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俄國人奧登堡盜取的敦煌藝術品

俄國人奧登堡盜取的敦煌藝術品

1914年,奧登堡考察隊,前排左三為奧登堡

文章來源:旃檀精舍

提起俄國人對敦煌的盜掠,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就是奧登堡。我們可以不誇張地說,俄國盜敦煌的絕大部分戰利品都是由他帶隊掠得的。謝爾蓋·費多羅維奇·奧登堡(1863-1934),俄國近現代最著名的東方學家之一,是沙俄漢學家瓦里西耶夫的得意門生,是推動俄國進行中亞考察活動的主要謀劃者、積極推行者和親身實踐者。他畢業於彼得堡大學東方語言系梵文—波斯語專業,研究梵文和佛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897年升任教授,1900年成為俄國科學院副院士,1916年任俄國科學院亞洲博物館館長,1917年任克倫斯基臨時政府的教育部長,曾兩次組隊來中國西北地區考察,第二次的考察地點就是中國甘肅的敦煌石窟。

奧登堡對敦煌的盜掠,是在「俄國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的,堪稱有組織有計劃、科學的、專業的盜掠。「俄國委員會」是沙俄政府在中國西北地區竊取科學情報的先頭部隊,以科學研究為名而行盜掠文物之實。早在1909年6月,奧登堡就曾組織了中國西北考察隊,在喀什、吐魯番、庫車等地挖掘古代遺址,盜掠大量文物,而後又進行研究,發表出一系列考察成果,並因此而獲得俄國考古協會的最高獎賞——大金質獎章。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和不菲收穫,奧登堡更加熱衷於中國西北的「考察」工作。1914年5月,他組建了第二次中國西北考察隊,主要由攝影師兼畫家杜丁、畫家賓肯貝格、礦業工程師兼地形測繪員斯米爾諾夫、民族學家羅姆貝格以及翻譯和輔助人員等成員組成,分工明確,配比合理。這次考察以意欲搜尋對中國西北地區的佛教遺迹進行斷代的可靠依據為借口,出發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力求對敦煌石窟進行一次徹底全面的考察,並以考古報告形式出版。當然,奧登堡的醉翁之意自然還是在對千佛洞稀世珍寶的盜掠上。

1914年,奧登堡率考察隊取道塔城,經新疆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於當年8月20日抵達敦煌莫高窟。我們雖然尚未找到奧登堡與王道士互動的史料記載,但不難想到,經歷了與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的「愉快合作」後,王道士對外國人的「考察」早就應該司空見慣了吧。在敦煌,奧登堡考察隊的工作似乎一直都進行得比較順利。一到千佛洞,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奔赴洞窟參觀。雖然只是粗略的走馬觀花,可他們還是為莫高窟的恢宏氣勢、壁畫的美輪美奐和塑像的精妙絕倫所震撼。經過了三天的實地參觀,結合出發前制定的工作計劃,他們重新制定了總的工作規劃。他們在伯希和對洞窟所作編號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對千佛洞做了頗為詳細的研究記錄,對於塑像、窟檐、頂部、四壁、底部等等,都試圖用數字和字母標明。考察隊不僅對洞窟的壁畫和彩塑進行了攝影、繪畫、復描、測繪、發掘、記錄等工作,還對至今仍關注度不高的莫高窟北區石窟做了考古清理,並繪製了莫高窟南北二區的崖面平面圖,的確可以稱為是對敦煌石窟的首次全面研究。通過一系列的考察研究,他們認為:洞窟的鑿成時間是1500多年以前,壁畫能保存至今是因為敦煌地區氣候乾燥。考察隊的工作一直進行到次年初,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不得不中斷研究、提前返程。

當然,俄國人又怎麼可能入寶山而空手歸呢?1915年1月26日,奧登堡考察隊啟程回國,帶走了在敦煌石窟拍攝的多張照片和測繪的443個洞窟的平剖面圖,復描了幾百張繪畫,記錄了詳細的資料,同時還剝走了一些壁畫,拿走了幾十尊彩塑,帶走了洞窟中清理髮掘出的各類文物以及在當地收購的文物,包括文書經卷、紙絹畫、絲織品等,滿載幾大車而歸。

在對敦煌文物的研究和盜掠方面,有著梵文與佛學學科背景的奧登堡可以說是當時頗具專業精神。他盜掠的敦煌文書數量多達11014件,其中364件是寫本手卷,10650件是殘片,不僅包括考察隊在莫高窟除藏經洞外的其他洞窟中搜盜的遺書,還包括北京政府在運走敦煌文書時遺棄的一些文書殘片和一些因不感興趣而未運走的藏文文獻,以及從王道士手中獲取的漢文、回鶻文寫卷等等,雖然並非全部出自藏經洞,但都是莫高窟保存下來的文物真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他組織拍攝的石窟照片和描繪的平剖面圖,無疑是對20世紀初期敦煌莫高窟的外景與洞窟面貌的最直接、最真實的記錄,具有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在對壁畫的處理上,他也別出心裁,不僅親自選定一份研究名單,安排人進行拍照、臨摹、記錄,還率先想出用整塊切割的方法帶走完整的壁畫16塊、碎片61塊,這要比華爾納的膠布粘剝法更安全、便捷得多,既減少了對壁畫的損害又便於運輸和存放。

