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朝奇門兵器:明朝最強大,殺倭一絕,清朝實在差,遇敵扔了就跑

七朝奇門兵器:明朝最強大,殺倭一絕,清朝實在差,遇敵扔了就跑

原標題:七朝奇門兵器:明朝最強大,殺倭一絕,清朝實在差,遇敵扔了就跑


今天我們說說中國七朝奇門兵器,也就是西漢、東漢、唐朝、宋朝、元明、明朝、清朝這七個朝代的奇門兵器。


西漢吊人銅矛。西漢時期古滇國奇門兵器,1955—1960年出土於晉寧石寨山。銅矛高30.5厘米,身呈三角形,基部平直,銎稍長。矛身基部折角處,通過兩個穿孔,各吊一銅雕人物。他們雙手背剪,手腕被拴系著,將整個身體懸吊起來。全身赤裸,均為男子。頭頸和長發低垂著,脊背彎曲,雙腿垂馳,為受刑後奄奄一息之狀。從這處兵器出土的數量看,應該不是實戰兵器,可能是一種祭祀禮器,專門用來恐嚇戰俘。在七朝奇門兵器中,這種兵器最嚇人。


東漢鎩。東漢一種奇門兵器,現藏江蘇徐州博物館。它是由鈹演變而來,在鈹的基礎上,莖與刃之間加有兩端上翹呈銳尖狀的鐔。有長柄和短柄,一般25-30CM,鐔寬約10CM,東漢時期較為常見,東漢以後絕跡。這種兵器的刺殺能力很強,又可有效格架兵,猶如加了長柄的劍。在七朝奇門兵器中,這種兵器最彪悍。



唐朝騎兵啄。唐朝一種奇門兵器,源於先秦時期西南地區的啄。其形似現代木工用的鑿和石匠用的鎬,鐵質啄身,銅銎,其上有銷釘孔,銎可裝長柄。這種兵器雖然只有啄和鑿的功能,但殺傷力卻不小。唐朝將其裝備於騎兵,藉助馬力可一擊碎頭。唐朝以後,這種兵器退出戰鬥。在七朝奇門兵器中,這種兵器最兇猛。

宋朝鉤鐮刀。宋朝一種奇門刀,為步兵使用,刀背中部突出一鐮刃,故稱「鉤鐮刀」。刀長三刃,桿長一丈,尾部有鐏。此刀可劈、砍、鉤、割,尤以鉤割最具殺傷力。此刀可謂騎兵的剋星,可下割馬腿,上砍人頭,比鉤鐮槍更厲害。在七朝奇門兵器中,這種兵器最潑辣。


元朝刀矛。元朝一種奇門矛,矛頭是一把細長的柳葉刀,後半部開單刃,有較厚的刀背,這樣就使矛頭變得十分堅固。矛頭前半部開假刃,形成鋒利的刺擊部,這種矛既可劈砍,又可刺擊,橫掃斬首,豎刺穿胸,威力強大。在七朝奇門兵器中,這種兵器最狠毒。


明朝狼筅。戚繼光研製的殺傷利器,《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上·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狼筅在七朝奇門兵器中最為強大,殺倭一絕。


清朝綠營通天鈀。清朝綠營軍使用的一種奇門兵器,屬鎲類。清《皇朝禮器圖式》:「謹按,茅元儀《武備志》:『扒,以木為之,而外施鐵。』本朝定製: 綠營通天鈀,?木為之,通長七尺。中為圭首,長一尺。橫為半規,皆塗銀。兩旁施鐵齒,上下各三,各長一寸四分。柄長六尺,圍四寸六分,髹朱。」這種兵器本來有一定殺傷力,但在綠營軍手中地很差,特別是鎮壓太平軍時,屢戰屢敗,太平軍一衝殺,綠營軍扔鈀就跑。由於綠營軍戰力太差,同治至光緒年間陸續解散。比較起來,七朝奇門兵器,清朝實在差,遇敵扔了就跑,真是沒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敬修報福 的精彩文章:

五朝四大名將:郭子儀、岳飛、戚繼光等共二十人,誰最受崇拜?
千古第一帝:武力全球第一亘古無二,遠邁秦皇漢武,不戰威服世界

TAG:敬修報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