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通,一座藏古識古的古鎮3

大通,一座藏古識古的古鎮3

一個地方,如果冠以「古」字,不論是村落、宅院還是街道,那麼它一定是個有久遠歷史、傳奇往事、煙火味道的地方。在安徽銅陵,就有這樣一個藏古識古的古鎮——大通古鎮。

大通古鎮作為銅陵南部城區核心區,坐落在長江與青通河交匯處。大通,古名瀾溪,在唐朝時便設水驛,宋代開寶八年即公元975年設鎮,時間已超千年,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南重鎮,也是一座貨真價實的千年古鎮。

【古·鐘樓】

南屏晚鐘

 回到未來(國語老歌)

蔡琴 

00:00/03:24

在大通長龍山西瓜頂能見到一個邊長約4米,高約20米,有著圓形拱門,呈四方立柱型,用料講究、造型別緻的三層建築,這便是大通古鐘樓。

大通古鐘樓是一個天主教堂鐘樓,始建於1871年,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建成竣工。天主教堂鐘樓原本佔地14畝,共建有鐘樓、教堂、聖母院等11幢建築物,設有診所、學校各1所。經歷一百多年風雨的侵蝕,現在僅存殘缺破敗的遺址與一座鐘樓,與大士閣遙相呼應,讓東、西方文化相互交匯,成為大通古鎮的一大特色人文景觀。

古鐘樓是過去大通鎮上最高的建築,登臨其頂,鵲江兩岸一覽無遺,大通美景盡收眼底。現在古鐘樓已沒有鍾,但並不影響歷史的鐘聲在大通回蕩,也並不妨礙大通人對鐘樓的禮讚。唐代虞世南在《蟬》詩中寫到,「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座聳立於長龍山西瓜頂的鐘樓,便是依附歷史的一隻蟬,在大通的光陰里傳播聲名。

默默傳播聲名的,除了古鐘樓還有古渡口。建鎮已超千年的大通古鎮,曾經粉牆黛瓦的徽式建築鋪滿三條長街和十三條巷道。那些寬敞的店面、紫石鋪就的街道、帶有美人靠的臨江吊腳樓,連同樓上木刻的朵朵蓮花都透著幾分水靈,也昭示著大通因水而興的歷史。

因水而興,首先興盛的便是碼頭渡口。大通有多少碼頭渡口,我說不上,單就到江心洲去的便捷,便可知歷史上的興盛。和悅洲是江心洲,只要不是駕駛大型機動車輛,遊人、住戶乘渡船上下洲都是免費的,渡口也有三四個供大家選擇。

渡口都是有故事的地方。不說彈丸之地的江心洲在鼎盛時期人口高達十萬,不說歷史上各種客棧、作坊、商行、銀樓林立,單就今天洲上的菜農往返陣仗來看,那也透著豪氣。和悅洲是銅陵市重要的無公害蔬菜基地,每天下午二點左右,數百位菜農便從蔬菜基地出發,用扁擔挑著蔬菜,從長江上的三條渡口乘坐渡船,到市場銷售。老渡口、新業態,數百位荷擔的菜農上上下下、來來往往的身影,也已成為古鎮的一道特色景觀。

藏古不富,識古不窮。大通這座古鎮,在新時代的高起點上,正隨著滔滔江水揚帆再啟航。

關於作者

老趙:教師,攝影愛好者,文學愛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趙晾曬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一條船

TAG:老趙晾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