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皇帝臨終前,憤怒的說了八個字,貼身太監聽後哭泣不已

崇禎皇帝臨終前,憤怒的說了八個字,貼身太監聽後哭泣不已

崇禎帝朱由檢是明末亡國之君,但他很有氣節,最後的結局是自縊、以身報國。在亡朝之前的日子裡,朝廷一盤散沙,他沒有依傍,底下獻上來的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對策,朱由檢已經看透了這一切,他曾在御案上寫下了十一段文字,而這也是崇禎在位的第六次罪己詔,不過也是最後一次的臨終遺言,而在其中有一句話的意思就是「重用奸臣」。而這裡所謂的奸臣也就是文臣,崇禎後期由於過於重用文官,給王朝留下了巨大的隱患。而根據野史記載,當時崇禎無奈的站在自己曾經坐了十幾年的龍椅上,無奈的連聲念叨:文臣禍朝,得而誅之。當時身邊的貼身太監聽後都哭泣不已。

崇禎十七年三月上旬,可以說是朱由檢在位最艱難的一段日子,尤其是在籌措軍餉的問題上,當時靠著以捐獻軍餉減輕在獄犯人罪過的方式獲取了大部分,但在朝官員及皇親國戚卻沒有一點誠意,籌到的軍餉卻是微乎其微的,基本上都是採取了哭窮迴避的對策,就連崇禎帝的岳父也不肯拿出錢來。大家實在是不給力,他們根本也沒有危機意識,大明王朝都要沒了,你留再多錢有什麼用!其實他們不是沒有錢,從後來農民軍攻了進來,威脅加上抄家總共六十多萬兩白銀,可見他們只是被私心蒙蔽。

正是這種人人自危的情勢,導致了明朝最終走向滅亡。

朱由檢在這種情況下,也是有心無力,底下的大臣官員他指望不上,除了訓誡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他這時想到了百姓,大赦天下,還對自己在位期間的所做所為從因籌措軍餉加重百姓負擔、不能體察官吏敗壞以及對將相任命上做了深刻檢討。

他的檢討以及對百姓的承諾都沒能幫助他挽回敗局,因為太晚了,他的一切舉措都只能說是亡羊補牢。

三月十二日到十六日,農民軍離皇城越來越近,朝中大臣沒有一個能有建設性的意見,要麼不說話,稍微有點壓力就要摘烏紗帽離職,守城的將士基本上沒經過戰鬥就投降了,到十六日夜晚,農民軍已經到了皇城外的平則門,沙河一路全是火光。

到了今天這地步,已經無可挽回了。

講和還是親征?

在朱由檢心中做著掙扎。

他看到了自己的臣民,看到了他們已經放棄他了,看到了自己的王朝即將更新換代,他要如何做!該如何做!

朱由檢底下的臣子已經協商一致,決定倒向李自成,是曹化淳和張縉彥領的頭,不少的官員都簽了字。

到三月十七日,城外的農民軍已經開始攻打紫禁城了。正是在這種狀態下,朱由檢的心已經涼透了,在氣憤失望之餘,他寫下了文臣可殺之,但又很快就抹掉了,能看出他心底是憎恨這些文臣的。

那天中午,京城已經被農民軍團團圍住,城內都是一些老弱病殘了,根本抵擋不住。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只是象徵性地攻打,他是希望能夠和談的。

當時已經成了李自成一方的太監杜勛代為傳達了李自成談和的具體方案,這次的內容對朱由檢來說是有些恥辱的,要割讓地盤,還要任由人家自稱成王,還要付出銀子,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或許這不足以激起朱由檢的憤怒,當時朱由檢詢問底下臣子的意見,卻沒有一個敢說話,這讓朱由檢失望至極,在氣憤之餘他寫下了「朕計定,另有旨」,他要在最後的時刻維持自己的尊嚴,維持天子的氣節。

朱由檢後寫下了「親征詔書」,內容除了回憶了自己在位的經歷,也寫了自己的問題,他深刻反思了王朝到今天這種地步的原因,寫了一句「難道是沒有任用賢人,沒有遠離不肖者?」正印證了他對文臣的憎恨,隨即又抹去,也說明了是自身不懂得用人,這是無奈之舉。

其實到了這種地步了,親征也起不到什麼作用了,朱由檢這麼做的目的,恐怕是想表達自己與王朝共存亡的決心吧!

後來,朱由檢想保全太子,命駙馬都督將太子送出城,卻沒想到鞏永固直接說了,他沒有武裝,也沖不出去。朱由檢只好把所有人員聚集在一起,準備做最後的守衛。

杜勛回去後,說明了朱由檢的態度。李自成明了後,開始全線進攻,守門的將士直接開門迎接,李自成直接進了北京城、

朱由檢卻沒有得到一點消息,他被閣臣們的謊話包圍著,當然他自己也明白被佔領是遲早的事,也明白底下也沒人敢說真話了。當天夜裡,內城被掌控,紫禁城也近在咫尺了。

當天的天氣也帶著一絲凄苦的意味,雨夾雪加上炮火硝煙,映襯的人心也很頹廢。朱由檢得到內城陷落的消息,知道守城官兵落荒而逃,心如死灰,他最終選擇了以身殉國。李自成進城後,將崇禎遺體放置城外供百姓和明朝臣子吊念,後被葬在城外。清軍入關後隨即命人重新葬入思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歷史 的精彩文章:

都說他是奸臣,死後被罵了幾百年,若跟秦檜比,他頂多算半個
道士隨口一句預測,皇帝聽後下令抄家,抄出的財物讓人憤怒不已

TAG:深藍歷史 |