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小腿越來越細?可能是這種病!

小腿越來越細?可能是這種病!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作為女生我們都希望擁有一雙纖細的小腿,小鳥腿、筷子腿更是被當成「好身材」的標配。但是,小腿越來越細竟然可能是一種病!

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北有一位女孩發現自己的小腿越來越細,卻連走路都疼得厲害。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她是患上了罕見的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據悉,這位女孩長初中時就有腿發軟、摔倒的癥狀,但直到腿越來越細,走路受到嚴重影響才去醫院就診,造成了病情延誤。

所以說嘛,小細腿也沒什麼好的,前兩天還有報道稱「大腿越細壽命越短「呢,哼╭(╯^╰)╮!小編絕不是羨慕嫉妒恨人家才寫這篇文章的。

好了,回歸正題,咱們接著來科普一下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

什麼是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

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又稱腓骨肌萎縮症,是一組最常見的遺傳性周圍神經病,佔全部遺傳性神經病的90%,約2500人中有一人患有此病。本組疾病的共同特點為兒童或青少年發病。慢性進行性腓骨肌萎縮,癥狀和體征比較對稱,多數患者有家族史。本病以腓骨肌萎縮為主要臨床特徵,故又稱腓骨肌萎縮症。根據神經電生理,神經病理所見,將CMT分為Ⅰ型及Ⅱ型,CMTⅠ型稱脫髓鞘型,CMTⅡ型稱軸索型。

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有什麼臨床表現呢?

1.腓骨肌萎縮症Ⅰ型

發病在兒童期或青春期,有2/3病例在10歲前發生,經常表現運動發育落後。男性比女性多見。本病在同一家族患病的個體中,發病年齡及病情嚴重程度均有較大變異。女性癥狀較輕。早期癥狀表現雙下肢遠端開始,雙下肢無力,行走及跑步漸感困難,肌肉萎縮常由腓骨伸趾總肌及足部小肌肉開始,然後脛前肌萎縮漸向上發展。肌萎縮一般不超過大腿下1/3,故大腿和小腿形成鮮明對比。由於足部肌萎縮,可出現高足弓,足下垂,錘狀或爪形趾。患者可有跨域步態。一般在晚期方累及手部及前臂肌肉,手指不能伸直,精細動作難以完成,而上臂發育正常。肌萎縮進展非常緩慢,部分患兒可有感覺障礙,深感覺受累常表現為天黑時步態不穩。有些患者肢端較冷,少汗或發紺,早期反射消失,隨後其他腱反射相繼減弱或消失。

2.腓骨肌肌萎縮症Ⅱ型

發病較晚,2/3病例在10歲後發病。進展較慢,肌肉萎縮和無力較CMTⅡ型輕,且感覺障礙不如Ⅰ型明顯。

如何診斷?

診斷主要依靠遺傳家族史,臨床特徵,神經電生理檢查和神經活檢。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分子遺傳學分析也可以用於診斷。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的慢性運動感覺神經病,應考慮有本病的可能,根據青少年起病隱匿,進行性下肢遠端肌萎縮,且有特殊的分布形式(以大腿下1/3為限,呈「鶴腿」),但肌力相對較好,腱反射常減弱或消失,套式感覺障礙等特點,診斷不難,有陽性家族史者可助確診。

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該如何治療呢?

本病無特殊療法。一般行支持治療和對症療法,必要時選擇外科矯形術。可試用能量合劑、中藥、理療等。由於病程進展緩慢,大多數患者可存活數十年,對症治療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西藥:常用維生素B1、維生素E和加蘭他敏、苯丙酸諾龍。

2.中醫中藥:該病屬中醫「痿證」的範疇,以對證治療為主,根據臨床表現及全身癥狀,可分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證型,治療以健脾生肌、補氣養血、滋補肝腎為之,專家組研究的純中藥「強肌康痿」系列方劑治療該病,可有效地促進肌細胞恢復,促進神經傳導,使萎縮、無力的肌肉得以康復。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名醫網 的精彩文章:

手脫皮,長手癬是怎麼引起的?手癬會傳染到臉上嗎?
還在搶日本眼藥水?專家:頻繁使用會損害眼睛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