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清照,你是詩篇,遺落千年

李清照,你是詩篇,遺落千年

。。序言。。

說起李清照,世人想到的便是一位千古才女。

她敢以女子之身,端立於眾文人之間,本是溫婉至極的女子,卻又不失豪氣。

李清照存留於世的詩詞並不多,但人們從未忘記她筆下的風華。

婉約詞宗,驚才絕艷,自辟途徑,提出「別是一家」之說,落筆之處,盡顯大家風範。

於是,走進詩詞的世界,與這婉約的女子不期而遇。

降落人間的天使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

李清照出生於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

李清照抓周那天,按照習俗進行抓周,

李清照若有所思後,抓起了毛筆。

將她面前的物件調換了位置,

李清照仍舊抓起了毛筆。

沒想到,這看似隨意的選擇,

卻成了人生的伏筆。

十幾歲的李清照,

已是娉婷女子。

些許任性,些許洒脫,些許倔強,

還有隱約可見的詩人氣質。

對詩詞歌賦、經史文集、筆記雜錄、逸聞逸事都有濃厚的興趣。

李清照好酒,而且不只是小酌。

在這位才女的作品中,

我們最眼熟的詞語就是沉醉、殘酒、病酒、淡酒、把酒、酒醒等。

在李清照流傳於世的詩詞中,

半數與飲酒有關。

李清照的生命中,

從未停止飲酒。

少女時飲酒,婚後仍飲酒,

後來孤家寡人的時候更是喜歡飲酒。

儘管如此,人們印象中的她,

仍是清雅感傷的。

醉也好,醒也好,不變的是才女的風姿。

李清照還曾宣稱自己天性喜歡博戲。

其實也就是賭博,只不過,

她將其稱為深閨雅戲。

雖然好酒和好賭讓人們對她頗為詬病,

但是李清照自己,卻總是樂此不疲。

雖為女子,但她活得豪放磊落,

喜歡就是喜歡,從不畏畏縮縮。

何況,那不過是荒度流光的消遣。

回到文字的世界,

她仍是那個才氣縱橫的詞人。

△李清照飲酒圖△

詩酒趁年華

元符元年(1098)冬天。

在京城為官的李格非讓王氏帶著李清照及弟弟趕赴京城。

李清照喜不自勝,身在汴京,滿眼的繁華,

過往的行人,牽著說不盡的故事。

那日,李清照走到了市井之中,冬天的汴京,

臨近年末,街市上人來人往,並不顯得冷清。

王氏要了三幅門神,弟弟不懂,

李清照便向他解釋門神圖畫上的典故,

周圍的人見這位少女博學,紛紛用讚賞的目光看著她。

回到家裡,王氏將日間街市上的事情告訴李格非,

李格非畢竟不是庸俗之人,

聽了這些,非但不擔憂,反而很開心。

「四月八日佛生日」,

這天,李格非帶著全家人遊覽了相國寺。

偶然,兩個年輕人出現在他們面前。

他們對李格非打躬作揖,神態很是謙遜。

原來是李格非前幾年在太學時的學生趙思誠和他的弟弟趙明誠。

雙方互相問候以後,

便各自走開了。

沒想到,這樣尋常的邂逅,

卻是故事的開始。

不經意間,李清照遇到了那個男子,

只是匆匆瞥見,已是難以忘懷。

某天,憶起溪亭日暮的往事,落筆成風,

便有了那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流暢的思緒,靈動的筆意,清新的風格,

讓這首小令成了千古佳作。

緊接著,李清照又寫了那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仍是清淡素雅中滿是輕靈,

很快就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

因為這兩首詞,李清照的才名不脛而走。

李清照忍不住又要填詞: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這首不落窠臼的詞,

引得無數人為之驚嘆叫好。

總之,李清照才女之名日盛,

