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四十)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四十)

原標題: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四十)


虛弱的淵田艱難地轉動曲柄,足足用了一分多鐘才將入孔打開,其間因用力過猛幾次險些暈倒。不過他最終還是把入孔開到了可以擠出去的程度。接著他還要把它關好,以確保艦艇的水密性能。在總共開關了10道這樣的艙蓋之後,淵田終於來到了自己的住艙——有時甚至是爬行通過。在氣喘吁吁了好一陣之後,淵田換上軍服艱難地走向了飛行指揮所,他看到飛行長增田中佐正在指揮起飛的準備。看到體壯如牛的淵田病得像喝暈了一樣連站都站不穩,沉著冷靜的源田燒得臉像猴子的某個部位,參謀長草鹿無端感到了一陣發自骨子裡的寒冷。


淵田問身邊的布留川泉海軍大尉,當天的空中偵察是如何安排的。當得知偵察機要與第一波攻擊機群一同起飛時,淵田稍稍感到了不安。在印度洋作戰時,南雲艦隊曾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攻擊機群從航母起飛後,隨後的單相搜索發現了敵軍的水面艦艇。淵田詢問,萬一進攻時偵察機發現了敵軍艦隊,將採取何種應對措施?

一邊的村田少佐接過了話頭:「不要緊隊長,第一攻擊波起飛後,第二攻擊波很快就會就位,可以消滅發現的任何敵軍水面部隊。第二攻擊波由江草少佐的俯衝轟炸機隊、板谷少佐的制空戰鬥機隊和我的魚雷機隊組成。」


聽到這話,淵田頓覺輕鬆了許多。他心裡清楚,由村田、江草和板井三位精英少佐領銜的攻擊機隊,是帝國海軍乃至當時全世界海軍航空兵中最精銳的空中組合,足以應對所有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布留川走到圖板之前,將搜索行動的具體安排一五一十向淵田作了介紹。日軍的搜索就像一把檀香扇,扇面由7個小扇形組成,現在串繩已斷,7個小扇形相互分了家。它的扇骨以機動部隊為中心向外輻射,形成7個獨立的搜索區。其中6架偵察機將向外搜索560公里,左拐飛行110公里後返回母艦。


「赤城」號負責搜索第一扇區,其1架魚雷機將沿180度向正南飛行。「加賀」號的1架魚雷機在第二扇區沿158度飛行。「利根」號負責第三、四扇區,它的兩架零式水上偵察機分別沿123度和100度線搜索。「築摩」號的兩架零式水上偵察機沿77度和54度線飛行,負責第五、第六扇區。「榛名」號的1架九五式水上偵察機負責第七扇面,這架飛機機體較小,只能飛出280公里後作75公里折飛,它將在31度線上飛行,在它飛越的海域發現美軍水面艦艇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這種在三十年代中期發展成型的飛機實際是一款大多用於火炮定位的飛機——校正戰列艦或重巡洋艦的炮彈落點——並非一架真正的偵察機。

事實上是,如此少的偵察機在飛出280公里後就散得很開,無法充分照顧到各自負責的區域。也就是說,搜索區域留有一些未被覆蓋的地方,特別是當美軍艦隊並非與搜索方向相同或相反,而是穿過或斜切入計劃好的搜索扇面時。南雲顯然忽略了兩個事實,一是對中途島空襲比原計劃推遲了一天,二是美國人至少已經發現了田中登陸部隊正在步步逼近,他們已經有了極高的警惕性。


對於這一搜索方案的制定,曾存在南雲、草鹿、源田等幾種版本。身為司令官的南雲制定搜索方案的可能性不大,他的更多精力在於把握全局或部署攻擊。源田已經好幾天未能參與艦隊的具體事務,他是在戰鬥打響之前匆忙從病員艙里跑出來的,制定偵察方案的可能性顯然不存在。首席參謀大石保明顯就是擺設,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搜索方案的制定與他有任何關係。如此方案制定者就只剩下了一個人,那就是以偵察專家自居的參謀長草鹿少將。在日本海軍中,草鹿可以說是偵察方面的權威人士。早在二十年代末加入海軍航空兵時,草鹿就選擇了「論以飛機偵察敵情」的研究課題,他是「多種方式偵察敵情的創始人」。


草鹿這種單相搜索的弊端不言而喻,它將導致第一次漏查的敵情之後無法再次發現。戰後,淵田曾對這種搜索方式大放厥詞,認為草鹿的安排是導致機動部隊兵敗中途島的主要原因。這種對草鹿個人的指責顯然是不成立的。在日本海軍的軍事準則中,對單相搜索有著明文規定。日軍修改準則「規定實施雙相搜索」已經到了1943年5月以後,當然也是吸取了中途島、東索羅門群島、聖克魯斯海戰的經驗教訓後作出修訂的。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日本海軍長期以來形成的重攻擊輕偵察的痼疾。


