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推出 9 個月後,Google在AR 上有了讓人意外的新嘗試

推出 9 個月後,Google在AR 上有了讓人意外的新嘗試

對很多科技迷來說,增強現實(Augmented Rality)的概念並不陌生,在遊戲領域的風靡(比如《Pokémon GO》)也讓很多人對它有了一些簡單印象,但你真的了解 AR 嗎?換句話說,AR 到底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就在這兩天的 Google I/O 上,一些藉助聲音、圖像和空間交互的新的 AR 實驗項目,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 AR,它們的出現正在顛覆你過去對於 AR 的理解,經過和現實世界的深度融合,AR 帶給我們的,或許是你未曾想像過的無限可能。


與現實深度

在今年的 Google I/O Keynote 環節,兩小時的演講中關於 AR 部分幾乎沒有太多介紹,我們只在 Google Maps、Google Lens 這樣的應用中,見到了 AR 目前在實際應用中的新嘗試,但這並不意味著 AR 已經失去熱度。

極客公園在前方有機會參與了題為「Exploring AR interaction」的演講環節,這是本次 I/O 上關於 AR 主題的重要演講,儘管需要提前註冊名額有限,但仍聚集了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和媒體,而來自 Google AR 項目團隊的三位負責人 Chris Kelley、Elly Nattinger、Luca Prasso 分享了 Google 目前在嘗試的三種全新的 AR 打開方式,並試圖告訴我們 AR 還有哪些尚待挖掘的寶藏:

AR 在一般人理解中也許只是錦上添花的交互,但下面三種新的打開方式(目前尚在原型階段),則展示了其更大可能:

第一種,被稱為 Context-Driven Superpowers,中文理解是環境驅動的力量,聽起來不知所云?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個簡單的展示。

在你面前有一台咖啡機,對於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這或許是驚喜的禮物,但複雜的操作可能會讓第一次接觸的人手足無措。如果這時候打開相機,查看不同部位展現出對應的操作,那麼對於任何初學者來說都能很快速掌握操作技巧,AR 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對現實更好的理解。

怎麼理解環境驅動的力量呢?因為你只有在要用咖啡機且不會操作時,才會需要有更好的工具幫助你,而恰到好處的在不同部位的增加 AR 說明正好滿足了你的需要,於是在這一環境下,AR 驅動的是一件有用的事情。換句話說,因為 AR 的這一功能,即便這台機器被別人拿走使用,也會帶來同樣的效果。

更進一步的想法在於,如果你的手機和其他人的手機之間不僅可以打電話、發簡訊,還能通過現實空間進行交互,那麼新的交互方式將改變你對交流的認知。以這個隔空「擊瓶子」為例,三個人打開同一個遊戲,通過空間位置的不同,可以完成類似現實世界的「擊瓶子」遊戲,非常神奇。

第二種,被稱為 Shared Augmentations,即分享下的增強現實。分享是伴隨互聯網而產生的更進一步的行為,人與人之間需要分享。在 AR 的進化中,分享同樣重要,不過這一次,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分享,也包括空間的分享。

在兒童教學過程中,AR 的加入不但可以讓孩子們更好了解一些知識,也能讓在同一空間下大家有相同的體驗,於是就有共同話題可以了解。更進一步的,比如這個大家協力推動 AR 世界小帆船,在用手機看到的基礎上,大家可以協同起來,共同完成一些事情。

這種空間分享不再只是單純被動的體驗,而是主動參與,帶來協作和變化的 AR 體驗。很顯然,這不僅是對於遊戲,更會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幫助,設想醫生在研究過程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更進一步交流,共同討論問題,效率也會進一步提高。

第三種被稱為 Expressive Input,指的是表現形式上的多樣化。很多人顯然因為 AR 遊戲的一些成功嘗試而把它單純理解為視覺交互變革,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聲音也可以和圖像一樣具有增強現實的能力。