就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

也曾在前輩面前誇獎她:「詩情如夜鵲,三繞不得安。」

幾分放肆,幾分輕狂,

卻掩不住縱橫的才學。

△李清照《如夢令》△

錦瑟年華與誰渡

十七歲的李清照,

在文壇聲名鵲起。

文人們喜歡讀她的詞,

喜歡她婉約中的豪氣。

這些人里,就有太學生趙明誠。

這年,京城大旱,

有道士提議採用古法求雨的方式,以解燃眉之急。

舉行求雨儀式的日子,

李格非帶著李清照姐弟來到大佛寺。

求雨儀式並無特別之處,

李清照有些意興索然。

準備離開的時候,

只見一群太學生在不遠處談笑風生。

然後趙明誠走了出來,

走到李格非面前,施禮問好。

幾句噓寒問暖後,

李格非向趙明誠引見了李清照姐弟。

於是,李清照與趙明誠,算是正式見面了。

剎那四目相對,彷彿已是千年。

在相國寺,雖然見過卻只是匆忙地掠過,

如驚鴻般,未曾看清彼此。

這次,他們仔細打量了對方,滿心的歡喜。

趙明誠字德甫,比李清照年長三歲,

是山東密州諸城人,出身於官宦之家。

他博覽群書,喜愛詩文,

尤其酷愛尋訪收集金石書畫。

為人謙和沉穩,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雅的文化趣味。

也只有這樣才華出眾的男子,

才能讓傲然的李清照春心萌動。

李清照與趙明誠,相互傾慕對方的才華

有著共同的感情基礎,可謂是志同道合,兩情相悅。

李清照與趙明誠,初見歡喜,再見依然。

這個春天,她總是這樣,

幾分慵懶,幾分感傷,只因心裡住了個人。

某天上午,天朗氣清。

趙明誠登門拜訪。

李清照既喜又驚,然後落筆成詞,

有了那首《點絳唇》 :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實在是描寫待字少女神態的傳神之作。

嬌羞與率真,矜持與洒脫,盡在寥寥數筆之中。

△李清照《點絳唇》△

人間有味是清歡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李清照與趙明誠結為夫妻。

婚後,二人可謂是「賭書消得潑茶香」,

生活幸福美滿。

正值重陽佳節,

丈夫趙明誠出門求學,很久未歸。

李清照非常想念他,

於是寫了一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收到此詩,很不服氣,

於是連夜寫下五十首詩詞。

把李清照的詞寫下來混雜在自己的詩詞里,

讓朋友陸德夫看。

陸德夫仔細看了看說:「這裡面,只有三句最妙。」

趙明誠急著問:「哪三句?」

陸德夫朗誦道:「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世事飄搖不定,歲月深不見底。

李清照大概也不會想到,

這樣如詩如畫的生活僅僅持續了一年多,就遇到了風雨。

她有些措手不及,卻也只能黯然面對。

公元1104年,

北宋朝廷因為黨爭,

李清照的父親被排擠出朝廷,舉家上下發還原籍。

不久,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被權相蔡京誣陷,

罷職後抑鬱病死。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榮華生活,一夜跌倒谷底。

青州十年,儘管二人生活過得十分落魄,

但李清照仍舊怡然自得。

李清照自比易安居士,她崇敬陶淵明的瀟洒閑適,

她在風景中寄託自己的傲世情懷,

看著自己的小房間也覺得很舒適安心。

李清照將自己的小屋取名「歸來堂」,

就在這一隅小屋中,她和丈夫相互扶持,

節衣縮食,搜索金石古籍,

雖失去了昔日京城的優裕生活,

卻得到了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李清照△

清官歲月兩相知

宣和五年(1123)

