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關乎民生的行業正迎來大變革,數億人將受益!

這個關乎民生的行業正迎來大變革,數億人將受益!

在老王小的時候,因為身體不好,經常「光顧」醫院,記憶里,早上天沒亮就要去挂號,窗口還沒開,就已經排上了長龍。

除了挂號,檢查、付費窗口也是排上了長長的隊,往往一個上午過去了,才能看見醫生,而檢查只做了一半。

十多年過去了,這種情況依然很常見。

十年前,常見的火車還是綠皮車,時速不過120公里,而如今高鐵的速度遠不止它的兩倍;

十年前,我們買東西還在用現金、銀行卡,現在,移動支付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一部手機走天下;

十年前,看病就以又貴又難牽扯著無數病患及家屬的心,而現在,這種狀況依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

難道是看病沒有交通出行和支付重要嗎?

恰恰相反!醫療是最需要被變革的行業。

以就醫的主力群體老年人為例,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17.3%。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佔總人口的34.9%。

人上了年紀,不得不面臨的就是身體機能的下降,對於一些身體不好的老人來說,一年去幾次醫院都很正常。

然而看病就意味著漫長的排隊,幾乎所有的檢查、門診都是「看病十分鐘,排隊兩小時」。看病不僅難,錢包也要「大出血」,不管大病小病,檢查費和藥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令人欣喜的是,這種狀況正在被改變!

4月28日,國家確定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措施,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使更多群眾能分享優質醫療資源。具體來看有以下三點:

二級以上醫院將普遍提供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線上服務。也就是說,排隊挂號、檢查的長龍將逐漸消失,再也不用「排隊兩小時」了。

還將允許醫療機構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也就是說,隨著技術、管理水平的提升,看這些病再也不用跑醫院了,大大節省時間精力。

探索醫療機構處方與藥品零售信息共享。推行醫保智能審核和「一站式」結算。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加快信息互通共享,強化醫療質量監管和信息安全防護。也就是說,連支付都不需要排隊了,甚至可以直接用醫保結算,就診信息也能被完善的記錄下來。

十年前,我們熟悉了互聯網,知道它可以用來買東西、發文件,如今,互聯網要把一部分醫院「遷移」至線上,這幾乎是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互聯網醫療,不只是挂號

要完全達到「互聯網+醫療」的這些目標還需要些時日,然而這些願景,已經有一家醫療健康科技平台正在為此努力。

2018年5月9日,醫療健康科技平台微醫宣布完成5億美元pre-IPO戰略融資,這也是中國醫療健康科技行業目前完成的最大規模上市前融資,融資完成後微醫的估值為55億美元。此外,微醫還將在2018年年底赴港上市。

那麼微醫究竟是做什麼的呢?

微醫的前身是挂號網,創立於2010年3月。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挂號網以往主要是協助公立醫院挂號,人們可以提前在網上挂號,省去了排隊的煩惱。

但既然是利用公共資源,就不被允許從中獲利。

要想留住並利用醫療垂直細分領域的流量,微醫就不得不把產業鏈放寬一點,挂號是一次性服務,對於平台來說除了能夠獲得一些基本的用戶信息,不能產生任何價值。

之後,挂號網改名微醫,此後的微醫就不僅僅只是能用來「挂號」了。

業務上來看,微醫已經形成了新的會診和複診模式,同時,挂號、付費、報告採集、與醫生的後期溝通,包括根據醫院生成的信息形成個人健康檔案,都可以在微醫上完成。

微醫業務流程圖

覆蓋面上來看,截至2017年底,微醫已經連接了全國30個省份,共計2700多家醫院,平台上線醫生超過22萬名,用戶總數超1.1億。截至2018年1月,微醫推出的智能健康終端——微醫通累計簽約訂單量超過120萬台。

和微醫一樣提高就診效率的公司還有很多,比如好大夫、平安好醫生等等,也許目前它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覆蓋面還不夠廣,但是正在努力讓我們學會如何「科學」看病!

醫療變革 數億人受益

互聯網醫療,這個看似還在萌芽階段的市場,其實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百億級,甚至有向千億級進軍的趨勢。

2009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僅為2億,以醫療廣告、線上問診和醫療信息搜索為主,屬於行業的一個探索期。

2012年,市場規模升至67.1億元。主要原因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用戶規模擴大以及軟硬體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各類創業企業紛紛湧入,互聯網醫療的認知度開始廣泛形成。

2016年,市場規模達到223億,同比增長41.8%。正是由於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與國家政策的支持,技術的賦能讓數據和服務進一步完善,進一步滿足了患者的需求。

而現在,互聯網醫療行業已經趨向於成熟,產業鏈逐步完善,企業已經從最初的流量爭奪進入到醫療擴張的階段,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00億元。

正是因為如此,「互聯網+醫療」吸引了無數的互聯網企業,其中不乏行業巨頭。

騰訊發布了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這是首款AI食管癌篩查系統,準確率超過90%;在肺結節方面,可以檢測出3毫米及以上的微小結節,檢測準確率超過95%。未來騰訊覓影將與醫學院和醫療結構合作助力更多病種檢測。

馬雲則正在加快研發人工智慧醫生和「虛擬病人」。人工智慧醫生主要作為專業醫生助手發揮作用,而人工智慧「虛擬病人」則可以為醫護人員提供練手的對象,幫助他們提高醫術。

共享經濟甚至將觸手伸向了醫院。在浙江,一家實行醫療資源共享模式的醫院橫空而出,它提供了基礎醫療設備和服務運用信息技術。只要你有技術有品牌,就無需為建醫院的大筆資金髮愁,也無需為人流量發愁。拎包就可以過來行醫。

互聯網的大軍正在向傳統行業一步又一步的邁進,將來,醫療市場不再只是傳統醫院的專屬!更重要的是,看病將會變得更簡單,更高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早餐 的精彩文章:

扔掉蘋果手機,小米、華為、魅族齊出動!
要中興還是要「中芯」?

TAG:財經早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