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藍色起源」火箭試飛成功 傳統發射市場或將顛覆

「藍色起源」火箭試飛成功 傳統發射市場或將顛覆

美國當地時間4月29日,亞馬遜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太空公司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再次成功發射並回收了「新謝潑德(New Shepard)」亞軌道飛行器。

首次試飛,載人目標又進一步

亞馬遜首席執行官通過Twitter發布消息稱,他私人持有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計劃在美國當地時間周日(4月29日)發射「新謝潑德-3號」火箭,並稱此次發射將進行直播。

據了解,此次發射是「新謝潑德號」系列火箭的第八次發射。2017年12月12日,藍色起源公司對「新謝潑德號」火箭進行了第七次發射。在「新謝潑德-3號」火箭成功發射後,藍色起源便宣布,將在2018年晚些時候進行載人發射。在當天的發射中,藍色起源同樣將Crew Capsule發射到太空中,根據國際公認的標準,距離地球表面以上62英里(約100公里)即被視為太空空間,載人太空艙將在火箭助推引擎熄火後,脫離火箭主體,最後在降落傘的緩衝下返回地面。

「新謝潑德」火箭的名字來源於美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阿蘭?謝潑德。在第七次發射中,「新謝潑德」的推進器在座艙分離前達到了61英里的飛行高度,隨後主發動機以每小時7英里的速度緩緩落在了一塊混凝土基座上。與主推進器分離後,座艙會以三倍音速在太空飛行數分鐘,這時乘客就能抓緊時間體驗失重並觀賞太空勝景,隨后座艙會自由落體返回地球。在落地前,座艙會釋放三個巨大的降落傘。同時在最後時刻火箭還會反推來為其減速,並以每小時1英里的速度落地。

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次成功發射進一步奠定了藍色起源最快在今年底實現真正將人類送上太空進行遊覽的計劃。而Crew Capsule 2.0的誕生就是為了讓乘客在地球邊緣體驗失重的感覺,而這種體驗不再是富豪們的專屬。貝索斯在個人Twitter上興奮地發文稱:「最高點達到了35.1萬英尺(107公里),這是我們運行目標所需的高度。又進了一步。」此次火箭又攜帶了名為「天行者」(Mannequin Skywalker)的假人,並配置了感測器等設施。

據藍色起源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正在開發的載人航天艙有530立方英尺(約合15立方米),可以容納6個人。藍色起源稱:「這個太空艙足夠大,可以自由飄浮,也可以在失重情況下翻筋斗。」

藍色起源希望利用這個將火箭與運輸倉合二為一的設計將乘客運送到近地軌道空間,並開展科學實驗,最終返回地面。火箭和運輸倉均可重複使用。

從去年12月的那次發射起,藍色起源就開始啟用全新的New Shepard第三代火箭。第一代火箭在2015年4月的那次發射時回收著陸失敗。第二代火箭在進行了5次成功發射後目前已經退役。

周日的測試飛行是藍色起源公司將人類送入亞軌道空間的一次新嘗試。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第34屆的太空研討會上,藍色起源首席執行官鮑勃·史密斯(Bob Smith)在回答CNBC記者摩根·布倫南(Morgan Brennan)的採訪時表示,希望今年能夠完成將太空遊客送到太空邊緣的任務。史密斯還強調說:「無論我們是在討論逐步發展還是實際行動,我們一直希望確保我們每一次都能實現目標。我們將在準備好的時候出發,我們想要確保我們的乘客絕對安全。」

世界首富的「太空夢想」

根據《福布斯》的資料顯示,傑夫·貝佐斯個人財富達到1310億美元,他對如何使用其巨額財富有著清晰的規劃:進軍太空旅遊產業。可以說,藍色起源正是貝索斯個人太空夢想的具體產物。

藍色起源公司成立於2000年,當時亞馬遜剛剛上市兩年,藍色起源完全由貝索斯個人注資。藍色起源的公司口號是拉丁語「Gradatim Ferociter」,意為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又像野獸般兇猛無情,或許這正是從事太空探索事業所需要的精神。

貝佐斯在接受Axel Springer CEO馬賽厄斯·多普夫納(Mathias D?pfner)採訪時說:「我認為,利用這些財富的唯一途徑是開發太空旅遊業。太空旅遊業將是這筆財富的主要用途。」

貝索斯還表示,「我看中這份工作是因為我相信,如果人類不探索太空,就會陷入文明的停滯狀態,對我來說這實在是太讓人泄氣了。人類需要文明的增長和改變,而星際旅行對文明的延續必不可少。」此外,貝索斯還預言,現有污染嚴重的重工業會遷移到其他星球,而地球主要負責為人類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輕工業會繼續保留。他還指出,獻身太空探索的信念也是逐年增強的。

