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兩個印章發燒友,其中一人收藏了1800多枚印章

古代兩個印章發燒友,其中一人收藏了1800多枚印章

中國歷史上皇室有兩個最牛的文藝青年,一個是宋朝第八任皇帝趙佶,一個是大清王朝乾隆皇帝。兩人都酷愛書畫,都好收藏,而且兩人因好書畫、好收藏也發展出了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必須要有自己的印章,每次作完書畫或者收藏了名書畫,用印章往書畫上一蓋,就代表「御書」或「朕已閱」,就像留了一個證明一樣,兩人也因此被稱為「印章皇帝」。

趙佶皇帝的印章不多,統攬歷史資料發現他在書畫上留下的印章共有13種,但其中常見的只有7種。這七種印章被稱為「宣和七璽」,小的印章如「宣和」「政和」,只有1厘米寬2厘米長,最大的印章是「內府圖書之印」,但也不過7厘米見方。

乾隆皇帝的印章就要比趙佶的多了多,實屬名副其實的「印章皇帝」,歷史記載他一生製作了1800多枚印章,這就是說他在位60年期間,平均12天就做一個印章。同時與趙佶的印章相比,乾隆皇帝的印章則更霸氣。曾在2010年台灣拍賣的一方印章,邊長達11.7厘米,足足寬於人的手掌,更為甚者是「古稀天子之寶」,邊長13厘米,往古人字畫上一戳,簡直「霸氣」。

這兩位皇帝都擁有不同款的印章,而兩人也愛好在名書畫上題字蓋章,但兩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樣。古名書畫作者愛好在邊緣題字,如果趙佶碰到這種字貼著邊緣寫的,他一點不怕麻煩,而是接著上半寸紙條再鈐印,就是老老實實在原畫後面再接一段紙,然後再用他自創的天下一絕的瘦金體題字,既過了癮,又不傷字帖。但乾隆皇帝就不一樣了,他最喜歡亂題亂蓋亂畫,一碰到喜歡的名書畫,二話不說就拿印章蓋,還每次看都會蓋不同的印章,以至於名書畫上印章「到處都是」。《五牛圖》是我國十大名畫之一,也是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中國畫,可乾隆一拿到手就在上面鈐蓋了八方印;被乾隆糟蹋最慘的是《富春山居圖子明卷》,他一有興緻,就會在上面題上幾句,一共題跋55處,創下了世界紀錄,以至於這幅名畫上無一處留白空隙。

面對趙佶與乾隆的題字印章做法,你怎麼看呢?也許趙佶與乾隆所處的時代不一樣,乾隆時期正是大清王朝繁盛時期,開放包容要比宋朝高得多,相比於趙佶的剋制,乾隆則顯得更為開放與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位大將差點殺死唐高祖,晚年信道吃素拒絕取公主為妻
三國演義里姜維錯用一人給蜀國帶來了滅頂之災,歷史真相又如何?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