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明「大明萬曆年制」 黃釉宮碗

2016年南京博物院從天津徵集到一件明萬曆官窯黃釉宮碗。口徑17.5厘米,侈口、弧腹、淺圈足,通體施正黃釉。造型端莊、釉色純正、為典型的御窯宮碗。底書「大明萬曆年制」青花六字雙圈款。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大明萬曆年制」 青花楷書款

黃釉瓷器在明代是皇家的專用品。每年皇帝祭祀地壇要用本朝製作的黃釉瓷器。明朝宣德年間出現一種口沿外撇,腹部寬深,外觀端重而又實用的碗,因多為皇宮所用,故稱作「宮碗」。這種優美的形制幾乎貫穿整個大明朝,無論造型還是釉色都異常精美。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著名古陶瓷鑒定家、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在其專著《明清瓷器鑒定》第六章第三節中對明萬曆黃釉瓷器有專門的論述:「黃釉—其釉色濃深,釉面肥厚……所見碗類……有刻劃紋飾的,亦有光素器。」在南京博物院眾多官窯瓷器中,明代的宮碗特別是黃釉宮碗實屬罕見。因此本人不避淺漏草擬此文,以拋磚引玉。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網路圖片

《詩經》曰:「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上古時代,人民已經建立方位與顏色的對應關係之說。《易經》中稱「天玄而地黃」。按我國傳統的「五行」思想來解釋,「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分別代表「西、東、北、南」四方,「土」居中央,統率四方,而土色為黃。歷代帝王崇尚土德,故黃色成為帝王之色,皇帝是中央集權的象徵,把黃色用之於皇帝的衣食住行中,則象徵皇帝貴在有土,有土則有天下的至高無上的權威。黃釉瓷器以其尊貴典雅氣質彰顯著特殊的藝術魅力和豐實的文化內涵,令人心生敬慕。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網路圖片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審美世代相傳。顏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能激起人們的情感反映,在中國古代,黃色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心理符號具有極為特殊的象徵意義。《通典》注云:「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溢也。」黃色既是龍的傳人的皮膚顏色,也是民族發源地的土地之色。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至今,黃色的象徵意義一直深深地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漢書》也說:「黃色,中之色,君之服也。」從唐朝開始,明黃即是皇帝專用顏色,黃袍被當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飾,黃者,君之服也,黃色也是皇權的象徵,唐高祖李淵以黃袍為常服,王楙《野客叢書·禁用黃》:「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唐 壽州窯黃釉瓷枕

同時這種法統觀念就滲透到了瓷器的生產和使用中去,唐代安徽淮南壽州窯,河南密縣西關窯已燒造出比較純正的黃釉瓷器。後周時期,北漢與契丹南侵,趙匡胤率兵北征。960年,到陳橋驛時,眾軍士以黃袍加其身,擁立為帝,旋迴兵汴京,正式登基,從而使黃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徵。宋仁宗時還規定:一般人士衣著不許以黃袍為底或配製花樣。自此,不僅黃袍為皇帝所獨有,連黃色亦為皇帝專用。到明代初年,黃釉瓷脫穎而出,成為皇家御用瓷器。黃釉瓷在古陶瓷藝術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網路圖片

黃釉瓷最早出現於唐代安徽淮南壽州窯,河南密縣西關窯、郟縣窯、陝西銅官窯、山西渾源窯、河北曲陽窯、湖南長沙窯也都有燒造,其中以壽州窯黃釉瓷最為著名。唐黃釉分為兩類,低溫以三彩為主,高溫以壽州窯黃釉為代表。遼代尚可見黃釉,而宋金元時期少見。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網路圖片

正黃釉器出現於明永樂年間,以鐵為著色劑,用氧化焰低溫燒成,呈色淡,釉面薄。宣德黃釉釉面肥厚,釉色嬌嫩。永宣時期的黃釉器以盤類居多,內外均施黃釉,外底施白釉。此時製作工藝較之前朝有所改進,不再直接施釉於澀胎上,而是先掛一層甜白釉,燒成後再覆蓋黃釉,釉面往往顯得淺薄,色澤淡雅,橘皮紋現象較為明顯。除盤類外,景德鎮珠山還見有宣德黃釉梨形小壺出土。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網路圖片

成化黃釉盤碗較之永宣又有了顯著進步,造型規整,釉面勻凈肥潤,色澤有深淺之分,為其後弘治黃釉的登峰造極奠定了堅實基礎。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明弘治 嬌黃釉犧耳罐

弘治黃釉瓷被後人譽為明清之冠,除了釉色超凡絕倫的原因外,還在於此時突破了品種上的局限,開始出現諸如犧耳尊、繩耳尊、飄帶耳尊等體量較大的琢器。由於名氣太大,儘管此前各朝已然採用澆釉法施釉,但每每提及「澆黃」之名,人們首先想到的總會是弘治黃釉。因呈色淡雅,給人以恬淡嬌嫩之美,人們給它起了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嬌黃」。弘治黃釉瓷以素取勝,不事雕琢,唯多用金彩,施之於清澈如水、瑩潤若酥的釉面上,尤顯富麗堂皇。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清雍正 檸檬黃釉瓶

正所謂盛極而衰,正德黃釉雖承繼了前朝遺韻,卻怎麼也燒不出弘治時期的味道和感覺,其黃色較之弘治器略深,有干老之嫌。嘉靖黃釉釉色更深,嬌嫩之感已遜許多,鮮有質量上乘的佳作。隆萬兩朝黃釉器釉色濃郁,釉層較厚,釉面不平,工藝水平明顯難逮成弘時期。明末二十多年間,社會動蕩,戰亂頻仍,御器廠輟燒停工,黃釉瓷器再無只片存世。

漫談:明清黃釉瓷器

清康熙 黃瓷盤

清朝定鼎北京後,迅速恢復御窯廠,重啟窯火,順治時已有黃釉器生產,釉色偏深,與晚明時期相仿。康雍乾三代,黃釉瓷器海量燒制,釉面光亮,淡雅勻凈,工藝水平十分精湛,堪與弘治黃釉相媲美。嘉慶以降,黃釉器質量漸趨低劣,但較同時期其他色釉品種仍高出一籌。清代道光以後黃釉瓷器生產日漸衰落。黃釉瓷器已成「明日黃花」一蹶不振。



原文作者:程曉中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8年1月刊《明清黃釉瓷器淺說》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原生文明的黃金時代 春秋戰國文物賞鑒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打破藩籬——崔白與北宋花鳥藝術變革
大宋千古奇觀,四位一起簪花的個性宰相!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