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安女子圖鑑

長安女子圖鑑

說起大唐風流,也許你會想到縱馬朱雀街的五陵少年,鳳歌笑孔丘的不羈詩人,還有雍容華貴的壁上仕女,作胡旋舞的玲瓏舞伎與煊赫一朝的女皇、貴妃和公主。

長安女子圖鑑

但這風流之中掩去的,是長安城中真真切切活過的那些女子。

大齡女侍衛

武藝高強的女子,似乎從來活在道聽途說的故事裡,是兒郎們逐鹿天下的錦上添花。

她們確實存在過,只是由男人執筆的歷史沖沒了她們存在過的痕迹。

高惠通,這名史書上無載的女子便是其中一員。

長安女子圖鑑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六月五日,高惠通被選入內,成為尚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刀人。

這時候,高惠通已經26歲了,在唐朝絕對算得上是大齡單身女青年,甚至比當時的李世民還大一歲。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嫁給他時,才13歲。

刀人,是隋煬帝始設的女官,身穿赤邊黑裳,趨侍左右。雖然位階低下,但肩負著護衛重責(關於女官刀人,目前有兩種說法,本文采葛承雍先生的「女侍衛說」)。

武德五年這一年,圍繞皇位繼承,李世民與兄長李建成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秦王府招賢納士,聚集了大批好手。李建成也不甘示弱,擴充東宮衛士,號「長林兵」。

高惠通被選入秦王府作刀人的用意,便是為了護衛李世民,以防其遭遇不測。

她一身颯爽黑衣,佩刀持劍。出身名門渤海高氏的高惠通,即便做了品階低下的刀人,也立性溫恭,恪盡職守,贏得了秦王府上下一片交贊。

可惜四年後的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四月十日,三十歲的高惠通於秦王府溘然病逝。四天後,於長安縣龍首鄉下葬。

四天即葬,實在太過匆忙,這顯然不符合唐朝的葬儀。但李世民顧不得那麼多了,他與李建成的爭鬥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長安女子圖鑑

此後兩月不到,便是震驚朝野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絕地翻盤,榮登大寶。

儘管葬禮匆忙,秦王府還是為這位盡職盡責的女侍衛撰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墓志銘,感懷她的美德,惋惜她的紅顏薄命,遺憾她「如何匣玉,永閟幽泉」。

這位頗具紅拂風采的刀人高,留給今人的,只余這方斑駁的樸素墓誌。她在「玄武門之變」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現在也已無法知曉。

長安女子圖鑑

▲太尉秦王刀人高墓志銘

但墓志銘字字句句中流露出的思念,卻穿透了遙遠的時空,牽出你我此刻的一分慨嘆。

佛門白富美

凡神童,打小便驚才絕艷。佛祖預定的神童自然也與旁的小娃娃不那麼一樣。

像河東裴家有個小女娘,不到三歲就懂得色即是空:「有琴瑟之聲,耳不之聽;有錦繡之色,目不之悅;有珠玉之珍,手不之玩。」

她娘裴夫人抱著娃娃去法雲寺,和尚嘆道,這女娃與我佛有緣啊!