貝索斯從小就是《星際迷航》原始版的粉絲,並在《星際迷航 3》中扮演了一個外星人,沒有人能看出他是誰,也沒有提到任何亞馬遜相關信息,他只是在Twitter上表達了一下自己的開心。為了圓自己的航天夢,貝佐斯表示,在旗下太空公司藍色起源的工作「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他說,「藍色起源需要巨額資金,目前,我每年出售價值約10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為藍色起源提供資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計劃繼續這樣做。」他將藍色起源看作是一個長達上百年的長期項目。貝索斯表示,在自己5歲時,就對太空探索非常感興趣,開始在這一領域進行學習和思考。他意識到,如果不進行太空探索,人類將由於能源資源的匱乏而陷入文明的停滯。

但貝索斯的太空夢想並非太空殖民。據英國《衛報》近日刊文介紹,早在1982年,年僅18歲的貝索斯在獲得一項科學獎後接受《邁阿密先驅報》採訪時表示,他想要「在空間軌道上建造能容納200至300萬人的空間酒店、空間主題公園」,這麼做是「為了維護地球環境」。

貝索斯說,太陽系能夠輕易提供1萬億人類的能源需求。他相信,隨著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最終人類可以將所有重工業搬離地球,放到其他星球去,而地球僅保留人類居住和輕工業。他表示:「總體想法是保護地球,目標是疏解人群。地球將成為公園。」

他堅信,根據許多太空探索機器人發回的其他星球的狀況數據,地球才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目前,藍色起源的短期目標是太空旅行。貝索斯表示,藍色起源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超過10年的研究,正在建造一支巨大的軌道航天器,這一航天器的研發也已經進行了5年,並將在2020年首次試飛。

他提出,實現太空旅行的關鍵是火箭的可回收性,這是作為未來實用性的長期考量。貝索斯前一段時間曾表示,自己每年通過出售亞馬遜股票,向藍色起源注資10億美元。貝索斯目前的個人財富已經超過13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為亞馬遜股票形式。

藍色起源目前已經開始宣傳其「太空旅行」計劃,在其官網上,藍色起源簡要介紹了普通人如何登上其火箭,在距離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上的太空進行遊覽的過程。該過程包括在發射兩天前到達位於得克薩斯州西部的發射場,一天前進行針對性訓練,包括安全須知、艙內活動模擬、通訊、在失重環境下的操作等。

科技巨頭們的太空載人大戰

同樣是作為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所做的一切始終要面對它的競爭者之一——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建立的SpaceX。近年來,不少商業太空公司湧現,尤其是太空載人飛行領域備受重視。但是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SpaceX已經發射了20枚可供重新使用的獵鷹9號火箭,獵鷹9號已經執行了50次發射任務了,並且在今年2月7日,SpaceX的重型獵鷹火箭更是帶上了馬斯克本人的櫻桃紅色特斯拉跑車,幾乎成為了全球矚目的宇宙探索事件。SpaceX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格溫·肖特維爾(Gwynne Shotwell)在近日的一次TED演講中稱,未來十年內,SpaceX的火箭將會把人類帶入火星。此外,公司還將推出一種客運火箭,這種火箭能夠在30分鐘內將人類帶到世界各地,成本與飛機商務艙相當或略低。

讓Space X名聲大噪的火箭回收技術,實際上早在其成功之前,藍色起源便已經做到了。2015年11月,在藍色起源的火箭實現成功發射並回收的當天,貝索斯的Twitter賬號在凌晨3點14分發出了一條消息,宣告試驗成功。一個小時後,凌晨4點半,同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火箭發射回收試驗的SpaceX公司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便用自己的Twitter賬號向貝索斯表示祝賀。

但僅過了不到一分鐘,馬斯克又發了一條補充說明的推文,一針見血地指出,藍色起源的火箭只是飛到離地100公里左右的近地空間,而SpaceX可以飛躍到更高的距離地球3.5萬公里的軌道空間。

馬斯克的言下之意十分明顯:我的火箭比你的更大,飛得更遠,動力更強。

隨後,貝索斯也不甘示弱,回復說,「火箭回收著陸最難的部分在於最後觸地部分。」言下之意是,我的火箭起碼穩穩地站住了,而你的最後卻倒下了。

但在藍色起源的火箭發射回收試驗成功後僅一個月,馬斯克的SpaceX的火箭也順利完成了同樣的事情:成功發射並實現垂直下落回收。

目前,兩家公司所掌握的火箭回收技術基本已經成熟,成功率已經非常高。但他們的側重點則各有不同。在目前載重量最大的Falcon火箭於今年2月份成功發射後,Space X基本確立了在大型航天運載能力上的地位,而藍色起源則更側重於私人太空旅行的商業化。

這兩家公司同時都接手了許多來自美國政府部門的衛星發射任務。同時,兩家公司都與美國宇航局達成了多項共同研發項目的合作。早在2009年,藍色起源便獲得了來自美國宇航局的370萬美元用於「商用載人發展」計劃的資金。2011年,該公司又獲得了來自美國宇航局2200萬美元的研發資金。

