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儲備多少原研創新項目才能進入中國研發第一梯隊?

儲備多少原研創新項目才能進入中國研發第一梯隊?

雖然當前新葯成果在不斷湧現。但放眼整個醫藥行業,仍面臨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不足的問題。

醫藥行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創新熱潮,然而,我國的醫藥創新體系尚不完善,科技創新成果分散在科研院所、高校,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不高。科技創新成果難落地,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醫藥健康創新發展的一個瓶頸因素。

1

國產創新葯即將井噴

當前,醫藥行業可以說迎來了創新葯發展的春天。2015年被定義為我國創新藥行業的元年,因招標限價、醫保控費等政策嚴格,醫藥行業增速下降到10%以下。2015年以來,臨床數據自查、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化葯註冊分類改革、上市許可人制度試點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接踵而至,中國醫藥行業質量越來越向國際標準看齊。

隨著本土企業創新意識的提高和審評審批環節不斷加大對創新葯的優惠政策,中國新葯申報數量自2015年起也有了明顯增長。根據相關數據,2015年中國新葯申報數為90個,到2016年為119個,增長率達32.22%,這與2015年12.5%的增長率相比有很大提升。到2017年,新葯申報數量達175個,實現了更進一步的47.06%增長率。

多家企業已儲備了豐富的創新葯產線。據海通證券統計,處於研發第一梯隊的恆瑞醫藥當前就擁有約20個左右在研創新產品,包括阿帕替尼、SHR-1210、馬來酸吡咯替尼等;復星醫藥、貝達葯業均有9款創新產品在儲備中;麗珠集團擁有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重組人鼠嵌合抗CD20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曲普瑞林微球等12款創新產品。此外,業界對百濟神州、信立泰、再鼎醫藥等專註創新產品的葯企的成果也頗為期待。

雖然當前新葯成果在不斷湧現。但放眼整個醫藥行業,仍面臨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不足的問題。

不僅是醫藥行業,我國整體科技成果轉化率都並不強勢。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在科技管理方面多為政府主導型,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且不同程度存在著分散、封閉和重複的現象。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取得3萬多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及7萬多項專利技術,然而科技成果轉化率僅有25%左右,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專利實施率僅為10%左右,而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則不足8%,低於整體水平,影響我國醫藥產業的進步和發展。

在全球範圍來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率高達80%,相比較之下,提高我國科技成果,特別是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率形勢頗嚴峻。

2

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

有專家分析,影響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技術創新鏈條中很重要的科技服務業、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不發達,信息傳播渠道不暢,致使有技術需求的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科研合作機構,而有著較強科研能力的高校、科研機構,又因缺乏成果轉化能力,致使許多科技成果被擱置,未能發揮其真正價值。

對此,國家也先後通過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准入管理等等措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率。

2018年1月30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和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和促進食品藥品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醫藥科技成果轉化。

《意見指出》,企業要發揮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以監管法規政策和相關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為依託,引領葯企在新產品研發、工藝創新和已上市產品再評價等方面加強研究。

此外,鼓勵採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指導和幫助企業提高自我檢測和評價能力,增強創新和競爭能力。涉及企業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管理制度,通過獎勵和報酬等方式調動科技人員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不難看出,在醫藥創新這一系統工程中,要讓科技創新成果「落地開花」,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制機制至關重要。這需要依託企業平台將一個個零散的創新點整合,集成臨床資源、產業資源、高質量團隊、先進管理以及資金支持等要素,形成由點到面的創新體系,從而整體推動我國的醫藥創新。

那麼,企業將如何更好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提升企業自身以及中國醫藥行業在全球的影響力?

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主辦,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發起與戰略合作單位,E葯經理人雜誌承辦的2018浦江醫藥健康產融創新發展峰會(以下簡稱「浦江會」)將於2018年6月29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議中將揭曉促進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推動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的方法論。

2018浦江會將在秉承2017年首屆規格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升級。本屆浦江會將聚集更多高質量的創新項目,涉及腫瘤免疫、基因治療、人工智慧、精神/神經等熱門研究領域。此外,大會還將邀請國內外頂級生物醫藥領域專家,著名金融投資機構負責人,以及優秀醫藥企業家等,聚焦研產融創新發展熱點領域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會議時間

2018年6月29日,28日報到

會議地點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上海浦東濱江大道2727號)

會務組聯繫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葯經理人 的精彩文章:

神葯還是假藥,中藥「名方」如何走向「精品」之路
全球醫藥巨頭一季報出爐,誰家賺的多?

TAG:E葯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