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只盯著伊朗,原油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中國

別只盯著伊朗,原油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中國

在主流投行紛紛預期,美國退出伊朗限核協議會推漲油價至80美元時,彭博社指出,光看供給面是不夠的。伊朗、美國頁岩油和OPEC的產量決策都不是重點,真正影響油市的因素還要看中國。

5月8日周二,美國總統特朗普給油市投下一枚炸雷:他帶領美國退出了2015年達成的伊朗六方限核協議,並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

華爾街見聞援引多方分析稱,特朗普的目標不是懲罰伊朗,也不是把伊朗趕出國際社會,而是用威脅和施壓的手段促使油價飆升。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紛紛預計,油價今年有望漲至80美元。

有意思的是,美油WTI和國際布倫特原油雖然都上沖至三年半新高,但周二集體收跌,WTI 6月期貨收跌1.67美元或2.4%,布倫特期貨收跌1.32美元或1.73%,反而脫離了周一的多年新高。

彭博社分析稱,一方面是由於特朗普的決定,已經大部分被市場預期並計價入了前期油價,另一方面,伊朗、美國頁岩油和OPEC的產量決策回應都不是重點,油市真正的反應將發生在中國。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4月中國日均原油進口量再創紀錄新高,至3946萬噸,相當於960萬桶/日,超越了1月所創957萬桶/日的紀錄,也同比增長逾0.7%。2018年前四個月的原油進口總量較去年同期增加8.9%,至1.5143億桶,相當於921萬桶/日。

路透社援引卓創資訊分析師Gao Lei稱,在煉廠利潤率穩定的情況下,中國國營及獨立地煉都在增加煉油生產,獨立煉廠還運進了3月的船貨,並進行新的採購。

然而,包括OPEC和國際能源署IEA等在內的原油組織都預計,中國未來幾年的原油需求增長會放慢至年均新增30萬桶/日。中國已在2017年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彭博社認為,體量之巨,代表中國的需求變化才是對全球油價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湘平稱,國際油價不斷上漲,讓很多中國石化企業都開始擔心。國內原油需求旺盛,但油產環比增速為負,遠不能滿足需求增速,只有通過不斷增加原油進口來彌補國內產量缺口,至2017年底的對外依存度已逼近七成。

他預計,到2020年國內將新增煉油產能1.1億噸,煉油總產能達到9億噸。未來三年民營新增煉油產能較為集中,新增產能佔比為64%。這意味著中國原油進口量將繼續增長,對外依存度將必然超過70%,甚至達到75%左右,對國際油價的變動也會更為敏感。

另據標普普氏能源資訊(Platts)觀察,國內獨立煉廠還受到3月1日起生效的成品油消費稅新規約束。中國4月成品油出口同比增加46%,至512萬噸,但低於3月所創紀錄新高669萬噸,環比下跌逾1/4。

據國家石油和化工網介紹,我國成品油的生產原料為原油或燃料油,原油需繳納資源稅,而需繳納消費稅的燃料油在生產應稅產品(即成品油)時,可對已繳納的消費稅進行抵扣,造成不少獨立煉廠偷稅逃稅的現象,成為本次成品油消費稅新規的打擊重點。

個股布局上,我的一貫作風就是提前埋伏潛力股,而且我每天圈子都會準時公布三支一周內能漲幅35%以上的票,例如:4月4號提示大家買入的頂點軟體,17號高位出局大賺46%,還有4月24號,提示大家買入的凱倫股份,連獲三個漲停!對於30%以下的票,我不屑一顧!相信跟上節奏的朋友現在都已盆滿缽溢 ,等待下波機會了,下周金股已經發布,公眾號(鑫恆股訊)中自行查看!絕對免費!

普氏能源援引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交易員稱,4月在煉解進口燃料油時利潤為負數,預計煉廠損失至少為80-100元人民幣/噸,約合1.98-2.47美元/桶,因為煉解前需先交納消費稅,會影響立即的現金流狀況。就算民營企業想改成煉解原油,還受到進口原油使用配額的限制。

上述因素都表明,僅就單一事件看對油市供給的干擾還不夠,油價能否切實衝破2014年底的高位,還需要看來自中國等重點原油進口國的需求變動,目前這一「中國故事」尚未被市場充分消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鎖心魂雨 的精彩文章:

TAG:鎖心魂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