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學之書:重壓之下,你也會變得面目全非

心理學之書:重壓之下,你也會變得面目全非

心靈有它自己的地盤。

在那裡,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

—— 約翰·彌爾頓。

人類有滿足本能需要(如性、口渴和飢餓)的衝動,這個主題貫穿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但是,這些需要在滿足過程中肯定會受到挫折。

因為,社會因素可能會阻礙這些需求的滿足。

弗洛伊德認為,和其他動物一樣,人類受到挫折後,會產生攻擊性行為。

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如此,這對人類社會的管理有著重要的啟示。

1939年,以約翰·多拉德為首的一群社會科學家,借鑒心理學和精神分析觀點,出版了《挫折和攻擊》一書。

作者們的結論是,攻擊總是可以追溯到某種形式的挫折,而挫折又會激發包括攻擊在內的一系列反應。

這個結論在當時的社會事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德國的反猶太主義、西班牙內戰、經濟大蕭條、美國南部(以及其他地方)的種族主義,都是由現實生活中的挫折而導致攻擊行為的真實事例。

後來,多拉德修正了他的挫折-攻擊假說。

他認為,挫折會導致憤怒,如果有相應的導火索(如武器),憤怒可能會導致人們的攻擊行為。

大約在同一時間內,格式塔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的學生塔瑪拉·登博通過研究憤怒的動力性特徵,來探索弗洛伊德的挫折-攻擊理論。

登博與被測試者一起參加實驗,但她會阻礙被測試者去完成那些非常容易的任務。

這些情景一開始像是玩笑,但是,當實驗者一直堅稱每個任務都有一個解決方案時,被測試者會感受到挫折,氣氛最終會變得非常緊張。

隨著挫折感的增加,幾乎所有的被測試者都顯示出強烈的憤怒。

登博用生活空間來解釋實驗結果。

也就是說,她認同勒溫的理論,人的行為是所處環境導致的結果。

那麼,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影響行為的個人因素還是環境因素呢?

這個問題在美國社會心理學界爭議已久。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開展的實驗發現,環境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1971年夏天,警察突然逮捕了斯坦福大學的十名學生,給他們戴上手銬,掃描指紋,並將他們單獨關押在不同的房間。

監獄長向大家宣讀了監獄管理條例,並嚴厲警告他們,違反條例將要受到嚴懲,之後便將他們轉交給了警衛。

其實,這些「囚犯」和「警衛」全部是這個實驗的參與者。

該實驗討論的是:環境在塑造人類行為中所發揮的作用。

這所「監獄」是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一個地下室。

這裡沒有窗戶,人們在裡面無法辨別白天,黑夜。

對於囚犯而言,這樣的環境使他們瞬間感到緊張。

此外,警衛禁止他們洗澡,不讓他們正常睡眠,經常向他們嘶吼,挖空心思做出各種不人道行為。

五名犯人由於幾近崩潰而被釋放了。

剩下的其他五人則開始盲目順從警衛們的權威,甚至靠攻擊同伴取悅警衛。

警衛們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時越來越狠毒,他們濫用職權,變得十分兇殘。

津巴多將自己定位為監獄負責人,後來,他承認自己甚至忘記了這是一個實驗,忽略了扮演囚犯的學生所承受的痛苦。

五天後,津巴多叫停了這個研究項目,並且為這個實驗所造成的失控狀況致歉。

2004年,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的虐囚事件被曝光後,津巴多又重新回顧了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價值。

他在《路西法效應》一書中討論了人類行為中個人-環境因素的作用。

他指出,斯坦福監獄實驗和阿布格萊布監獄事件提醒我們,環境在塑造人類行為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普通人如果身處在可怕的環境中,也會做出令人感到不寒而慄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人言習社 的精彩文章:

TAG:老人言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