趙明誠調任淄州太守,

趙明誠就帶著李清照上任,

在淄州體會著簡單的幸福。

外面的世界,卻已是烽火連城,

整個大宋江山搖搖晃晃。

靖康二年(1127)三月

趙明誠的母親在江寧(今南京)病故,

按照禮法,趙明誠必須立刻停職南下奔喪。

不過,這樣的多事之秋,

兩人必須做長遠的打算。

回到青州後,經過仔細盤算,

夫妻兩人決定以最快的速度,

整理清點文物,選出最有價值的,由趙明誠運往江寧。

李清照則繼續留在青州,

保護和整理剩餘物件。

建炎元年(1127)秋

金軍再次進攻山東、山西、陝西等地。

這年十二月,青州發生以王定為首的兵變。

叛軍縱火,李清照和趙明誠收藏的文物古籍,

幾乎全部被燒成了灰燼。

面對戰火,李清照拚命搶出少量珍惜字畫,

包括蔡襄所書的《趙氏神妙帖》。

她便帶著搶出的字畫,踏上了去往江寧的路。

亂世之中,隨身攜帶的字畫大多被搶走,

只有那幅《趙氏神妙帖》幸運地保住了。

建炎二年春天,夫妻重逢,恍如隔世。

趙明誠告訴她,數月之後,

自己被任命為江寧太守。

建炎三年(1129)三月

王亦在江州城內起兵作亂,

趙明誠縋城宵遁被罷免了江州太守之職,調任湖州。

數月,李清照與趙明誠路過西楚霸王項羽廟。

李清照寫下了這首《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想起當日之事,

趙明誠也很羞愧,數日鬱鬱寡歡。

倒是李清照比他豁達。

事已至此,不屑也好,嘲諷也罷,

都無用處,他們決定遠離紛擾,退隱林泉。

△李清照《夏日絕句》△

風雨亂世自飄搖

建炎三年(1129)春。

李清照與趙明誠雇了船,

裝上所有古籍文物,決定到江西贛江之濱隱居。

沒想到,趙明誠突然接到了聖旨,被任命為湖州太守。

原來,隱於山水,不問世事,已經成了奢望。

因為攜帶的東西太多,趙明誠獨自前去建康,

李清照則留在池陽照管文物。

六月,他們在池陽作別。

烈日下,李清照問趙明誠,

假如發生什麼不測,她該如何處置。

趙明誠告訴她,若是那樣,別人如何,她便如何。

不過,宗器必須親自攜帶,人在物在。

七月底,李清照忽然接到趙明誠的來信。

趙明誠在信中說,他得了瘧疾,

希望李清照儘快趕到建康城。

看完信,心急如焚的李清照決定立即出發。

建康城裡,她見到了趙明誠。

可是,此時的趙明誠已病入膏肓。

李清照從未見他如此憔悴,

只是瞬間,已是淚如雨下。

建炎三年八月十八日,趙明誠在彌留之際。

使出最後的力氣,向窗前的書桌上指了指,

李清照看到了,那是《金石錄》的未定稿。

她馬上明白了,趙明誠是要囑咐她,

將這部書稿整理完善,儘早付梓問世。

趙明誠的結局,如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所寫

「八月十八,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

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大病了一場。

即便如此,孤苦伶仃的她,

還必須思考該何去何從。

建炎三年八月,病情好轉後,

李清照立即乘船到了池陽。

那裡有不少文物,都是趙明誠畢生的心血。

經過深思熟慮,李清照決定,將這些文物運往洪州。

洪州遠離戰火,所以她將池陽的大部分書籍和金石碑刻,

護送到洪州交給趙明誠的妹夫李擢。

李清照以為,李擢握有兵權,定能保全這些文物。

沒想到,這年十二月,金軍攻陷了洪州。

數以萬計的金石圖書,盡數毀於戰火。

建炎三年冬,李清照帶著巋然獨存的文物離開了池陽,

她將攜帶的大部分文物,寄存在了剡州。

不久後這裡發生了叛亂,這些文物消失得無影無蹤

碩果僅存的文物,又失去了大半。

第二年(1131)年

紹興元年初,李清照抵達紹興。

她在這裡租房住了下來,

很快就見到了弟弟。

李清照把僅剩的文物字畫藏在自己的床底下,唯恐再丟失。

沒想到外出時候,牆壁被人挖開了洞,

她視如生命的舊物又被偷走了大半。

當年節衣縮食的文物,已經所剩無幾。

關於趙明誠叛國的流言已沒了聲響,

追獻也就失去了意義。

文物被盜後,李清照既心痛又氣憤,不幾日又病倒了。

△金石錄後續△

安得情懷似故人

紹興二年(1132)初,在弟弟的安排下,

李清照也抵達杭州,暫時結束了漂泊。

不久以後,張汝舟走入了她的世界。

開始,張汝舟帶著兩幅吳道子的畫造訪,讓李清照幫著品鑒。

後來,隔三差五就去李清照的住處,噓寒問暖,頗為貼心。

漸漸地,李清照的心情舒暢了許多。

她甚至覺得這個人可以給她溫暖和依靠。

終於在兵荒馬亂的歲月里,李清照與張汝舟完婚了。

很快張汝舟的真面目就顯現出來,

他所圖的只是李清照手中的那些文物。

圖謀未能如願,張汝舟的本性就徹底暴露出來了。

他對李清照惡言相向,甚至拳腳相加。

三個月後,她主動揭發張汝舟謊報參加科舉的次數謀取官職,

並與他提出了離婚。

幸運地是,李清照當時並沒有受兩年的牢獄之苦,

在朋友的幫助下,她關押了九天就釋放回家了。

張汝舟被流放,與她再無瓜葛。

李清照重振精神,回到孤身一人的生活,

開始作詞和整理丈夫趙明誠未完成的著作。

1140年,經李清照整理並作後序的《金石錄》,

一部考古學大作,傳流至今。

李清照晚年生活是比較困窘的,無

論如何僅存的那些文物,她是捨不得賣的。

這些物件,於李清照而言,皆是暖心之物,留著它們,

那場靜美的愛情就沒結束。

紹興二十五年(1155)

那個秋天,李清照離開了人世,些許凄涼,些許不舍。

西風蕭瑟,黃葉滿地。她驀然轉身,去得了無痕。

命運曾賦予她夏花般絢爛的幸福,

也曾給她秋葉般凋零的凄苦。如四季輪迴,

轉瞬間幸福層層剝落。

然而,不論滄海桑田,都無法掩埋她的風流,

穿過千年的歲月,說著歲月窈窕,經過風雨飄零,仍能與時光對飲。

你是詩篇,遺落了千年。

每一個人

都有一個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莫拾 的精彩文章:

愛過,卻不遺憾最後錯過

TAG:莫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