及原穴系統,並且在針灸臨床應用中獲得良好的效果。

討論:

經絡測定方法不僅可為一些疑難疾病從經絡知熱感度的角度提供一些定性、定位、定勢的數據支持,而且可為中醫藥進一步攻克疑難雜病提供一種新的途徑與參考思路。以下就是運用經絡測評治療高血壓的病案。

病案:

陳某某,男,於2018年01月31日初診,

主訴:高血壓多年

現病史:患者高血壓病史多年,長期服用降壓藥治療,近日血壓明顯升高並伴有頭痛(收縮壓240mmHg),自覺眩暈,手腳冰冷,既往因腫瘤術後(6年)調理,而到俞老工作室就診。

既往史:左肺癌術後六年,目眩、聽力下降多年,否認遺傳病史

刻下症:自覺眩暈,不定時發抖,手腳冰冷,納可,睡眠一般,小便正常,大便稍黏。

舌象:舌淡,苔薄白,有芒點、齒痕

脈象:人迎:弱 寸口:稍強 沖陽:弱 太溪:極弱

俞老囑其行經絡測治法檢查。檢查結果如下:

參考經絡測定結果,整體中位數質偏大,提示虛證。每組數據大小誤差也較大,可見患者雖然血壓已穩定,但是體內臟腑氣血還是較為紊亂。

從臟腑跟經絡來看,都是明顯較紊亂,並且病位較深,左右也不平衡。較中位數質明顯偏大的俞穴主要為脾俞、胃俞、中膂俞、腎俞、膀胱俞。原穴的部分較明顯大於中位數質為太淵、列缺、外關、太沖。

從五行相生相剋來看,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腎、膀胱子臟累及肺(也有可能是因六年前肺癌術後),而腎也影響肝、膽。水不足,不能生,導致木亦虛。木克土,但木已經較虛導致無法制約脾胃。所以最主要問題還是以氣機逆亂,陰陽兩虛為主。

治療根據各個數值與中位數的比較,數值大的用金針補,數值小的用銀針瀉。

而後回診主訴現無不適,睡可、納可、二便正常,舌象:舌淡,苔薄微黃,脈象:人迎脈較弱,太淵脈適中、太溪脈稍弱、沖陽脈適中。

第二次經絡測治的結果,整體中位數質較平均並且較小了,大部分數據與中位數差距不大,只有部分數據偏大偏小,再作局部調整。經絡上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腎俞和膀胱俞數值還是偏大一些,原穴的部分太淵、列缺、外關也是偏大一些,但整體來說與上一次較明顯的改善。

而後2018年03月19來診,病人主訴無其他不適,眠可,納可,二便可,血壓自側120/80mmHg。

舌象:舌淡,苔薄白,有齒痕

脈象:人迎脈弱,太溪脈稍弱,沖陽脈左強右弱,寸口脈弦緩。

結語:

高血壓是現代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由於各種因素而導致血壓的升高,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而是高血壓帶來的一系列併發症以及高血壓帶給患者的一切不適,通過一般的治療,或許會得到些許的緩解,但是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並且解決。

從以上病例來看,經絡測治提示病位的深淺,從第一次病位在里,且較深,數值整體較大提示偏虛,並且左右不平衡,病情從全身的臟腑氣血紊亂,經過經絡測定給的診斷來治療,到第二次經絡測治,病位已不在里,且較淺了,數值整體也較平均,數值也小了,左右也平衡,可以看到只需要局部的做調整,並且患者自身的感受從有癥狀到無任何不適。

這兩次的經絡測治顯示的結果,讓我們看到了經絡次評在臨床中進行治療是非常,不只改善有效的治療手段,不僅可以幫助診斷,還可以進行治療。

高血壓這個慢性疾病,經過此次的治療,調整了整體的氣機,從原本的陰陽兩虛,而改善到較平衡的狀態,是個非常成功的案例,之後會繼續追蹤。

當然治療後,還是需要對患者進行衛教,告知患者雖然做了治療,但自身的生活習慣及飲食方面都需做調整,並且每天都需要量血壓保證血壓的穩定性,而預防高血壓之後所帶來的併發症。

參考文獻

[1]周明超,王清海.脈脹病辨證分型規律的文獻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7,32(08):3511-3514.

[2]韓岳珊.高血壓患者關於中西醫結合診療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08):214-215.

[3]王亞偉.基於西醫論述的高血壓病因病機中醫學探討[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11):70-72.

[4]彭桂原.經絡測評法結合切脈針灸對28例鼻咽癌放療後患者生存質量[J],2016,48(6):5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壓 的精彩文章:

幾個個神奇「小妙方」讓高血壓不再囂張!遠離血管疾病!
健康知識:苦瓜怎麼吃能治高血壓?有什麼方法?

TAG: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