比如我們為虛擬空間設定不同位置的不同聲音,當你走到特定位置上就會有特定的聲音,你不再需要用眼鏡去觀察,而只需要「聽聲辯位」  就能做到這種和虛擬空間的新的交互。

Bose AR 眼鏡,嘗試用聲音來和現實結合

這種新的交互方式其實不是第一次被提出,今年 3 月我們和大家介紹的由 Bose 研發的智能眼鏡 Bose AR就採用了這種方式,它的實際應用場景也有很大想像空間,比如當你走到某地,會根據定位聽到自己面前的餐館好不好吃,或者在走到某個標誌性建築附近時,聲音會自動打開,並為你講解這一景點的相關內容。

上面這三種新的 AR 展示方式和傳統觀念中的 AR 相比,顯得有些特別,但其實更進一步的,AR 的很多可能都在等待我們去發掘,實際上,從行業角度說,AR 早已展示出自己的巨大潛力。

可預見的未來

我們前面講了很多還在試驗階段的嘗試,你也許會覺得這些離我們都太遙遠,太不現實,那麼不妨梳理一下現實情況究竟如何。

蘋果 2017 年 WWDC 大會上發布了自己的 AR Kit 開發平台,另一邊,Google 也發布了自己的 AR Core 平台(2017 年 8 月),對於數十億智能手機用戶和眾多開發者來說,這意味著 iOS 生態和 Android 生態的 AR 技術將擁有量變到質變的可能。在今年的 Google I/O 大會,官方更是進行了 AR Core 的大更新,更進一步推動 AR 領域的變化。

更新內容包括:允許更完整的環境功能,讓開發人員將AR對象放置在傢具,海報,書籍,海報等表面上。引入垂直平面檢測功能,允許合作 AR 體驗,並且可以讓 Java 開發人員可以為 AR 構建逼真的 3D 應用程序,而無需學習複雜的API(如 OpenGL),這些都將極大促進開發者的熱情。

相對 VR 需要額外的基礎設備而言,AR 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達成的條件為很多想像都帶來了可能,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在於,到 2022 年全球 AR 設備(智能手機、智能眼鏡)裝機量預計將達到 35 億台,這個推測包含未來幾年手機平台的增長,因為它們將會搭載 AR Core 和 AR Kit,顯然,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具體到科技公司的動作,AR 行業的未來更令人浮想聯翩。成立不到 6 年,目前還沒有正是產品上市卻已融資超過 60 億美元的 Magic Leap 公司毫無疑問通過自己的理念已經展現出 AR 的無限可能,而從去年年底就陸陸續續有信息爆料,科技巨頭蘋果也在打造自己的 AR 設備,並且將會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產品」。

圖片來自 Sanvada

從現實角度出發,AR 的相關應用,涵蓋的不僅僅是遊戲,在商品服務、醫療教育、廣告等內容上都將具有巨大潛力。國內科技巨頭也開始不斷嘗試,從騰訊到阿里巴巴再到百度,商業和娛樂上的相關嘗試都在一步步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們沒有理由不期待它們會帶來更多令人驚喜。

1994 年,保羅·米爾格拉姆(Paul Milgram)和岸野文郎(Fumio Kishino)提出了現實-虛擬連續統,這一觀點認為真實環境和虛擬環境是連續系統的兩端,而處在它們中間的部分則是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其中靠近真實環境的部分是增強現實(Augemented Reality)。三年後,來自北卡大學的教授羅納德·阿祖瑪(Ronald Azuma)進一步描述了 AR 的狀態,在其論文《A 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中,他談到了 AR 應當具備的三個要素:虛實結合、即時互動和三位空間。

二十多年時間過去,如今 AR 技術伴隨智能手機的普及開始走向每個人的生活,如果把 AR 比作一輛開往未來的列車,那麼此時此刻,它已經裝滿各種可能,正在飛速向前。(編輯:Rubbers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無視法規訓誡,今日頭條等四資訊應用被下架;特斯拉將召回中國近九千輛 Model S;蘋果推新紅色版 iPhone
三星 Galaxy S9/S9+評測:Galaxy 的「S」年,不新鮮卻很好用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