於是,裴氏女頭髮還沒長全,就剃度出家做了比丘尼,法號釋然

釋然的祖父是司空公裴紀,父親裴冕後來官至宰相,叔伯兄弟們也是各有公差在身。釋然容顏綽約,氣質卓然,無論家世,還是樣貌,妥妥的大唐標準白富美。

長安女子圖鑑

但釋然還是捨棄了滾滾紅塵。

天寶年間,釋然在資敬寺的理空律師處受戒,將己身許給了佛祖。然而不久之後,安史之亂爆發,叛軍直逼長安,打斷了釋然的修行。

釋然被迫跟隨父親裴冕輾轉,從長安至鳳翔,出關中進蜀中,登太白,過劍門,上峨眉。

但釋然於亂世流離之中,始終端持一顆普度眾生之心,啟道場於太白,敞禪室於峨眉,密窮秘藏,深入真要,用佛法安撫流民失所之心。

長安女子圖鑑

待到永泰初年,戰亂平息,釋然重歸長安,被僧眾們推舉為臨壇大德,負責登壇授戒,成為一位又一位小比丘尼的引路人,就像當初為她受戒的那位理空律師。

至此,釋然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比丘尼,似乎並未辜負她與佛祖的這份緣。

但戰亂中的短暫相聚,點燃了釋然內心深處的骨肉親情。三歲出家,多年持戒修行,卻也無法湮滅釋然心中那與生俱來的血脈相連。

長安女子圖鑑

▲資敬寺尼釋然墓志銘

永泰二年(公元763年)七月一日,釋然於資敬寺病逝。

七月二十日,按照她的遺願,釋然被安葬於畢原祖塋,從佛殿回到了俗世親人的身邊。

入塞的「昭君」

從來說和親公主,眼前浮現如花女子神容寡歡的模樣。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

常見出塞和親的李唐公主容顏盡、粉黛殘,妾心斷、望長安,可又有幾人知曉嫁來長安的外族公主內心同樣的愁苦。

為了鎮壓安史之亂,倉促即位的唐肅宗李亨決定向回紇借兵,「借兵於外夷以張軍勢」。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肅宗為表誠意,封自己的堂兄弟李承寀為敦煌郡王,令他前往回紇牙帳,向回紇可汗提出和親。

李承寀是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曾孫,章懷太子李賢的孫子,邠王李守禮的兒子,正正經經的李唐皇室。他有一個姐妹,被封為金城公主,和親吐蕃。

長安女子圖鑑

十月,敦煌王承寀至回紇牙帳,回紇可汗以女妻之。肅宗皇帝賜回紇女號毗伽公主

十一月,回紇即發兵與郭子儀匯合,與叛軍戰於榆林河北,大破之,斬首三萬,捕虜一萬,河曲皆平。

長安女子圖鑑

電視劇《大唐榮耀》中的李承寀

說起來,李承寀也算是大唐獨一份的和親皇子。

肅宗因此,對這位和親的堂兄弟有幾分愧疚,甚是恩寵。可惜李承寀承受不來,與毗伽公主成婚不久,便於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卒。

那回紇的毗伽公主呢?

不知道。史書上再也沒有了她的蹤跡,連她的出身與名字都不曾記載,有人說她是回紇懷仁可汗的女兒,有人說她是閼氏的妹妹。

她彷彿便是為了這場挽救大唐的和親而生。往後如何,無人在意這個完成了使命的女人的結局。

長安女子圖鑑

也許她回到了家鄉,也許她去了長安。

做公主,從來就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另一位來自突厥的賢力毗伽公主,也沒能在長安找到自己的幸福。

聖曆元年(公元698年),賢力毗伽公主出生沒多久,她的父親骨咄祿默啜可汗便向武則天提出和親。

武則天欣然同意,將尚在襁褓的賢力毗伽公主許給了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秀。

可汗以武延秀不是李唐天子後裔拒絕,待到公主五歲時,再次請婚。這次許給了皇太子的兒子,可汗很滿意,獻馬千匹,表示謝意。

然而中宗李顯即位後,於神龍二年(公元706年)與突厥爆發了鳴沙之戰。公主與李唐的婚事再次告吹,後來輾轉嫁給了吐谷渾大酋之子阿史德覓覓。

阿史德覓覓於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南奔歸唐,被封為特進兼左衛大將軍雲中郡開國公。賢力毗伽公主也以雲中郡夫人,而不是突厥和親公主的身份來到了長安。

好景不長,阿史德覓覓因通敵被誅,雲中郡夫人也受到牽連,被充入宮闈罰作奴婢。

長安女子圖鑑

▲賢力毗伽公主墓誌拓片局部

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突厥翻了幾番天地,此時掌權的是毗伽可汗。他再次向唐請婚,這次他求娶一位大唐的公主。

「聖渥曲流,齒妃嬪之倖女;住天恩載被,禮秦晉於家兄。」玄宗李隆基赦免了賢力毗伽公主的連坐之罪,准許她與在長安的兄長墨特勤團聚,賞賜她金銀財寶、絹帛衣服——一切都是為了賜婚她與前來請婚的堂兄弟毗伽可汗。

棠棣未花,遽風霜之凋墜。賢力毗伽公主的胞兄死於毗伽可汗之手,親兄墨特勤與毗伽可汗曾有戰爭。公主與可汗既是親人,也是血仇。

長安女子圖鑑

一面是再也回不去的故鄉,一面是從來容不下她的李唐。

她選擇用死亡表達自己的決絕,這時候的她,不過才二十五歲。

她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懷恩,可她的一生連短暫的幸福都未曾有過。人生至此,天道寧論。

宦官的母親

做宦官的母親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武威郡夫人段氏非常有發言權。她有六個兒子、四個女兒,其中一半的兒子都是宦官。其實,段氏的丈夫閭重光也是宦官,子女們也都是養子養女,並非親生。

長安女子圖鑑

▲唐武威郡夫人段氏墓誌拓片局部

大唐雖然以兼容並包著稱,但於「孝」之一字絕不退讓。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宦官的壓力尤其大,但現實條件確實不允許,怎麼辦?

