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德寶塔遺址發掘各類遺迹500處 商代遺存最為豐富

常德寶塔遺址發掘各類遺迹500處 商代遺存最為豐富

原標題:常德寶塔遺址發掘各類遺迹 500 處,當時或存在地面建築

  瀟湘晨報5月9日訊 寶塔遺址位於常德市石門縣楚江鎮寶塔社區五組,5 月 9 日,寶塔遺址考古項目現場負責人盛偉介紹,整個遺址面積大約有一萬平方米左右,目前發掘面積約 6500 平米。

  遺址清理出商至宋元時期的灰坑、溝、房子、墓葬等各類遺迹近 500 處,出土了數量較多的陶瓷器、石器及植物種子等遺物,時代大體分屬商代、東周、漢晉、宋元四個時期,其中以商代遺存最為豐富。

  盛偉介紹," 商時期的遺迹主要有灰坑、溝、房子、窯等。" 其中,灰坑數量最多,已清理 300 余個,形狀、大小各異,依據填土的差異,分為灰土坑、礪石坑、燒土坑、沙土坑等類型。此外,商代的遺物也非常豐富,主要分陶器、石器兩大類,另外還發現有少量的銅器。

  遺迹中還有保存相對較好的有兩座半地穴式的房子,平面形狀接近圓型,面積僅 10 平米左右,坑內一般鋪墊細沙,周邊立柱,並留有進出的門道和台階。此外,遺址中還常出土一種紅燒土塊,一面光滑,一面有圓形凹槽,一般被認為是一種 " 木骨泥牆 " 的牆體殘件,因此推測當時應當也是存在地面建築的。

  在遺址中,有一條幾乎貫穿整個遺址的大溝,長超過 100 米、寬 2 米以上,是遺址中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排水溝,同時在當時也可能有規劃空間的功能。

  大溝北部,地勢較高,遺迹比較豐富,這反映出當時的人類活動較多地集中於遺址北部的地勢較高處。" 就比如居住的房子、發現的窯基本都在大溝北邊的地方。" 盛偉說。與之相反,大溝以南,地勢偏低,發現的遺迹數量很少。

  (瀟湘晨報 記者 羅雅琪 楊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湘晨報 的精彩文章:

株洲一男子負案在身為逃抓捕「整容」 猛吃增肥60斤
家裝將迎來全面漲價,你準備好了嗎?

TAG:瀟湘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