顧名思義,雙相搜索是指同一扇區在相隔一定時間內安排兩架飛機實施搜索。日軍飛機沒有配備雷達,觀察完全依靠目力,只能在白天才能進行有效搜索。如果在附近海域進行雙相搜索,執行任務的搜索機必須在凌晨2時派出。第一架搜索機在拂曉時到達折飛點返航。也就是說當它向外飛行時,黑暗中飛過的區域是未經搜索的。為了在天亮後儘早發現敵人,第一相搜索出動的時間必須能讓它在天亮時到達搜索半徑的終點。第一架飛機啟航約一小時後派出第二架偵察機,它們幾乎是在晨曦中對同一扇面進行重複搜索。


執行第一相搜索任務的飛行員必須具有豐富的夜航經驗。顯然,南雲有足夠數量受過夜間飛行訓練的飛行員來實施這一任務,但這就需要派出比單相搜索多一倍的飛機,等於變相削弱了航母的攻擊力量,這在日本人眼中是萬萬不能容忍的。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及初期,日本海軍的戰略家們往往醉心於進攻。在他們眼中,偵察從根本上說屬於防禦的範疇,不願在這方面花費太大的精力。他們充其量只願用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用於偵察活動,而將其餘力量留作進攻,這在軍事準則里是有明文規定的。日本海軍在飛行人員訓練和編製方面都過分偏重攻擊,在「海兵」和「海大」的培訓課程中,偵察只作為非正規課程附帶傳授,以後並無專門訓練。在編製上,日本海軍當時也沒有相當規模的偵察飛行分隊。偵察任務往往由戰列艦或巡洋艦上的水上飛機、或者航母攻擊機友情客串。最明顯的例子是襲擊珍珠港時,南雲部隊6艘航母上的轟炸機和魚雷機全部用於進攻,偵察任務是由護航巡洋艦上的水上飛機來承擔的。目前,就是僅派出「赤城」和「加賀」號的兩架魚雷機,南雲和草鹿還覺得心疼呢。換句話說,在日軍軍事準則面前,當時不可能有人制定出比草鹿更高明的方案。

與之相對應的是,美軍的每艘航母都配備有一個專業偵察轟炸機中隊,兼顧搜索和攻擊兩大任務。他們願意拿出三分之一至少四分之一的兵力用於偵察。最明顯的例子就在眼前,與日本人僅僅派出7架偵察機相反,美國人在這天早上派出的偵察機達到了32架。


如果即將開始的戰鬥依然由戰列艦以艦炮或魚雷攻擊的方式來決定勝負,日軍如此做法倒也無妨。但現在是航母艦載機在唱主角兒,通過偵察發現敵人並率先發起攻擊變得至關重要,珊瑚海海戰已經為這一理論做出了最好詮釋。顯然,認為自己在珊瑚海取得全勝的日本人並未清醒認識到這一點。


還有一個在實戰中得來的教訓。在印度洋作戰中,由於日軍派出的搜索機經常迷航,航母不得不打破無線電靜默引導他們返航,這就等於向敵人主動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南雲和草鹿因此對偵察產生了偏見,認為如果不是絕對必要,派出的偵察機越少越好,免得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南雲和草鹿完全可以把搜索機的起飛時間向前提半個小時。但提前就意味著機動部隊離中途島更遠,搜索扇面可能達不到該島。其實更根本的原因在於,日本人自作主張地「規定」美國人不能在中途島附近部署航母艦隊,他們必須要等到自己拿下中途島後才可以姍姍來遲。怪也只能怪尼米茲這貨太不聽話,沒打招呼就讓航母提前跑出來了。他們完全忘記了不久前的一個事實——在珊瑚海,弗萊徹的航空母艦也是提前跑出來的。


即使淵田認為偵察安排稍有不妥,鑒於這貨慣於欺世盜名的卑劣行徑——其以當事人身份憑空捏造的所謂「命運五分鐘」欺騙了世人達半個世紀之久——老酒對他的話也就無端增加了幾分懷疑。源田後來也對偵察方案提出了諸多質疑。但是,很可能他們當時根本就未意識到有什麼不妥。這些說法有為自己開脫的嫌疑,純粹屬於「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的卑劣行徑。

空中搜索的安排和執行實在不能令人滿意。源田認為,「中途島戰敗的首要原因」就是這項「搜索計劃制定得不夠周密」。他說,「這項計劃和當初印度洋海戰以及襲擊珍珠港所採用的計劃毫無二致。但現在回過頭來再看,應當承認它是存在缺陷的,就是在搜索區中留有空白,尤其是當敵部隊橫插或斜穿計劃中的搜索麵時更是如此。這項計劃本來應該制定得更加周密完善、準確細緻一些。」看來這擅長放馬後炮的人也真不少。



(日軍七架偵察機搜索線示意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梅煮酒1970 的精彩文章: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二十七)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十一)

TAG:青梅煮酒1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