唐朝宦官便娶妻,認「假子」,組建家庭。

宦官娶妻養子傳統由來已久,最有名的養子當屬東漢末年的曹操。

當時宦官娶妻尚頗受詬病,認為他們「威侮良家」。但到了唐朝,宦官娶妻已經被認為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了。據學者統計,唐代宦官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有妻子,有的甚至不止一個妻子。

段氏的丈夫閭重光便應該不止一位妻子,墓誌載段氏去世時「姨母等哭叫如雷」,此處的「姨母」便是古代對父親之妾的稱呼。

社會風氣允許宦官娶妻納妾,但不允許宦官的妻子不守節。

很多宦官的妻子出嫁時不過青春少艾,丈夫死後也正值年華,卻仍不得自由。

這位夫人段氏便是如此,墓誌載她「將軍在日,非賢不舉;一從孀處,唯訓是行」,她的養子們極力稱讚母親為夫守節的情操。

段氏一腔孤苦只能託付釋氏,奉敬佛門,成為虔誠的佛教徒。

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段氏壽終正寢,享年六十有二,她的養子們將她葬在她的宦官丈夫身旁。

長安女子圖鑑

然而,這並不是終結:段氏的四個養女都嫁給了親近君主之人——嫁給了宦官。

深宮無名氏

唐代還有一種墓誌,專為宮女。

一般墓誌會鐫刻墓主姓名,籍貫,壽數,卒地,葬地,生平等。

宮女的墓誌是由宮廷有關部門專門負責的,「有司備禮而為銘曰」,墓石上提前刻好「內人諱 字 州 縣人也」以備用。

這乍一看似乎很有人情味兒的舉措,卻處處透露著他們對這些女子的漠不關心。

因為這些預留出來的空格,幾乎不見有填寫。

宮女何名?不知

哪裡人?不知

壽數幾何?春秋若干

卒於何處?某所

葬地?某所

大多數的墓誌通篇含糊而過,即使做到二品宮女又如何,依然「不知何許人也,莫詳其氏族」。

長安女子圖鑑

▲大唐故亡宮六品志石拓片

甚至長安四年(公元704年)十一月二日的一方《亡宮墓誌》志文,其中記墓主「春秋七十有六」,而志末一行又記「亡宮七品一人,春秋年六十一」。這自相矛盾是由於用舊志石磨改重刻,未將舊石上的文字磨盡所致。

可憐這宮女連一方屬於自己的墓誌石都得不到。

活著的白頭宮女尚且還有詩人為她們作詩惋惜蹉跎流年,而死去的宮女只有一句——

「亡宮者,不知何許人也。」

長安女子圖鑑

長安,是最好的地方,也是最壞的地方;是包容的地方,也是刻薄的地方;是光明的地方,也是黑暗的地方;是希望之城,也是失望之城。她們面前有她們渴望的一切,她們面前一無所有。

但那些被歷史埋沒的女子,她們同現在的我們一樣,無論如何雨打風吹去,至少都曾在這座城中努力地活過。

參考文獻

[1]舊唐書·回紇傳

[2]陳世良.唐故三十姓可汗貴女賢力毗伽公主雲中郡夫人阿那氏之墓誌考述[J].新疆文物,1988(02).

[3]崔明德.唐與回紇和親公主考述[J].文史哲,1991(02):100-104.

[4]程章燦.「填寫」出來的人生——由《亡宮墓誌》談唐代宮女的命運[J].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01):87-90.

[5]杜文玉.唐代宦官婚姻及其內部結構[J].學術月刊,2000(06):88-95.

[6]葛承雍.唐秦王李世民女侍衛墓誌初考[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2(05):75-78.

[7]景亞鸝.唐《武威郡夫人段氏墓誌》研究[J].碑林集刊,2007(00):50-57.

[8]樊波.新見《尼釋然墓誌》考釋——兼談唐長安比丘尼與本家的關係[J].敦煌學輯刊,2015,1(03):156-16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