奧登堡考察隊此次敦煌考察的戰利品除大量敦煌珍寶外,還包括他們的考察研究資料。由於之後的莫高窟繼續遭受著自然與人為的破壞,因此,奧登堡考察隊的考察資料便成了我們得以一窺當時莫高窟原貌的特殊憑藉,就顯得更為珍貴了。這些珍貴的考察資料主要包括:關於莫高窟的著錄6本(共著錄洞窟177個)、拍攝的黑白圖片約2000張、實測圖與平面圖、壁畫的臨摹圖和線描圖、奧登堡的旅行日記和其他考察人員的筆記2本、杜丁關於敦煌壁畫的筆記等等。回國後,奧登堡將所獲寫卷存入亞洲博物館,即今天的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藝術品、測繪資料、考察日記等則分門別類藏於俄國博物館、民族學博物館等處,後全部收藏於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東方部。目前看來,藏於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的敦煌寫本近20000件,藏於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的敦煌文物珍品主要包括壁畫14幅、彩塑28尊、紙本畫43件、絹畫137件、幡畫66件、織物58件、照片約2000張等等。俄藏敦煌珍品的數量之多、價值之高,與倫敦、巴黎的敦煌文物藏品相比,也毫不遜色。但是多年來,由於奧登堡的工作日記一直秘藏不宣,加上這批文物中的繪畫部分也少有公開,都對我們一窺當初的石窟原貌和釐清當年史實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不過,隨著學術界對敦煌研究的日益關注和國際敦煌學界交流合作的增多,我們能見到的俄藏敦煌文物也愈發多了起來。近年來,上海古籍出版社與俄羅斯相關單位合作,已將俄羅斯所藏的敦煌文獻和敦煌藝術品分別結集出版為《俄藏敦煌文獻》17卷和《俄藏敦煌藝術品》6卷,使我們得以一覽更多的俄藏敦煌文物的原貌。另一方面,有關奧登堡等的日記也在翻譯中,必將成為我們了解當時的敦煌石窟以及奧登堡考察隊在敦煌活動最直觀、最有力的資料。

雕塑品

宋 大迦葉尊者塑像 (莫高窟111窟)

宋 阿難尊者塑像 (莫高窟111窟)

北魏 大迦葉尊者塑像 (莫高窟442窟壁龕)

佛背光 中唐(八世紀末九世紀初)吐蕃窟

供養菩薩頭部側面(中唐 回鶻-吐蕃窟)

供養僧頭部側面(五代 莫高窟103窟)

護法獸 唐(八世紀前半期)(莫高窟321窟)

苦修菩薩頭部 北涼

苦修菩薩頭部 北魏

彌勒佛 北魏

彌勒菩薩 隋唐

菩薩 北周(敦128窟)

菩薩 宋(敦111窟)

菩薩 隋(敦253窟)

菩薩頭部 北魏(敦435窟)

菩薩頭部側面 (隋以前)

菩薩頭部側面 北周(敦296窟)

唐代菩薩頭像

僧 北周(敦128窟)

僧頭部 (隋以前)

壁畫

伎樂天和帳幔

伎樂天、千佛、供養人

睒子經變相圖

伎樂天

佛弟子頭部

觀經變相圖局部

阿彌陀佛凈土變 初唐

天宮伎樂天北魏(敦263窟)

花卉圖案

武士

供養人(五代 十世紀-敦263窟)

捲軸畫

阿彌陀佛和脋侍菩薩(西方三聖)晚唐

東方提頭賴吒天王 晚唐

供養菩薩 (晚唐)

供養天女(盛唐)

供養天女(盛唐)

觀音菩薩 五代

觀無量壽佛經變(晚唐)

觀無量壽佛經變 盛唐

彌勒佛(中唐)

彌勒上生經變 供養菩薩 (盛唐八世紀)

彌勒上生經變 (盛唐八世紀)

彌勒上生經變 大迦葉 (盛唐八世紀)

彌勒上生經變 婆羅門拆毀七寶幢(盛唐八世紀)

彌勒上生經變 武士(盛唐八世紀)

彌勒上生經變(五代)童子全圖

菩薩 (晚唐)

菩薩 (晚唐)

菩薩 (中唐)

菩薩 (中唐)

菩薩 (中唐)

菩薩 (中唐)

菩薩 中唐

菩薩 中唐

菩薩(盛唐)

藥師佛脋侍菩薩(盛唐)

千手千眼千缽文殊師利菩薩

麻布十一面觀音像 五代

菩薩像幡

延命菩薩像幡

菩薩像幡

延命菩薩像幡

觀音菩薩像幡

延命菩薩像幡

菩薩像幡

菩薩像幡

菩薩像幡

菩薩像幡

菩薩像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賢法師 的精彩文章:

大慧宗杲禪師:「士大夫」習禪,聰明太過,定力太少
焉耆國的七格星

TAG:明賢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