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宿遷乾隆行宮: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

宿遷乾隆行宮: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

宿遷乾隆行宮位於古老大運河畔,北臨駱馬湖,南接古黃河,東連馬陵山的宿遷「敕建安瀾龍王廟」是全國眾多乾隆行宮古代建築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唯一保持較為完好、且最具價值的清代北方宮廷式古建築群。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所到之處生活、辦公設施一應俱全,宿遷乾隆行宮便是如此。宿遷乾隆行宮古建築群紅牆黛瓦,富麗堂皇,主殿黃綠琉璃瓦,一派皇家氣象。整個建築群三院九進,氣勢非凡,整體呈長方形,軸線分明,左右對稱,極盡奢華之能式。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頓於此。

龍王廟行宮古代建築群,布局嚴整,規模宏大,軸線分明,左右對稱,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自南向北,整個建築群分為六大部分。最南端為古戲樓,該戲樓為清帝駕臨時看戲之用,古代文化生活畢竟不甚豐富,皇帝外出有戲看也就是很高的享受了。凡有檔次的古建築群,古戲樓一般是不可或缺的。古戲樓向北,為青磚鋪設的寬闊廣場。兩邊有相對應的「河清」「海晏」牌樓,清代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龍王廟,都是從「河清」「海晏」牌樓門進出的。廣場北側是山門,亦稱禪殿。禪殿大門的兩旁,置放兩尊清中前期的皇家石獅,這兩尊石獅據說在江蘇省獨一無二,在全國也屈指可數。

過禪門進入第一道院落,中心位置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碑亭正中聳立著一塊5米高的御碑,御碑上刻滿了乾隆皇帝的聖旨和詩文,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第二進院落是整體建築中心院落。「龍王殿」,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龍王廟,這裡就是他辦公——朝政議事和敬神祭祖的地方。第三進院落,是龍王廟行宮的最後一進院落,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寢宮。

龍王廟行宮建築群,布局嚴整,規模宏大,軸線分明,左右對稱,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整體呈長方形,雙重圍牆。中軸線上建築物主次清晰,錯落有致。自南向北,整個建築群分為六大部分。最南端為古戲樓,額枋上懸掛「奏平成」鎏金匾一塊,上下門懸有「陽春」、「白雪」金匾各一塊。該戲樓主要用於一年一度的初九廟會及清帝駕臨時看戲之用,一九七六年被拆毀,現僅存1.4米高的石基。古戲樓向北,為青磚鋪設的寬闊廣場。廣場兩邊有兩根六丈高的木質神桿(俗稱旗杆),神桿兩邊有相對應的「河清」「海晏」牌樓,清代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龍王廟,都是從「河清」「海晏」牌樓門進出的。石獅的造型為前腳直立,後腳盤曲,昂首挺胸,雄強威猛,象徵著大清帝國不可凌辱和中華民族不可侵犯。

整個石獅的造型生動,用料考究,省內獨一無二,國內屈指可數。山門正門的正上方,青磚鑲嵌著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七個鎦金大字」敕建安瀾龍王廟」和一方「

御筆」印。禪門的兩旁有相對的兩明兩暗的「腳門」,是皇帝和文武官員進出行宮的通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阻礙了我國的發展
清宮御廚揭秘,慈禧、乾隆等人的飲食有七個秘密,一般人不知道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