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刀當年確實是好東西,誰說我們沒引進過?

日本刀當年確實是好東西,誰說我們沒引進過?

原標題:日本刀當年確實是好東西,誰說我們沒引進過?


關於日本刀,《天工開物》曾有云:


「凡鐵兵薄者為刀劍,背厚而面薄者為斧斤。刀劍絕美者以百鍊鋼包裹其外,其中仍用無鋼鐵為骨。若非鋼表鐵里,則勁力所施即成折斷。其次尋常刀斧,止嵌鋼於其面。即重價寶刀,可斬釘截凡鐵者,經數千遭磨礪,則鋼盡而鐵現也。倭國刀背闊不及二分許,架於手指之上不復欹倒,不知用何錘法,中國未得其傳。」

《天工開物》乃明朝書籍,而日本刀卻早在宋朝就被作為文人墨客頗為喜歡的工藝品被引進中國。宋朝著名詞人歐陽修就曾經寫過《日本刀歌》來讚歎日本刀的精緻美觀(順便黑了一把秦始皇):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閑雜鍮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


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辭藻。

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


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銹澀短刀何足雲。

根據日本《善鄰國寶記》中記載,日本在朱元璋禁止中日貿易後,為恢復中日貿易,曾在明建文帝三年(1401)向中國派遣使團進貢禮物,其中就有「劍十腰,刀一柄」。此後數目越來越多,在宣德九年(1434)時期,數目已達到了「撒金鞘太刀二把、黑漆鞘太刀壹百把、長刀一百柄。」共計202把的數目。

因日本刀性能甚好,中國也曾加以仿製,據《續文獻通考》卷131《兵器》載,洪武十三年(1380)設置「軍器局」,所製作的各類刀中就有「倭滾刀」。明武宗正德年間「兵仗局」製作「倭腰刀萬二千把,長柄倭滾刀二千把。」《明會典》中「紅鯊魚皮靶黑斜皮鞘錽銀事件倭腰刀」的名目,應為仿造日本刀。


時間進入了1559年,戚繼光開始在金華,義烏等地開始編練他那後世聞名的戚家軍。



在多次與倭寇的交手中,戚繼光發現明軍使用的傳統武器無一是日本刀的對手,他曾在《紀效新書》說道:

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進足則丈余,刀長五尺,則大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

同時期《武備志》中也寫到:

長刀,則倭奴之制,古所未備,甚利於步,古所未備。

為了應對倭寇與日本刀的威脅,戚繼光分析了倭寇的刀法和戰法,針對倭寇喜分散作戰,人數少而刀長的特點,首創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小規模集體作戰的陣法「鴛鴦陣」。而為了給其中火銃手防身,戚繼光便將長刀配給麾下火銃手使用。長刀刃長五尺,全長約1.5米。是戚繼光參照日本野太刀樣式加以改良而成。



在《練兵實紀·卷五·軍器制解·腰刀解》中就有提到這種刀的製作手法:

腰刀造法。鐵要多煉,刃用純鋼。自背起用平剷平削,至刃平磨無肩,乃利,妙尤在尖。近時匠役將刃打厚,不肯用工平磨,止用側銼。將刃橫出其芒,兩下有肩,砍入不深,刃芒一禿,即為頑鐵矣。此當辨之。用法別詳《實紀》內。但以外與敵角,屬勢均之器,殆不可勝敵也。


但是中國人對於東夷利刃的使用還遠遠不止於此,在《四鎮三關志》中就有日本刀的蹤影,可見日本刀已經在明朝軍隊中大大普及 在明朝末期的御林軍刀亦是仿製鎌倉時期太刀的變體。



同時期因倭寇刀法犀利,中國的民間武術家也開始對日本劍道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對繳獲自倭寇的日本刀法《陰(隱)流之目錄》參考並結合中國武術自身,出現程宗猷的【單刀法選】和戚繼光編寫的【辛酉刀法】兩種流派,而這兩種流派在經歷過長時間的磨鍊改進與跟中國本土其他武功的融合後,出現了中日混雜的新武器——苗刀。



在民國《苗刀考證》中也說道:「迫明戚繼光得此刀法,傳之於部下,用於衝鋒陷陣,斬將搴旗,賴此刀法,威震華夏。」


所以日本刀在中國的傳播和推廣遠比我們日常想像的要早,作為知名的出口轉內銷產品,日本刀不僅是日本武士文化的一部分,也成為東亞文化圈的文化符號之一。



粉絲投稿,感謝茲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alkinfire 的精彩文章:

阿帕奇要停產?關鍵零件出了問題,那麼,還記得曾經的武直之王么

TAG:walkinfi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