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你的」尾隨者「成了你身邊的」留守兒童

別讓你的」尾隨者「成了你身邊的」留守兒童

最近網路上有句話很流行:「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看你,你卻在低頭玩手機」。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流行,「手機一族」、「低頭族」等等各種稱號,隨之出現。手機,幾乎佔據了人們除了睡覺之外的所有碎片時間。走遍大街小巷,你會看到,餐桌上,人們在看手機;通勤出行期間,地鐵、公交上,人們在看手機;平日工作,動不動也是拉個群,有事群里說,其實大家就坐面對面;甚至,據不完全統計,自從有了智能手機,人們入廁的平均時間,比之前延長了30%,乃至更高(這裡的據不完全統計,其實是據我不完全觀察統計)。

手機,方便了人們碎片化時間利用,帶來溝通便利的同時,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身體被透支。連續幾個小時或熬夜看手機,感覺身體被掏空(呵呵,不是給某寶廣告啊)。眼鏡乾澀,脖子僵硬,腰酸背痛,四肢無力,頭暈目眩。於是乎,朋友圈出現了大量的護眼產品微商朋友,護眼儀、眼貼、手機眼鏡......。

玩手機前

玩手機後

再次,拚命玩手機,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眼神和言語的交流,讓人們變成了活在朋友圈的人。通過朋友圈來秀個人行蹤,尋求各種點贊。出現了「形式上的朋友」,「形式上的夫妻」,同住一屋,各玩各機。

其它的問題,我不想再去過多的披露。今天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生活中一件小事有感而來。

平日早晨,一般都是由我送小孩上學。由於小區所在位置與小孩所讀學校距離較近,步行時間基本在10分鐘左右,所以,我都是步行送小孩上學。在上學的路上,時不時的會發現,大人在前面走,低頭專心的玩手機,而小孩則在10米之外的身後溜達著,東瞅瞅西望望,勝似閑庭信步。乍一看,很難看出他們之間有啥聯繫,我還以為是這麼點的小孩,已經可以獨立上學了呢。

我暫且給這種小孩叫做「家長的尾隨著」,「父母身邊的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特指監護人由於外出打工,無法照看子女,將子女留到老家,由老人照看,這些留守在老家的小孩,媒體上統稱為「留守兒童」。

而細觀我們身邊的好多人,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子女隨著父母進了城,由於無法照看,老人也跟著進了城,來照看孩子。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由於工作壓力等各種原因,無暇顧及家庭和孩子,撫養和教育孩子的事情,一股腦交給了老人,這跟「留守兒童」有啥區別呢,唯一的區別就是住在了監護人的身邊。

其實在上學路上,與孩子的獨處,極少的時間,卻可以極大的增進情感交流。可以講段小故事,可以跟孩子聊聊動畫片,可以背首唐詩,可以聊聊學校的事情......,可以是囑咐孩子在學校多喝水,記得記住老師留的作業;也可以是提醒孩子午飯時候吃飽,課間跟同學打鬧別亂跑......。

下班回來,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在看手機;孩子學習完,看電視的時候,你在看手機;孩子看膩了電視,找你玩的時候,你在看手機,說別煩我;孩子睡覺的時候,你在看手機......

一天忙碌下來,除了下班這點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外,也就早晨上學路上這點時間了。

「放下手機,立地成佛」,「遠離手機危害」,多擠出時間與孩子、家人交流和溝通,別人你身邊的子女成了你身邊的「留守兒童」,請回頭抓住你的「尾隨者」的手,從現在開始聊起吧......

作者後記:

作者公眾號:貓眼視野,筆名cater2001,從業10餘年,標準IT男,碼農。多年IT項目研發與管理經驗。玉兒育兒經驗超5年,立志成為IT屆里最懂育兒的,育兒屆里最會編碼的業餘寫手。歡迎大家關注「貓眼視野」公眾號進行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眼視野 的精彩文章:

TAG:貓眼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