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起義後,若不是堅持這一特戰術方案,估計早敗了

朱元璋起義後,若不是堅持這一特戰術方案,估計早敗了

朱元璋能順利的建立明朝,並最終登上帝位,在前期的戰爭中,有一特殊的戰略方針,成了關鍵中的關鍵。

那麼事情要從元朝說起,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沒有接受漢人管理國家的手段,繼續「馬上治之」,劃分了等級地位,將領地內人群分為四等,與自己有著血緣淵源的成為上等人,而一些被佔領區的原居民則備受壓迫和盤剝。到元朝末期,漢人、南人終於忍無可忍,開始抗爭,一時間,各地群情激奮,起義的隊伍層出不窮。

朱元璋的英雄本色在此又顯露頭腦。他不肯跟在別人身後豎起王旗,而是巧妙地利用一個緩衝之計謀,讓其他起義的部隊成為自己的天然屏障 ,他躲在安全範圍內,藉機吃掉了陳友瓊和張士誠。這種大謀略大智慧,使人不得不佩服。

元朝的衰敗應該是從泛濫稅收和紙幣開始。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將強者優勝者的身份襯托得尤其尊貴,隨意打壓他人。南人和漢人在這樣的壓榨下舉步維艱,生計困難,又恰逢嚴重的天災。人禍加天災,使得一些人不得不鋌而走險。於是,各地不斷發生暴亂。馬上得天下的管理者們也以馬上的方式治之,武力鎮壓成為他們唯一的手段。重壓之下必有異象,壓迫越狠的地方反抗越激烈。

先有白蓮教韓山童、劉福通,後有徐壽輝、彭瑩玉,又有張士誠。起義的隊伍如雨後春筍,綿延不斷。這些義軍,在攻佔了一定數量的地盤之後,便開始各自稱王。他們之間彼此並不互通,反而內訌外斗不斷,起義由開始的為生計所迫、反抗壓迫逐漸變質了。

這個時候,主角出場了。朱元璋原本加入在郭子興的隊伍里,郭子興很重視他,還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馬皇后。朱的文韜武略在此時派上了用場。不僅參與所有的戰事策劃,還擁有超人的識人本領,能夠迅速擴充兵源與將領。後來,他的老丈人死了,小舅子也不幸戰死沙場,朱便順應天意接管了這支部隊。

不過,這時候的社會形勢並不容樂觀,他的周遭強敵林立。這個時候,戰鬥等於是以卵擊石。朱採用了朱升的提議,養精蓄銳,準備好糧草,打好根基,並招賢納士。

朱的羽翼逐漸豐滿強健之後,叛軍陳友諒開始蠢蠢欲動了。朱也感覺自己養兵千日,總該練練手,看一下功效如何了。於是,他先出手了。這一戰,不僅戰敗了陳友諒,就連小命也沒給他留下。這次以後,朱彷彿受到天神的庇護,只要是戰爭便無往而不利。不僅消滅了其他起義的隊伍,一路過關斬將,攻城奪地,最終連馬背上得天下的大元朝都消滅了。

其實,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偶然的。朱成功的原因與其「緩稱王」是有關聯的。農民起義得到勝利之後,往往都急於稱王,一改初衷,大肆享樂並迅速循環於先前的帝制制度中。還沒開始整治天下,拯救黎民百姓,就開始尋歡作樂,無師自通地開始演習皇室里的所有陳規陋習。他們出身草根,根本談不上胸襟與氣度,狹隘的思想註定了眼界的短淺,看不透形式還不要緊,關鍵的是自我的突然膨脹。爭名奪利與各種弊端同時出現,內訌更是致死的根源。這樣的團體,不要別人從外面攻打,只要稍加挑撥,內部就足可瓦解一切。李自成,洪秀全都是活生生的列子,都是在小有成就後就立馬想坐上至高無上的位置,結果落得悲慘下場。

而朱比他們要高明太多,在這樣的混亂中,他的頭腦清醒而睿智,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戰績和功業,亦不肯在政治上稱王,而是繼續隸屬於小明王的手下。如此,才能在烽火連天的環境里,順利轉移了強敵的攻擊目標,既保全了自己,又給自己留出了修整和壯大的時間。而且,他也沒閑著,一有機會,便力所能及地收拾一些相對弱勢的小集團。如果當時朱元璋不用緩兵之計,有了成就後立馬稱王,或許後面的歷史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改變。

朱的另一高明之處在於戰術。他從不拘泥於一種形式一種風格,出兵詭異,靈活,使人摸不著路數,更是懂得避開鋒芒而擇其弱處擊破。他知人善任,對部下和平民親和溫暖,無論將帥士兵還是百姓,都尊重他,願意為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不僅是個人的人格魅力,也是他內心的修養造成的。

朱的治軍嚴明也是他的法寶之一。他帶領的軍隊,不隨便殺害俘虜,不騷擾百姓,若有人違犯軍紀,必然嚴懲不貸。得民心者得天下,歷來不是一句空談。

綜上所述,朱元璋的「緩稱王」不是偶然的棋高一籌,而是真正的大胸襟和大計謀。如今,歷史的煙雲早已遠去。但我們應當以史為鑒,放寬眼界和胸襟,做一個大寫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歷史 的精彩文章:

都笑話他是個傻子,多年後卻成了帝王,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
劉徹能當上皇帝,不光靠個人才能,這個女子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TAG:深藍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