除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外,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和波音等科技巨頭公司都很重視太空領域,尤其是太空載人技術的發展。

美國波音公司目前也正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緊密合作,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Megarocket」預計將於明年進行一次無人任務的處女航,2023年通過「獵戶座任務」將宇航員送入太空。

波音公司CEO丹尼斯·穆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說,「我也非常希望能在下一個十年之內做到把人們送上火星,第一個到達火星的人將會乘坐一架波音火箭。」他還打趣說,可能會考慮把特斯拉汽車帶回地球。

法意合資的泰雷茲·阿萊尼亞航天公司CEO讓-洛克·加勒(Jean-Loic Galle)宣布與西雅圖一家新航天公司合資,步入航天領域。

或顛覆傳統發射市場

隨著藍色起源和SpaceX等私人公司的湧現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也給火箭發射市場這一特殊領域帶來的新的挑戰。

在2013年前,火箭發射市場主要是由Arianespace和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壟斷,前者是由歐洲航天局發展而來,後者是由俄羅斯航空中心控股。

更早的80年代之前,衛星發射主要由美國、蘇聯和其他國家的航空機構所進行,火箭發射領域在過去幾十年中,由政府主導逐漸向私人公司化運作過度。

目前,SpaceX的獵鷹-9火箭每次發射價格約6200萬美元,成本較低,使得歐美主流火箭發射商紛紛降低發射成本。歐洲阿里安-5火箭供較小型衛星(3500kg以下)使用的整流罩下部位置費用為9000萬美元。歐洲目標是將阿里安-6(雙助推)和(四助推)的發射成本分別控制在7500萬歐和9000萬歐元(約1億美元)。美國宇宙神-5的價格在2015年執行天鵝座貨運飛船發射任務時從1.5億美元已降至近1億美元。此外,仍在研製中的商業火箭未來均將大幅降低發射成本,參與商業競爭。

發射費用中,若不考慮測控成本、人力成本、基礎設施成本等,火箭推進劑成本佔比很低,火箭整體硬體是最主要的成本。根據ULA發布的一般二級火箭成本結構分析數據,火箭一級中推進劑佔比僅為0.7%,其他部分均為火箭硬體設備成本,其中發動機成本佔比最大,達54.3%。在火箭二級中,推進劑佔比也僅為0.2%。

發展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是降低發射成本的最佳出路。如果能夠回收火箭,經過簡單維修後重複使用,則可減少一次性使用後拋棄昂貴箭體、發動機及電氣設備造成的浪費,通過多次使用分攤費用來極大降低發射成本。據SpaceX發布的數據,如果回收並低成本重複使用獵鷹-9的第一級,可降低發射成本80%,如果第一級和第二級都能回收並低成本使用,則可降低發射成本99%。

在Space X和藍色起源的火箭回收技術成熟之前,近地軌道的火箭發射成本約為5650萬美元,但Space X不久前的獵鷹重型火箭的成功發射和回收,讓成本控制在500至700萬美元成為可能。馬斯克曾表示,他認為未來實現運載每公斤1100美元的成本是可實現的。根據獵鷹重型火箭的設計載重量22.8噸計算,未來成本可能進一步下降至250萬美元左右。

由於巨大的價格優勢,近年來,私人火箭公司贏得了許多火箭發射的項目,例如在2014年中,全球20個商業發射項目,有9個被Space X所包攬。近日,美國宇航局取消了月球表面探索計劃,很大程度上受到預算的限制,因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太空項目,成本控制將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謝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SpaceX公司在助推器回收技術領域又取得重大突破,未來可重複使用技術若能投入應用,航天發射成本有望成數量級下降,可能引發相關產業變革。Space X還將打破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的競爭格局。2013年以來,Space X公司已承擔10次國際商業發射任務,2014年簽訂國際商業發射合同佔比45%。截至目前有32個待發射國際商業發射訂單,打破由國際發射服務公司、歐洲阿里安航天公司長期壟斷的市場格局。迫使歐空局研製低成本「阿里安」-6,通過提升航天企業自主權等方式,擬將「一箭雙星」單次發射價格從1.9~2.2億美元降至0.9億美元;日本啟動替代現役H-2A的H-3火箭研製計劃,擬將單次發射價格從120億日元降至50億日元;美國聯合發射聯盟提出「火神」運載火箭計劃,目標是將單次發射成本控制在1億美元以下,比運載能力相當的「宇宙神」-5基本型降低1/3。

儘管在成本控制方面有著巨大優勢,但是和傳統火箭發射機構相比,Space X等新興的火箭發射公司的劣勢在於缺乏成功經驗。與之相比,Arianespace已經成功發射87次,僅出現4次失敗,其中最近的一次失敗還要追溯到2002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業觀察報官微 的精彩文章:

支付市場「洗牌」進入倒計時
沃爾瑪贏了!它是如何戰勝亞馬遜搶佔印度市場?

TAG:企業觀察報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