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健脾養胃話粥療

健脾養胃話粥療

健脾養胃話粥療

食粥是我國人民傳統的飲食方法之一。正如清代黃雲鵠在其《粥譜》中對粥的作用所描述的「於養老(粥)最宜:一省費,二味全,三津潤,四利膈,五易消化」,故自古以來,食粥養生防病一直是國人的保健良法。

葯粥治病,傳統悠久

從粥中又演繹出葯粥。葯粥是中國葯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藥粥防治疾病,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漢代名醫張仲景所著《傷寒論》中,就開創了用粳米粥隨同中藥湯劑服用的新風,以增強療效。

葯粥與湯食一樣,具有製作簡便、加減靈活、適應性強、易消化吸收等特點。食用時,可根據不同的癥狀,運用不同的中藥食材,製成相應的食療粥。粥在製作時,注意水應一次加足,一氣煮成,才能達到稠稀均勻、米水交融的特點。

在製作葯粥時,對於可供食用的中藥,如扁豆、山藥、枸杞和大棗等,可直接與粳米同煮成粥。若配方中有不宜直接食用的中藥,則可先將中藥煎取濃汁後去渣,取湯汁,再加入米,煮粥。至於葯粥的口味,可根據各人的喜好和食物的種類,做成或鹹味或甜味。如果葯粥中有百合、紅棗、花生、蓮子之類食物,可在粥中加入少許冰糖,做成甜味口感,以增強粥的補益作用;如果粥中有雞肉、豬肉和魚類等動物性食物,可加入適量的蔥、姜和鹽調味等。

健脾養胃:白茯苓粥

白茯苓粥源於宋代文學家蘇軾的弟弟蘇轍所用,因其療效顯著,後廣為民間傳頌。方中茯苓15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先將茯苓研成粉,粳米洗凈備用。將粳米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成稀薄粥。待粥將成時,調入白茯苓粉,再用小火熬煮約5分鐘即可。本品可健脾補中,利水滲濕、強身健體、防衰抗癌,尤其適合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腹瀉的人群。

三蘇喝茯苓粥

關於茯苓粥,歷史上還有則「三蘇喝茯苓粥」的故事。宋代文學家蘇軾的弟弟蘇轍少時多病,夏則脾不勝食,秋則肺不勝寒,久服藥不愈。一次,他在和朋友交談中得知,練氣功、食茯苓可治此病。於是他按照朋友所說的做了一年,果然痊癒了。此後,他認真研究《神農本草經》等醫學著作,並製作了「茯苓粥」。後把此方告訴其父蘇洵、其兄蘇軾,全家服用。

四時神葯話茯苓

白茯苓粥的健脾作用非同一般。《神農本草經》中已把伏苓列為「上品」藥材。茯苓藥性緩和,功能益心脾,利水濕,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去邪,功效廣泛,不分四季,因此,被譽為「四時神葯」。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雲「茯苓粉粥清上實下」,以茯苓配合粳米煮粥,更具有益氣安中,補益身體的效果。

茯苓的養生保健作用,為歷代養生學家所重視。南朝齊梁時期養生家陶弘景辭官隱退時,梁武帝即令「每月賜給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餌」,可見當時已把茯苓視為延年珍品。中國歷代有將茯苓製作成茯苓餅、茯苓酥、茯苓包子、茯苓餛飩、茯苓糕、茯苓餅乾、茯苓酒、茯苓粥等豐富多彩的營養保健食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技巧知識點滴 的精彩文章:

來扒一扒麵包塌陷到底是什麼原因
藍莓山藥,山藥的別樣做法,真好吃~

TAG:生活技巧知識點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