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踝關節骨折手術後康復鍛煉小貼士

踝關節骨折手術後康復鍛煉小貼士

踝關節骨折手術後,石膏外固定時間根據受傷輕重、骨折內固定強度而定,一般為3-6周,骨折越輕、內固定越牢固,石膏外固定時間越短,反之亦然。

一、手術後第1-3周

手術48小時之後,如果疼痛、出血、腫脹不嚴重,就可以開始功能鍛煉了。

術後第1-3周康復鍛煉目的是輔助消腫。主要是小腿及踝部的靜力性收縮,就是使肌肉反覆綳勁,但不產生踝關節動作,利用肌肉收縮所產生的血液泵的作用,促進肢體遠端消腫,可以配合直腿抬高練習、仰卧位空蹬自行車練習,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並加強下肢力量,同時配合肢體抬高的體位性消腫。

二、手術3周後

術後第3周開始,部分患者已可拆除石膏或改為可拆卸支具固定,這時在術後1-3周康復鍛煉的基礎上,應開始踝部非負重活動度練習,就是腳尖上鉤、下壓的屈伸踝運動(如下圖),注意動作不宜過快、過猛,以傷處出現輕微酸痛為限,建議每天進行3次,每次15-20個,與對側相比盡量做到最大幅度,而後進行踝關節內外翻及旋轉畫圓練習,恢復踝關節的正常活動度。

待正式拆除石膏或支具後,開始進行力量練習。即在上述練習的基礎上進行腳尖上鉤、下壓的屈伸踝力量練習,可以用皮筋或布帶(如下圖)進行屈伸踝鍛煉,標準仍以傷處出現輕微酸痛為限,每天進行3次,每次15-20個,力量可因人而異自行調節。

注意:以上步驟均為非負重練習,即下地拄雙拐、患肢不著地。

三、手術後6-8周

複查X光片以確定骨折癒合情況,X光片已顯示明顯骨痂生長即可開始負重練習。

第一步,坐在床邊雙足踩地,感受全足底負重時受力的感覺;

第二步,間斷提起足跟,感受前腳掌負重時受力的感覺;

第三步,在家人保護下,重心前移,感受部分負重時足踝部受力的感覺,同時感受踝關節背伸85°的感覺。

在進行以上功能鍛煉的同時,要加強健側下肢力量練習以及拄雙拐活動的協調性。練習健側單腿站立、起坐的活動,以保證單腿可支持體重。練習初期,需家人保護,嚴防摔倒。練習拄雙拐行走時,注意雙拐靠雙手來支撐,而非雙側腋下。

四、手術後第12周

再次複查X光片,如骨折線已逐漸模糊、骨折處已有明顯骨痂生長,應該開始單拐部分負重運動。

術後4-6個月視具體複查情況,可逐漸脫拐行走。

注意事項:

1、康復鍛煉期間可能反覆出現患肢腫脹、手術切口青紫,一般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驚慌;但如出現肢體持續腫脹、皮溫升高、跳痛,應及時到醫院複診。

2、口服鈣片並加強日照(隔著玻璃、衣服,抹防晒霜曬太陽無效),促進骨折癒合。

想了解更多請添加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科朱醫生 的精彩文章:

TAG:骨科朱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